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试干货】文言实词积累、易错易混成语、诗词诵读、热点素材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2-11-22 发布于甘肃
文言实词积累

(六)鄙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轻视,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故事助记】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求其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晋国的边疆有两个人,来到秦地就说:“我们是浅陋粗俗的人,希望求得他们的谅解。”居住久了,就轻视秦人说:“秦人也不过如此,都像蛮夷一般浅陋粗俗罢了。”

(七)兵

1.名词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兵车行》

③军队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战争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谋攻》

2.动词,用兵器杀死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故事助记】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劝。

陈涉刚开始起兵时,用兵之道比不上秦国的谋士,但能削树木为兵器,率领疲惫的军队,于是灭了秦国。等他得到天下之后,他小时候的朋友触犯了他的颜面,左右随从想要伤害他的朋友,他也不劝阻。

(八)病

1.名词

①重病,泛指疾病

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②弊病,缺点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2.动词

①生病

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祭妹文》

②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

【故事助记】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齐桓公身体有疾病,身边的人都担心他,他们请求扁鹊医治,然而齐桓公不接受治疗,疾病进入他的内脏,于是他死了。后人认为这件事不是大臣的过错,而是齐桓公的缺点。现在的人们常常用这件事来相互辱骂责备。




易错易混成语

易张冠李戴的成语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身临其境】亲自到那种境地。常误用为“设身处地”。

【茕茕孑立】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城下之盟】在敌人大军压境或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强调主观目的。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强调客观效果。

【穿云裂石】穿透云层震裂山石。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间不容发】间中间间隙。发头发。中间的距离很小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一发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山高水低】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人的死亡。例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中生活真是山高水低不知何时就会陷入困境。

【前无古人】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也指空前的。

【千夫所指】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例中国国奥队在九强赛上的表现及其导致的失利为千夫所指。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含贬义。

【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压抑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经典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

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圣明,指皇帝。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马不前典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写作背景】

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屈、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诗歌类型】

贬谪诗即古代文人被贬后所写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诗。

1)常见意象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韦承庆《南行别弟》)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其它常见意象:风霜、雨雪、夕阳、鹧鸪、猿、青山、流水孤舟、月、落花落叶、孤灯、芙蓉、蓬草、薜荔

2)常用手法

比兴。贬官诗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作品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如以男女之爱喻君臣之情,善写香草美人之类,以屈原为代表。

借景抒情。例如“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人不露声色地于景物描绘中抒写身世之感,语意双关暗含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惊风、密雨(拟人)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芙蓉、薜荔象征人格的美好和芳洁。鲜花香草遭受暴风雨的袭击,感受到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沉重的心情。

用典(咏史抒怀)。被贬后,诗人从历史中寻找古人的故事,借咏史怀古,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情。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周瑜的故事抒发自己政途失意的悲伤,和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对比。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文学多用对比手法。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朝”奏“夕”贬,一日之间命运发生急剧变化。一封奏和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悲愤之情寓含其中。

直抒胸臆。贬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热点素材

航天精神

金句素材

1.“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孙家栋(中国航天的“大总师”)

2.梦寻九天,向往星河灿烂;神舟凯旋,续写崭新篇章。

3.世界上本没有奇迹,中国航天人以矢志不渝的奋斗书写了后来居上的神话,以一次又一次令世人惊艳的加速度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4.“神舟”问天,“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探寻九天的梦想从未停歇,奋斗的征程不曾止步,中国航天的精彩故事不断续写。

5.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中国航天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图景中的壮丽一帧,中国航天员的从容豪迈就是新时代人民精神面貌的生动展现。

6.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秉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把过去千百年来的浪漫想象一个个变成了现实,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致敬中国航天人!

段落摘抄

1.“浪漫”的名字,见证着中国的航天奇迹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当“宇宙之无穷”映入眼帘,当“手可摘星辰”不再夸张,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成为现实,浩瀚宇宙见证着中国人的浪漫。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悟空”“祝融”“羲和”“北斗”,一个个浪漫的名字,寄托了航天人探索太空的情怀,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勇攀高峰写下的精彩答卷。眺望前行路,中国航天人早已将目光放得更远……在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更多奇迹正待创造,更加优异的答卷正在写就。

2.航天不是一门容易的“功课”,需要“板凳敢做十年冷”的坚守

航天不是一门容易的“功课”,但中国航天人从来不惧挑战,越是艰险越向前。迈向太空的旅程不能“一步登天”,中国航天人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心怀一股坚韧不拔、永不止步的信念。……航天不是一项时刻位于聚光灯下的事业,无数航天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实验室、在发射场、在茫茫大漠,多少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用一生的坚守与奋斗铸就中国航天的一次次“高光时刻”。

——摘自人民日报,原文标题《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

3.以青春之我,逐梦航天强国

中国航天昂首阔步,中国青年昂扬奋发。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在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中指出:“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事实证明,树牢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开拓创新,锤炼意志品质,才能在航天强国建设的征途上贡献航天人的青春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原文标题《让青春绽放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

4、载人航天是航天事业的一颗明珠。

(载人航天由于有人直接参与飞行,需要保证绝对安全,技术复杂度更高、要求更高。)

航天事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高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在研制队伍中,工作了30年以上的老同志依然坚持秉承严慎细实的工作精神。

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从载人航天精神中汲取营养和能量,保持奋进姿态。

大家协同攻关,一定可以取得更大成绩。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不止步。

只有持之以恒发扬载人航天精神,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使命,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摘自人民日报

人物事迹素材

1.“卫星之父”孙家栋:93岁的他见证了中国航天史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从导弹到卫星,从“北斗”到“嫦娥”,孙家栋院士用一生践行着这一誓言,他见证了中国航天发展史。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是他书写航天传奇的密码。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2.任新民:我这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翻开中国航天史,其实每一座里程碑的背后都有任新民倾注的心血。

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他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国家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一个很破烂的修理厂,而且漏风漏雨。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在最简陋的工棚下,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82年,中国航天人正面临着航天事业何去何从的问题。时任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的任新民提出:要发展载人航天。1992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在全国悄无声息地全面开展起来。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30周年。从东风导弹到神州飞船,任新民就像火箭发动机一样不停运转着,正如他所说:“我这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3.“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用知识点亮璀璨星空

提到王亚平,相信不少人的记忆还停留在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平安回家,“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和女儿的暖心互动让大家集体破防。“中国第一位进入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第一位出舱的女航天员”,这是她身上的头衔。有人说,她是美貌与实力并存的“天选之女”。殊不知,出身平凡的她一直在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唯有知识,才能点亮璀璨星空。想必这也是她在“太空”传道受业的其中一个动因。

今年读书节前夕,王亚平在“人民日报”刊文谈读书——“我由衷希望通过意义非凡的太空课堂,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求知阅读的兴趣。”

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王亚平和翟志刚、叶光富完成了两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抛物实验……这一切都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平时课堂上接触不到的知识。“只要敢于追梦、勇于追梦,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这是王亚平给某位听课小朋友回信里写的话。这种互动,折射出航天事业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召唤和激励。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说,“太空课堂”最棒的地方,是像一支画笔一样,为孩子描绘了一个与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