分享

江西安福连岭:寻王氏族源之地,溯庐陵始祖之源

 阿奇旅拍专栏 2022-11-22 发布于广东

        水有源,树有根,人的生命同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置身于川流不息的芸芸众生中,已迈过花甲之年的我,常常不禁对镜自问:我姓王,我从何处来?假若后人追本溯源,也如此问我,该如何回答?

        2020年4月27日至29日, 我带着父亲交我保管珍藏的族谱, 从江西萍乡出发,前往到吉安,开始了寻根溯源之旅,去寻找我从何处来?"的答案,去完成我由来已久的心愿。

  01    

        族谱或家谱记载着我们的源头和出处。出发前,我认真翻阅了《醴陵南城王氏五修族谱》。

       族谱始修纂于清道光元年辛已岁(公元1821年),至1995年,历经五次续修,记载了王氏自黄帝肇始,太原开宗的起源及来由,还有太子晋公承属关系表、太子晋公后裔世系表,醴陵南城王氏概况本宗九族五服图等图表文字资料。

       “天下王者出晋地”,太原王姓乃黄帝胤嗣、后稷云礽,周公之后裔,得姓于太子晋公,后裔蕃衍,源渊流长,迄今已2200多年历史。太子晋公为我王氏受姓之始祖。我醴陵南城王氏血缘亲族是太原王氏之后裔。我从族谱中了解到: 公元881年至公元1368年,湖南醴陵南城王氏的南迁路线为:山西太原晋阳------江西吉安-----江西安福-----湖南醴陵南城。

       族谱中有关安福连岭王氏始祖该公迁徙来由,仅有寥寥数语的记载,令人有些迷茫。安福连岭在哪?与我家祖籍湖南醴陵有何关联?族谱历经多次重修,是否属实?

       我带着这些疑问,直奔吉安。首先到吉安市博物馆了解基本概况。吉安,古称庐陵、吉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设庐陵县,东汉时期设庐陵郡,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寓吉泰民安之意,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

       古代庐陵,人烟稀少,山河阻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成为人们生存繁衍的好地方。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派十余万大军征讨闽越(今福建)、南越(今广西)。大军溯赣江,经庐陵、过梅岭,入粤境。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九龄开凿大庾岭驿道,使赣江与浈水连通,吉安地区成为我国南北通道的重镇。苏东坡曾做诗云:”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

       唐宋之际,这里远离中原战场,成为北人南迁的好地方,于是中原人大量迁徙到了江西中西部地区,即现今吉安一带。历代南迁北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思想、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南宋大文豪杨万里,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主纂解缙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先后诞生在这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底蕴浓厚的庐陵文化。

       太子晋公位下六十世孙王吉,于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1至885年)调仼江西吉州府刺史,成为“江西庐陵王氏开基鼻祖”。公元884年,王吉公其次子王该为避战乱,携家眷徙居江西庐陵县杏水东岸之金田, 后为安福连岭王氏始祖,史称为“赣湘王氏始祖”,又称为“江西庐陵王氏始祖”。

       至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导致湖广(湖南当时是湖广一部分)地区人口锐减。于是,把人多地少的江西人迁往外地,庐陵出现了大量的移民潮,不少人迁往湖广,四川、贵州一带。其中“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潮,大部分是奉旨迁徙,强制性政策移民。从元末开始,持续到明、清两朝,王该后裔自江西庐陵、吉水等地陆续迁湘,成为湖南最大的王氏族源之地。据有关专家考证:目前湖南王氏,有35%以上的族谱,称其始祖为王该公,湖南王氏大多为王该公之后裔。

        王氏迁湘不同于奉旨迁徙的其他姓氏,其中我醴陵南城王氏族人,就是因钟爱醴陵的山水灵秀之美,而自愿迁湘定居的。明洪武初年(公元1373年) ,太子晋公位下八十七世孙安仲公(字植斋),由江西安福金田徙居湖南醴陵之庄埠,设私塾授徒为生,后定居南城二圣桥置业, 完成晋公八十世孙仁翁公(字必贤)的迁湘遗愿,成为我醴陵南城王氏的始迁祖。世事更迭,追本溯源, 我醴陵南城王氏之源头,肇自江西安福之金田。那么,安福金田,又在何处呢?

 02  

          次日,我们依据族谱中有关“王该公携家眷徙居庐陵县杏水东岸之金田”记载的地名提示,多处打听,驱车来到安福县瓜畲乡金溪村咨询, 并找到金田金溪王氏族委会办公场所了解情况。金田金溪王氏的后裔正在忙于联络宗亲,筹建宗祠,重修族谱。族委会负责人伏才、清桂两位兄长热情接待了我们。

        从交谈中得知:古安褔金田,即今安福金溪。褔金田王氏,即今安褔金溪王氏,金溪王氏人口众多,人才辈出,是古时安福“三千烟”中的“一千烟”。因其开基始祖王顺(字德载)为江西临川金溪人,为不忘先祖,其后裔仍将安福金田居地,称之为金溪,并将本宗称为金田金溪王氏。(图为金田金溪王氏宗祠建筑设计图)

       我拿出携带的族谱与金田金溪王氏族谱及世系资料核对后得知: 金田金溪王氏与连岭王氏是安福两支最主要的王氏分支,其远祖同为太子晋公,为太原王氏分派。金田金溪王氏的开基始祖是王顺公,而连岭王氏的开基始祖是王吉公。两个分派的承属关系表,派别,谱名上同下异,不能“合谱”。于是,我向伏才、清桂两位兄长打听有关连岭王氏始祖王该公的墓址等情况,他们是王氏后裔,又长期生活在安福,竟然知道。我听后不禁感到大失所望。

  03    

       第三天,我们前往安福县孔庙、博物馆探询。安福县孔庙, 位于安福县平都镇文庙路,是目前国内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构造精美、气势雄伟的孔庙。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去时,孔庙内部正在整修,不对外开放。在孔庙门前逗留一会后,不甘心空手而归,经与门卫通融,允许进去参观半小时。原来安福县博物馆就设在孔庙内。博物馆利用孔庙的乡贤祠和东西两庑等设置8个展厅和一个电教室。展厅以板块拼装形式悬挂图片和文字说明,并集中展示了大量文物和实物资料。

       在限定的时间内,我快速浏览,在一块介绍古墓葬的立式展板上,发现有王该墓的图文资料, 其中有文字记载王该墓位于安福县山庄乡连岭村(又名:大禾坪自然村)。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正是我此行到安福寻根溯源的目的地。

       中午,我们在县城一家餐馆用餐时,向餐馆老板打听行车路线后出发。连岭村位于安福县北部,距县城18公里,北与新余市分宜县、宜春市袁州区接壤,安分、安宜两条省道穿境而过。车行至省道边,我看到这块“庐陵王氏始祖该公墓"路标后欣喜若狂,两天来的疲惫和失望顿时云消雾散,赶紧开足马力往前赶。

    进入连岭村, 山水秀丽,村舍整洁,景色怡人。

       车行至大禾坪自然村,便看见到路边耸立一座碑亭。碑亭是新建的,亭内立有巨大的碑石,两者浑然一体,肃穆庄严。

       走近碑亭,亭内这块高逾3.5米,宽2米,厚20公分的巨型整块花岗岩石神道望碑,虽经风雨侵蚀,其碑上字迹仍然清晰可见。碑石上刻着: “唐吉州王氏初祖讳该公字元仁号长者府君之神道”21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落款刻着“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季秋月立”。看旁边立着的功德碑上文字,这座碑亭是2014年11月修建的。

       沿着神道往前行走约200米, 经过一大片开阔地。

        再沿着垂带式台阶,走上拜台, 进入半山腰处的主墓区。只见整个墓区山环水抱,群峰叠翠, 龙虎列帐,气势森严。

       据安福县博物馆资料介绍:这座千年古墓,始建宋,清重修,现代维修,砖石质,坐西北朝东南,墓碑上刻有“唐葬王氏初祖讳该字元仁号长者之墓”。墓园宽4.2米,深5.4米, 设有3级拜台,拜台宽分别为5.3米、7.6米、9.4米,拜台前两侧设有垂带式台阶,其主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极其雄伟壮观,彰显富豪气派。

       自2006年有关庐陵王氏始祖---该公墓的信息公开后,一时震惊海内外,前来寻根溯源,朝拜祭祖的王氏后裔络绎不绝。由此可见,太原衍派家声远,该公流芳世泽长。

       拜台下,两侧垂带式台阶中间上方篏砌着-个巨大的花岗岩材质的“王"字。

       由中科院院士、原北师大校长王梓坤亲笔书写的“王该墓”三个大字,镶刻在“王”字第-橫,在“王”字第二橫的右边,刻有“简介”, 其文字摘自于大文学家欧阳修为安福连岭王氏族谱所撰写的谱序, 记述了大原王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该公的生平事迹。在“王”字二橫的左边则镶刻着安福县人民政府立的“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碑文。中间的-竖,则雕刻着龙腾祥云的精美图案。在字的第三橫里,是功德碑文,记载了近年来全国各地太原王氏文化研究团体及个人捐款维修该公墓的基本概况等。

        从王该公墓主“简介”中,我们了解到以下信息: 王该公,字元仁,(生于公元834年,卒于公元926年,享年93岁), 好善乐施,乡人尊称长者。(此图来源于武平王氏宗亲网)。

       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2年),年近五旬的王该公,为避唐末黄巢农民起义的战乱,奉母曾氏携妻黄氏,自山西太原晋阳徙居四川;后又投奔其在吉安任刺史的父亲王吉公,徙居江西庐陵县金田。(本图摄于吉安庐陵老街)。

        王该公徙居金田后,披荆斩棘,垦荒拓田,治穷兴业,刻苦耐劳,建房造厅,置田一万五千亩,招集流离,平粜散施,民赖以活,富甲一方。(本图摄于吉安庐陵老街)。

       后梁龙德元年(公元921年),所居田间见龙之异象,有异僧宗会欲求为佛寺,便游说虔诚信奉佛教的王该公将其房地产捐出为寺,要他离开旧居,另择地置业,宗会指引王该公“宜北去百里,遇'三白’即止,后子孙当繁衍,且多文士显宦”。(本图摄于吉安庐陵老街)。

          该公信其言,将房产和一万五千亩田土无偿捐给宗会修建寺庙,然后“北行百余里至安成(今安福县)之连岭(今山庄乡连岭村),遇一白马,问其地曰乃大白茅,稍前曰小白茅,遂家焉”。该公落籍于安福连岭繁衍生息,成为江西安福县连岭王氏始祖。后所有寺观,皆石刻王该公塑像,以纪念王该公好善乐施与无私奉献之风范。(图为连岭村田园风光)

        王该公有二子,长子馀,字善庆,随父徙居连岭,复买田一万亩,以农耕为业;次子肱,字翼民,从军在外,官至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统军,其子孙遂家于赣县梅林七鲤镇,以经营建材产品为业,拥有店铺一千五百间。子孙今居七里镇,甚盛。(本图摄于吉安庐陵老街)。

        岁月悄然流逝,该公后裔蕃衍。宋、元、明、清四朝,该公后裔自江西庐陵、吉水等地,频频徙居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这是太原王氏南迁家族中最大的一支,也是派衍人口(含海外)最多的一支望族,人口已逾百万,现分居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重庆、香港、台湾等20多个省市,100多个县区。

        祖有阴德,后嗣必昌。该公的后裔中,无论是人丁繁衍,还是古今涌现的优秀人才不胜枚举,充分显示了江西庐陵王氏“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英贤辈出,衣冠簪缨不衰的盛况,也验证了异僧宗会所说的:“后子孙当繁衍,且多文士显宦”之预言。

       该公虽然没有入仕做官,但天下名人咬文嚼字,颂其德行高尚。比如,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宋   代大文豪杨万里, 南宋名相胡铨;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主纂解缙等诸多大名鼎鼎的历史名人,都先后为《王氏族谱》《安成王氏族谱》《庐陵栋头王氏族谱》和《西昌南富王氏族谱》作序,并在序中为该公歌功颂德,留传至今。

       通过连续三天的寻根溯源,收获颇多,也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族谱中的有关记载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太原王氏祖辈南迁的路线更加明晰, 庐陵王氏始迁祖该公的生平故更加完整和生动,我醴陵南城王氏有了上溯的根源之所在。今后,我可以十分清楚地告诉我家后辈:王氏自黄帝肇始,太原开宗,太子晋公为我王氏受姓之始祖,我醴陵南城王氏是太原王氏之后裔,由北南迁的始祖是王该公,源头肇自江西安福之连岭。

        我驻足在庐陵王氏始祖该公墓陵前,感慨万千,怀着对该公的缅怀敬仰之心,点燃三柱香(因未准备祭奠物料,以香焑代替香烛),躬身三叩首,行祭拜之礼。

        阅读族谱,可明氏族发源繁衍分派、亲疏之实情,深入吉安,探访王氏迁湘族源之地,可知先人历艰辛,绘锦绣之创业史。江西庐陵王始袓该公由北南迁,只是万家灯火中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家族迁徙史,但从中折射出国家、社会发展之纪实芳华,其中最值得后人发扬光大的,就是王该公勤奋努力、吃苦耐劳、善良勇敢、奋斗不息、自立自强乐于奉献"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基因传承,始祖该公后裔才能历代人丁兴旺,养育出更多更优秀的子孙,为国家、为社会书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奋斗英雄史,如今生逢盛世,机不可失,更待后昆结同心,齐努力,谱新章。

(在吉安和安褔的寻根溯源之旅中,得到吉安好友谢庆湘(右)的热情款待,以及萍乡好友肖力军(左)的友情陪伴,还有所到之处的王氏宗亲的支持协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