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揭密:为啥别人摸自己才会痒

 遇事明言 2022-11-22 发布于甘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亲近的人咯吱我们的时候,我们会痒得难以自己,而自己挠自己痒痒却并没有那么大的反应,这是为什么呢?有人会觉得这是因为自己挠自己会有心理准备,大脑和皮肤提前脱敏了,但这解释不了如果咯吱我们的人不停手,我们可能会又哭又笑直到筋疲力尽。和亲近的人一起玩耍时经常会互相咯吱,这会拉近我们和亲人朋友的距离,但是当在大街上突然有个陌生人咯吱你,你可能会觉得生气而不是有趣,实际上,咯吱是一种只存在于部分哺乳动物如灵长类、老鼠、大象等高级生物中的社会行为,研究咯吱中存在的深层机制甚至有可能帮助我们弄清楚生物进化过程中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是怎么慢慢区分开的。

        德国洪堡大学的神经科学家Michael Brecht教授一直对高等生物存在的一些独特行为深感兴趣,因为这些行为很可能藏着神经系统进化的密码,之前Brecht教授在“上班摸鱼”看萌宠小视频的时候听说老鼠喜欢捉迷藏,于是他在实验室里和小鼠玩起了捉迷藏游戏,发现小鼠可以很快地学习复杂的游戏规则并在游戏过程中十分享受,而前额叶区域在这一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是Brecht教授玩着玩着就发了个Science顶刊[1]。同时,Brecht教授也对挠痒痒特别感兴趣,平时没事就在实验室咯吱小老鼠(doge),发现小老鼠还不够玩,又找了一批志愿者互相咯吱,于是有了下面的研究。

        近日,《英国皇家学会自然科学会报》发表了Brecht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The human tickle response and mechanisms of self-tickle suppression”[2],研究内容和结果主要有:

1.志愿者轮流搭档,找各种机会咯吱自己的搭档,然后由高速摄像机等设备记录下整下咯吱过程被咯吱者面部表情和呼吸节奏转变,以及被咯吱后笑声的特点,发现在被别人挠痒痒后的大约300毫秒内,被检者会出现脸颊上仰和咧嘴笑,这比之前研究发现的都要快,而笑声出现在500毫秒左右,这比预期的要晚,因为被触摸后的正常声音反应时间约为320毫秒,Brecht教授猜测这是因为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需要大脑消耗更长的时间

被咯吱后笑声出现要慢于面部表情和呼吸节奏变化

2.一名志愿者自己挠自己痒痒,然后让别人去咯吱他,发现自己挠痒痒不仅无法带来痒感和笑声,反而还会降低他人挠痒所产生的痒感,说明大脑可能会在自己摸自己的时候发出一种抑制触摸敏感性的全身信息

自己咯吱自己就不那么怕别人咯吱自己了,新技能get✔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是杂志特辑“破解笑的密码: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看笑”的一部分,这一特辑很多文章趣味性十足,各位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科学家们是怎么边玩边笑发文章的。

文章链接:

[1] Annika Stefanie Reinhold et al., (2019) Behavioral and neural correlates hide-and-seek in rats.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x4705

[2]https:///doi/10.1098/rstb.2021.0185#d1e5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