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特瑞...负极+高镍三元稳步推进

 巨空龙成长确定 2022-11-23 发布于四川

高镍正极...镍可兼顾价格与能量密度,正极材料采用高镍三元,进一步优化生产环节后,成本降低 12%。


硅基负极是非常具有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根据中国能源信息平台 数据,目前采用添加硅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可以提升 8%以上,体积能量 密度可以提升 10%以上。


负极一体化布局深入,助力公司降本增效。石墨化方面,石墨化委外加工成本上升导致公司盈利增速不及营收,公司积极建设石墨化自建产能,目前已有4个量产炉进入运行,未来规划建设云南大理一期5万吨和山西长治一期4万吨石墨化产能,目标达到50%-60%的石墨化自供率。天然石墨方面,公司拥有从鸡西高品位鳞片石墨矿山到高端石墨成品的全产业链布局,9月20日,公司宣布与交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分三期建设年产40万吨鳞片石墨及20万吨天然负极一体化项目。人造石墨方面,公司向人造石墨一体化方向发展,积极扩张产能,山东瑞阳4万吨与山西瑞君7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正在建设,9月27日,公司宣布与亿纬锂能共同向四川贝特瑞增资,计划在四川建成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

  硅基负极+高镍正极+硬碳负极打开成长新空间。硅基负极方面,公司硅基材料第三代已逐步实现量产,第四代处于开发中,现有硅基负极产能达到5000吨/年,其中硅碳及硅氧产能各2500吨。另有深圳4万吨硅基负极产能正在建设,第一期1.5万吨预计23年底投产,未来有望受益于4680电池的量产。高镍三元正极方面,公司现有高镍正极材料产能4.3万吨,常州5万吨高镍正极项目已于7月建设完成。钠电硬碳负极方面,公司已具备硬碳负极产业化能力,正在建设量产线。

  

  公司上半年负极销量超过14万吨,实现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166%。公司作为全球负极龙头,覆盖了几乎所有主流的电池客户,包括松下、三星SDI、LG新能源、SKI、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截至2021年底,公司石墨负极运行产能15万吨,在建26万吨,规划总计78万吨,另有20万吨石墨化产能也在规划建设中。硅基负极方面,公司目前产能3000吨,在建产能2000吨预计今年底投产,近期启动的4万吨一期在稳步推进中,预计明年底投产,随着4680大圆柱电池未来逐步放量,公司硅基负极业务将会受益。

  

  开启海外布局新征程,与STELLAR公司合资建设印尼基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的本地化是未来趋势,公司作为全球负极龙头走在全球化前列。公司与STELLAR公司合资在印尼建设的“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公司持股60%),海外制造的领先布局将全方位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贝特瑞全球产能供应、全球客户拓展、正极业务协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公司新技术&新产品逐步进入兑现期:

  1)连续式石墨化:连续式石墨化技术壁垒较高,成本优势显著,有望将石墨化成本下降30%,对应单吨成本下降3000。公司目前已有4条量产线,产品品质达到中端负极要求,产线可复制性较强,扩产后成本优势有望显著加强。

  2)硅负极:公司在硅负极深耕多年,引领国内技术发展,目前具有5000吨/年产能,4万吨一期项目预计23年底投产,作为国内外硅负极核心供应商,有望率先受益硅负极放量。

  3)硬碳:钠电23年有望逐步开启量产,硬碳为钠电原材料国产化“卡脖子”环节,海外单价高达20万元/吨。公司在钠电类硬碳负极开发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产品认可度较高,已在建量产线,有望实现率先放量。

正极聚焦高镍三元,向上一体化降本增利。公司上半年正极材料销量超过1.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123%。公司三元正极已导入松下、SKI等优质客户供应链,江苏3万吨三元正极产能正陆续释放,此外公司与SKI、亿纬锂能合资5万吨三元产线也正在建设中(公司持股51%),并且公司与中伟股份合作在印尼开展镍矿产品利用项目,向上一体化降本。同样,未来4680电池放量也将驱动公司高镍三元业务的提升。

  开启海外布局新征程,与STELLAR公司合资建设印尼基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的本地化是未来趋势,公司作为全球负极龙头走在全球化前列。公司与STELLAR公司合资在印尼建设的“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公司持股60%),海外制造的领先布局将全方位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贝特瑞全球产能供应、全球客户拓展、正极业务协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石墨负极一体化布局提速,毛利率有望改善;硅基负极进度领先,单吨盈利将提升。人造石墨:根据公告,目前公司负极产能为36.3万吨,较年初增长150%。上半年,四川5万吨负极材料和3万吨石墨化项目投产;下半年,公司与山东京阳合作的6万吨/年负极针状焦和4万吨/年高端人造石墨负极项目有望投产,公司石墨自给率将提升,毛利率有望改善。此外,云南20万吨负极项目通过能评环评,负极扩产迅速。硅基负极:目前公司硅基负极产能为3000吨,惠州贝特瑞的2000吨项目下半年有望投产,深圳4万吨硅基负极项目已经通过能评,其中一期1.5万吨有望于2023年年底投产,硅基负极布局进展迅速。由于硅基负极单价高,吨净利率高,将有效改善盈利能力。

  常州贝特瑞高镍正极项目逐渐投产,22年产能有望提升至4万吨以上。7月,公司(持股比例51%)和亿纬锂能EVE、SKI合资5万吨高镍三元项目开始投产;下半年公司将完成2、3号线建设,同步开展4、5号线设计论证工作,预计今年产能有望超4万吨。预计明年总产能达8.3万吨。

正极高镍三元材料22年产能维持在3.3万吨,预计保持满产满销。根据公告计算,高镍去年Q4开始年产能达到3.3万吨,今年开始满产满销,目前预计月出货量维持在2800吨,Q3量价继续同比改善,Q4开始拉动业绩主要靠价格同比改善。公司(持股比例51%)和亿纬锂能EVE、SKI合资5万吨产能预计23年建成,届时总产能达8.3万吨。

  公司6月份启动北交所上市后的定增计划,计划募资50亿,主要投向为硅基负极和人造石墨、前端研发。公司6月份发布定增方案,计划募资50亿元,投向硅基一期1.5万吨、四川和云南一期共10万吨负极产能+配套8万吨石墨化产能(均为已公告扩产计划),以及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项目,定增完成将有效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负债比例。

价格方面2季度负极继续高位运行,高镍三元价格继续高位震荡。

负极下半年一体化产能加速释放,预计将加速提升石墨化自供率。人造石墨:根据公告推算,下半年公司新增一体化产能高于上半年,预计随着Q3-Q4石墨化自供率加速提升以及行业产能释放,年底有望达到34.6%,同比改善18.6pcts,将改善人造石墨单吨盈利。硅基负极:下半年硅基负极产能有望新增2000吨,总产能达5000吨,23年年底预计扩产至2万吨,扩产速度远超同行,硅基负极单价高,吨净利/率高,将有效改善盈利能力。

====================================================

国内高镍正极竞争格局较为集中,CR5 达到 86.4%。

4680 电芯唯有搭配高镍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才能极致提升电芯和系统能 量密度。


宝马计划应用于其大、中、小三个车型平台,均为 CTC 产品。4695 三元大圆柱已经开 始招标,预计 2023-2024 年或将有样车推出,2024-2025 年开始大批量生产,规模约 100-120 GWh... 全球掀起 4680 热潮。

戴姆勒、苹果、Lucid、Rivian 以及小鹏、蔚来、一汽、江淮、大 众中国也在布局 4680。戴姆勒 2017 年以 6 千万美金投资的 StoreDot 正在研发 4680 电芯。江 淮汽车与 CBAK 新能源联合开发 4680 电池;作为与江淮汽车的合资企业,大众安徽(大众 持股 75%)旗下推出的车型可能采用其 4680 电池。计划造车的苹果公司在陷入与宁德时代 和比亚迪的谈判僵局后,与松下频频接触,或转向使用 4680 电池。

其他材料未来趋势.....1、导电剂单壁碳管

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新型导电剂拥有更为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部分缓解硅材料在充放电过 程中的结构坍塌,是更为适配硅基负极的导电剂材料。目前碳纳米管占整车成本仅 约 0.8%,相对于其可提升的综合性能,实用价值大,且存在涨价逻辑。OCSiAl 引领单壁碳纳米管全球发展。OCSiAl(奥科希艾尔)是一家专注于单壁碳纳米 管生产的俄罗斯企业,占据全球 95%的单壁碳纳米管市场。

2、新型锂盐 LIFSI......国内多家电解 液企业已经深耕多年,积累了大量先进技术储备,共同推动 LiFSI 的价格从 2017 年的 70 万 元/吨下降至 2021 年的 40 万元/吨。技术门槛也导致新进入者难以参与竞争。天赐材料、多氟多、新宙邦....

3、复合铜箔 PET....... 目前国内进军复合铜箔领域的企业主要包括 PET 薄膜材料厂商(以重庆金美新材料和双 星新材为代表)、传统铜箔龙头企业(嘉元科技、诺德股份等)以及 PCB 厂商(三孚新科 等)。PET 基膜作为复合铜箔主要原材料之一,PET 薄膜材料厂商可实现自供,控本优势明 显......双 星新材=====pet铜箔生产公司:(未上市重庆金美中国宝安持少量股份),宝明科技发公告收购资产欲转型进入),万顺新材诺德股份 设备生产公司东威科技


贝特瑞“高镍+高硅”是最适合 4680 电池 方案,公司在布局硅基和高镍方面全面领先,预计将率先从中受益。

4、大尺寸钢制电池壳........斯莱克、昇兴股份公司基于原有易拉罐业务的技术切入电池结构件产业链,现已均 处于打样阶段。

昇兴股份....我国包装领军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三片罐二片罐以及铝瓶2021年公司核心客户天丝红牛销量爆发式增长公司主业迎来强力反转公司制罐技术行业领先4680电池壳与罐体形状相似公司或通过现有设备改进制造4680电池壳跨界进入锂电行业打开第二增长极

斯莱克....从事高速易拉盖生产设备及相关精密模具的研发和生产公司将DWI技术应用到锂电池电池壳领域研发出大批量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率高达1200只/分钟远高于行业的50-150只/分钟.....产能方面

①公司子公司盛达新能源圆柱钢壳年产能30亿只已向新乡弘力批量供货②安徽斯翔圆柱铝壳建设年产能3亿只处于测试阶段目标客户为国轩高科宁德时代③方形电池壳已完成了实验室模拟和部分主要生产设备的设计量产项目正在建设根据wind一致预期公司2021-2022年净利润1.3/2.5亿对应PE为111/58倍


亿纬锂能目前,公司是储能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4680 电池年底试产。

当升科技.....在今年 7 月召开的新品全球发布会上重磅公布了六款产品。其中,双相 复合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解决了正极与电解质固固界面难题;新型富锂锰基产品 开发进展顺利;新一代钠电正极材料已向国内主流电池生产商送样,客户给予高度评价,产 品性能指标优于市场同类产品.....公司目前主推的 NCM、8 系、9 系产品均已实现批量销售, 主要面向海外市场,部分运用在 4680 圆柱电池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