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粉丝粉(“我爱家乡的风物”征文作品1号)

 淮阴语文 2022-11-23 发布于江苏

粉丝粉

吴波

       现在说起“粉丝”,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食品,而是追星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粉丝”这一词汇,竟成了崇拜某明星、艺人之类的个人或群体的代名词。
       撇开什么“死忠粉”、“亲妈粉”不谈,我要说的“粉丝”,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是一种用绿豆、红薯淀粉等做成的丝状食品,名粉丝,又叫粉条。而我,就是资深的“粉丝粉”。
       
提笔写粉丝,缘于我们《安澜文学》文友群的一句戏谑,群友苏苏老家泗阳,那是个《人民网》都点名、《学习强国》平台都推荐的粉丝之乡,由于苏苏经常在群里提及粉丝,今天韩老师开玩笑说不如以粉丝为题举办一期征文,奖品就用粉丝,由苏苏赞助。
       
俗话说:看热闹不嫌事大,耍猴不怕人多,我也跟着敲锣撵兔子——起哄,苏苏说波姐你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就别写了。哦?我还就不信了,写篇粉丝还有限制,我是没见过漏粉丝,但架不住咱会吃粉丝呀!而广大的农民兄弟辛辛苦苦把粉丝做出来,不就是为了送上餐桌吗?
       
说起粉丝,我可以一天吃三顿都不嫌烦,但要说它有多美味,却又无从下笔。在我眼里,它是和豆腐白菜一样的家常菜,好不好吃完全取决于汤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粉丝这道菜,经常出现在烧肉、烧鱼或任何一种荤菜的残汤中,因为粉丝荤素百搭,母亲舍不得那一口汤,扔一把粉丝进去,便又可以胡弄我们一顿。
       
粉丝既便宜又耐储存,烹饪起来也不复杂,一直是老少皆宜,南北通用的著名食材,各地美食榜都有粉丝的一席之地,可以说小小一把粉丝,既上得了酒店厅堂,配得了山珍海味;也入得了茅屋农舍,做得出家常便饭。而对我等小吃货而言,喜欢粉丝,就为了那一口顺溜。





       
现在有一句话叫:嗦粉大过天。据考证女孩子喜欢嗦粉,是因为粉丝入口有嚼劲,符合女性的味觉神经。只要你留心观察,不论是宽粉条还是细粉丝,现在的受众大多数是女生,什么鸭血粉丝,酸辣粉,土豆粉,螺蛳粉……去店里放眼一瞧,落座的大部分都是女生,甚至有一句广告词叫:爱她,就带她去嗦粉。我经常在螺蛳粉的店门口看见一脸生无可恋的男生陪女生嗦粉,可谓是敢怒不敢言。男生永远不能理解的是:女生为什么这么爱嗦粉?而从我们女性视角来说就因为粉丝吃起来比较顺,比较滑,尤其是拿筷子一夹一挑对女孩子来说感觉特别治愈。






       
我喜欢吃粉丝,纯粹是因为它的简单快捷,想想吧,有一种食材既不用打理又不用清洗,有高汤就是美味佳肴,没有倒点酱油也很受用,还有什么比它更适合我等懒人。更不用说粉丝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可以吸收汤汁内鲜美的味道,再加上粉丝本身的柔润嫩滑,所以口感非常不错。记得有一年父母去了厦门哥哥处,我一人在家几乎就是以粉丝度日。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现在物质条件丰富,粉丝早已不是吃货的首选,加之物流便利,几乎全国的粉店都开在了街头巷角:桂林炒米粉、南昌拌粉、云南过桥米线……诸多选择之下,曾经风光无二的金陵鸭血粉丝失去了霸主地位。就是粉丝的品种也琳琅满目,什么豌豆粉、山药粉、蕨根粉、杂粮粉,不一而足,可是我还是喜欢我们这里的红薯粉丝,虽然具体说不上它好吃在哪里,但口感糯韧,鲜美柔滑,吸溜一口,Q弹的感觉直冲味蕾。
       
人心不古,世道浇漓,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吃一口纯正的红薯粉丝都不是易事。为了追求利润,粉丝打胶、注明巩都是业内常规操作,想吃一口地道的粉丝对城里人来说殊为不易。有句调侃说是中国人拍扁了就是一张化学元素表,人人都在呼吁食品安全,但种地的要留一小块地不用农药化肥,养鸡养鸭的要留几只不喂饲料,留着自家人吃,殊不知世界大同,工业用途化学剂和食品添加剂你又能防得了多少?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若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必将遗祸子孙!
       
岁月不堪数,匆匆又是冬。冬天是属于火锅的季节,而粉丝对火锅来说不可或缺。无论是清汤还是麻辣,一把粉丝下去,既暖了胃又暖了心,全身都开始暖洋洋的,吃客的幸福感、满足感,甚至快乐感,都随着这一把小小的粉丝慢慢升腾。
       
遇鲜则鲜,遇咸则咸,既当得了主食,也入得了珍馔,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自身的柔韧美好,做人当如粉丝,荤素百搭,将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

作者简介:吴波,女,70后文学爱好者,淮安市淮安区人,喜欢读书,经常练笔,以自娱自乐,陶冶情操为主,相信文字的美不仅可以丰富生活,更可以治愈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