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野打黄维,为何让华野的陈士榘指挥南集团?为何不是王近山?

 新用户89319747 2022-11-22 发布于上海

中野打黄维,为何让华野的陈士榘指挥南集团?为何不是王近山?

文章图片1

如果评选最有个性的野战军参谋长,一定是东野的刘亚楼和华野的陈士榘得票最高。

一方面,这两位参谋长所在的野战军战斗力最强;另一方面,这是两个脾气相当牛的参谋长,性格异常火爆;第三,他们不仅能当好参谋长,带大兵团作战也是厉害人物,刘亚楼的天津之战,陈士榘的洛阳和开封之战,说是他们的封神之战,也不过分。

不过,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时,陈士榘遇到了另一个个性将军王近山,王近山甚至已经不是“有个性”的问题了,他甚至被称作“王疯子”。

说起王近山,大家大概都知道他在1955年授衔中的个性表现,这位直肠子在军迷当中还是圈了不少粉的!

有一个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兴趣的问题是,如果他俩在一起打仗,那该是谁指挥谁呢?

本来陈士榘属华野,王近山属中野,两人按说应该没有多少交集,但正是因为淮海战役中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要一起歼灭黄维,两位个性将军才走到一起,而且巧的是,两人都属南集团!

这时,谁指挥谁就必须决定下来,否则仗就没法打了。

本来,最开始的时候,总前委确定由王近山来指挥南集团。应该说这个决定是有相当的合理成分的,主要是考虑到了指挥权的延续性,大战中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换将!

文章图片2

黄维不管对华野还是中野,都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黄维本来和淮海战役没关系,是蒋介石不顾白崇禧的反对,非要黄维率领第12兵团从河南加入徐蚌战团。而且,蒋介石还十分贴心地为黄维指定了行军路线,一路上跋山涉水千里东进,让黄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的蒋校长不让他乘火车从南京转徐州,非要让自己的重装集团不停地渡河、过沼泽、过泥地,难道校长认为坦克可以游泳?

不过,愣头青黄维并没有因此放慢东进的步伐,他头也不回,一头扎进淮海战场,充分诠释了什么叫“人傻枪多设备好”。

黄维兵团战斗力,可以说是相当强悍,他手下的第18军,就是国民党部队中五大王牌主力之一,清一水美械装备,是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也是陈诚的“土木系”核心。

面对这样一支最强敌军,中野王近山的6纵一直死死咬着他。因为黄维兵团战斗力爆表,王近山6纵的伤亡也确实很大。

到歼灭黄维兵团的最后时刻,陈士榘率华野的5个纵队来援(其实已经有2个纵队参与配合中野的战斗了),按理说,之前的战役指挥权一直是王近山行使的,没有理由来陈士榘来了就给他,一来指挥权应该有延续性,二来陈士榘毕竟远道而来,要“客随主便”。

不过,陈士榘显然不这么想,他希望总前委能重新考虑南集团的指挥权归属问题。总前委重新评估之后,决定支持陈士榘,于是,“王疯子”成为陈士榘的下属。

文章图片3

当然,我们知道,陈士榘率华野部队来援之后,华野和中野两军配合得相当好,实力强大的黄维兵团在两大野战军的联合打击下灰飞烟灭,书呆子黄维也从此过上了“24小时热水、解放军站岗”的生活。

从作战结果上看,让陈士榘指挥王近山是无比正确的,毕竟战争是一种最强调结果的行为。不管是陈士榘还是王近山,都是非常优秀的将军,都有突出的战绩,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结果就是结果,历史不能假设,无法重新来过。

说实话,在陈士榘率军来援之前,中野打黄维兵团还是很吃力的,毕竟黄维兵团的实力摆在那里,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的战损比较大,还没有缓过来,两军实力对比一目了然,中野能打到这个份儿上,已经算是极其不易了。

那么,刘、陈、邓为何做出让陈士榘出任南集团最高指挥?他比起王近山来有什么突出的优势吗?

答案还是有的,在战争已经过去70多年之后,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刘、陈、邓做这个决定时候的英明和睿智,这不是对老英雄王近山的不敬,而是从客观情况来分析,陈士榘确实更合适担任指挥角色。

文章图片4

首先,从两人级别上看,陈士榘高于王近山,陈指挥王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解放战争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陈士榘和唐亮的“陈唐兵团”就一直是一支重要的战略部队,重要到什么程度,一度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从指挥的区间和幅度来看,陈士榘一直指挥3、8、10纵作战,至少是兵团司令员级别。从后来1952年的级别看,陈士榘是正兵团级,而王近山应该算是副兵团级;从1955年的授衔来看,陈士榘是上将,王近山是中将。

几年下来,级别的事情都是一脉相承,所以由级别高的陈士榘指挥级别略低的王近山,符合指挥原则。

其次,从指挥幅度和管理高度看,陈士榘也高于王近山。

陈士榘是当时华野的参谋长,但事实上,他率大兵团独立作战的能力一点不弱,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不仅打洛阳是个相当出彩的漂亮仗,关键是在这场战役中,他部下不仅有谢富治这样的开国上将,甚至还有陈赓这样的开国大将!

当然王近山也不是平庸之辈,稍前的襄樊战役中,他就打得非常出色,大特务康泽被一举擒获,连陈毅和刘伯承的老朋友、川军名将郭勋祺也当了俘虏,这对淮海战役的意义相当重大,至少中野的大部分兵力力可以向东施压,华野的日子要好过多了。

但综合而言,在指挥幅度和管理高度看,陈士榘确实要高出一些,毕竟指挥陈赓大将都不在话下嘛!

文章图片5

再有,陈士榘这次率军来援,华野的兵力占了大部,比中野更强。

在陈士榘没来之前,华野参与围歼黄维的部队已经有两个纵队,再加上特种纵队的一部分。这次陈士榘奉命前来助战时,又带了将近3个纵队:两个纵队再加特种纵队的一部分,这样,华野就有5个纵队了。

而且,这个时候的华野5个纵队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不仅是生力军,而且从武器和装备上也比中野好得多。华野特种纵队名闻天下,重炮的攻击力可以说仅次于东北野战军。

因此,打黄维虽然说中野是“东道主”,但就实力而言,来援的华野5个纵队总体实力可能更要超过中野的7个纵队,因此,由强的一方指挥弱的一方,这应该没有问题的。

最后,从重炮对决不得不说到陈士榘的用兵特点:军中少有的炮兵专家。

黄维是重装集团,巧的是,陈士榘也是用炮的高手。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陈士榘对炮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也是非常少见的炮兵专家,对步炮协同极有经验,可以说是与朱瑞和刘亚楼齐名的用炮高手。

在指挥陈赓拿下洛阳的大战中,陈士榘的重炮就大显神威,战后陈士榘眉飞色舞总结火炮的作用,结果忽略了中野火炮很少的事实,被陈毅狠批一顿,还捅到了军委那里。

这一次,陈士榘率炮纵陈锐霆来援,精锐和重炮尽出,在和黄维的火炮对决中笑到了最后。

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陈士榘来指挥更合适一些,毕竟第一,他熟悉炮兵怎么用,第二,他更能指挥得动炮纵司令员陈锐霆。

文章图片6

最后,我们综合一下几位当事人的回忆,就更能梳理出这次指挥权变更的脉络。这些当事人都是亲历淮海战役的高级将领,包括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参谋长陈士榘以及副参谋长张震。

陈士榘率援军到达后,向总前委书记邓小平请求任务,建议集中兵力拿下双堆集的一个堆,使黄维兵团暴露于我军的炮火打击之下,并毛遂自荐完成这一任务。邓小平在打过一圈电话之后,婉拒了陈士榘的建议,因为中野众将有不同意见。

于是,陈士榘表示,他相信中野一定可以完成围歼黄维的任务,那么,自己就去加强阻击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兵团的打援部队好了,这样可以更好地配合中野歼灭黄维兵团。小平同志于是答应了这一建议。

但在走到半路的时候,陈士榘被6纵政委杜义德拦住,说邓政委要和你通电话。在电话里,邓小平同意王近山和杜义德的6纵归陈士榘指挥。陈士榘说,那6纵附近的几支部队是否也可以由自己统一指挥,邓小平想了一下,也就答应了。

陈士榘自己在回忆录里,对这段经过只做了非常简短的回顾,大概一共只有几百字,最后,陈士榘说:“歼灭黄维兵团后,我立即返回华野指挥部。”

实际,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是陈士榘没有提的,那就是消灭黄维之后,由于黄维兵团是国民党部队中著名的重装兵团,因此缴获极其丰富,但嗜炮如命的陈士榘和陈锐霆却把缴获的重装备全部留给了中野,让他们“补补身子”。

有人说这个命令是陈毅下的,有人说是粟裕下的,也有说是二陈自己主动要求的,当然,最可信的还是来自军委的要求。

不管怎么样,在陈士榘和王近山等人的合作下,中野和华野大获全胜,一举歼灭黄维集团12万人。谁当指挥,谁来分配缴获物资,这些相对来说都不算最重要的,华野和中野都不是小家子气的部队,就在围歼黄维的过程中,邓小平要求中野不怕牺牲,他说:“只要歼灭了敌人南线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全国胜利,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也许,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