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荀为民|华兆昌

 运河儿女 2022-11-23 发布于江苏

肠回路转  全国模范

——记陶祖全式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荀为民

素有“苏中小延安”之称的江苏宝应,在抗日战争时期,有着许多英勇的战斗故事。这里,是八路军新四军唯一协同作战,曹甸战役的所在地。这里,是新四军毙击日军人数最多,车桥战役的所在地。这里,是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从苏中公学走上革命道路的所在地。这里,是沙家浜36个伤兵员,叶排长原型叶诚忠和“铁军硬汉”陶祖全的牺牲地。红色故事,广为传颂。红色基因,赓续后人。本文,介绍陶祖全式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荀为民。

“肠子打出来,亲自塞进去”,这是新四军五十二团一营营长陶祖全,在宝应大官庄战斗中的壮举。

陶祖全,浙江绍兴人。1939年,19岁的陶祖全胸怀救国救民的信念,参加新四军,是沙家浜36个伤病员之一。

1941年11月,陶祖全随部渡江北上,开辟江(都)、高(邮)、宝(应)抗日民主根据地。1944年元月5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这天,营长陶祖全组织攻打日军的大官庄据点。

敌人碉堡工事坚固,北依长沙河,南傍水田,西是开阔地,易守难攻。誉有“铁军硬汉”的陶祖全乘着夜色,首当其冲。开阔地上猫腰前行时,一颗冷弹射中腹部,血流如注,肠子外溢。陶营长咬紧牙关,一边把肠子塞回去,一边继续前行,流尽最后一滴血……《沙家浜》中叶排长原型、副营长叶诚忠紧随其后,继续战斗,也倒在了战场上。

为了纪念陶祖全、叶诚忠,县政府以二烈士之名,将战斗地、驻军地分别命名为祖全乡、诚忠乡(现为祖全村、诚忠村)。新四军52团政治处由赵杰作词、黄苇作曲,创作了《我们勇猛跟进》的歌曲,在部队和地方广为传唱。

听着英勇故事长大的荀为民,从朦胧中到立志向,从军报国。1982年,他怀着保家为国的信念,跨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成为“硬骨头六连”战士。

荀为民当兵之时,正逢中越边境战事。1984年的半年间,敌方武装挑衅700多次。5月,越军向我边境发射4万多发枪弹。31793亩农作遭灾,10万亩橡胶无法收割,52所学校无法上课。1984年12月8日,荀为民所在部队奉命进入防御阵地。出征前,人人写下铮铮铁骨的血书。荀为民咬破手指,写下“生做硬骨头战士”,威名四海;死做硬骨头鬼雄,流芳百世”的誓言。战友们庄严承诺:谁光荣了,活着的人,为之尽孝。副班长荀为民高声领呼:“一言为定”!没有泪水,只有信念;没有胆怯,只有刚毅……

进入老山前线,战场处境险恶。坚守的阵地,最近处距敌人仅十几米,互相听到说话声(双方在狭长山脊对面)。夜间不能使用灯火,也不能发出声响。打喷嚏时,要用大衣把头蒙起来。小便时,也要避免声响。电话的震铃,缠绕着胶布。

藏身的猫耳洞,非常狭小,宽一米多,长十米多,而温度近40度,又湿度较大(亚热带气候)。蚊蝇围着人转,一咬一个红水泡。蛆虫到处爬,山蚂蟥叮人,难以拔出。夜间睡觉,时有蛇蝎爬到身上。连队35人因高温高湿,患上“综合疲劳症”,吃不下饭,睡不着觉。72人烂脚、烂裆。裆部奇痒难忍,痛如针刺。裤衩与裆部磨出了血,粘连一起,走路不能并拢双腿。还有人患了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然而,无一人退出阵地。

在这样的环境下,白天防炮击,夜晚防偷袭。战士们和衣抱枪,靠在洞壁上休息。洗脸,用纱布蘸露水抹抹。刷牙,用湿纱布在嘴里拉几下。一个个胡子拉渣,一个个头发结成饼,一个个身上有虱子。有战士把长裤剪成“裙子”,扎在腰间。时而,不值哨就不穿衣服(被称为八十年代的裸体战斗)。就这样,也只能这样,饱受煎熬150多天。此间,荀为民火线入党。在没有党旗下,党员见证,他举手宣誓。

1985年3月8日,反击战打响。“硬骨头六连”负责三个高地,即138高地、负4号高地(小尖山)、3号无名高地。

三排长范洪庆带领突击队,解决138号高地。在摸清敌情,熟悉地形后,根据雾起雾散的5分钟规律,制订了周密计划和应急方案。部队事先潜入攻击出发点,趁着浓雾,攀崖跃进。浓雾一散,全面进攻,打了个速决战,9分钟占领高地。

小尖山,是个硬骨头。地形复杂,多为断崖绝壁,又是暗堡密布。团首长决定挑选16勇士,以一排长林祖武为队长。荀为民,成为“十六勇士”之一。他们兵分三路,采取“小群多路,秘密摸进,精兵奇袭”的战斗方案。

 一班副荀为民和陈国平是左路勇士。他们在接近敌人时,被敌发现,子弹像蝗虫般迎面而来。在我方展开一分钟火力急射时,勇士们分头扑向敌人,展开短兵近战。

秦志勇连投3枚手榴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

朱勇和雷风鸣又投出5枚手榴弹,敌人从另一洞口夺路而逃。

陈国平举枪扫射,毙敌5人。又用枪托,砸死一敌。

荀为民紧随其后,击毙2人。追杀中,荀为民左臂受伤,右腿也受伤,坚持冲锋。突然,子弹穿过荀为民腹部,血液喷洒,肠子外溢。他一声不吭,双手塞肠入肚。一手捂腹,一手持枪,勇往前行……

宝应籍战友、火箭筒手金德勇左臂炸断,单臂装弹发射。火箭筒炸坏,他把引信安在火箭弹上,单手抓住火箭弹,爬向敌碉堡,与敌同归于尽。

通讯兵王健腿部动脉炸断,拖着一路血迹,爬行在战场上,倒在血泊中。

一排长林祖武左腿和胸部受伤,坚持冲上山顶。十多个敌人扑来时,他高喊“为了祖国”,拉响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小尖山激战之时,3号无名高地由二排负责主攻。几次爆破,未能成功。谢晓富抓起爆破筒,怒狮般地跳下山崖,扑向敌堡。燃烧弹形成火墙,他成了“火人”,毫无惧色,把爆破筒塞进敌堡,与敌同归于尽。

副指导员谢关友胸部、肺部炸开,肠子外溢,顾不上塞肠子,流尽最后一滴血……牺牲后,身体中有83块弹片。

“硬骨头六连”干部战士前仆后继,以牺牲10人(小尖山战斗牺牲7人)、负重伤46人,打退敌人9次进攻,歼敌352人,取得战斗胜利。6月,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战斗胜利之时,昏死的荀为民在医院抢救三天三夜,与死神擦肩而过,被从鬼门关拉回,但身体中残留22块弹片。他,获得了二等功勋章。本该为荣誉而喜悦,为生还而庆幸。然而,他想到牺牲的战友,想到出征时的誓言。这荣誉,这庆幸,没有连队,哪有我?没有牺牲,哪有我?荣誉感升华为责任感……

1985年12月,二等甲级伤残的荀为民回到阔别四年的家乡。见到父母,见到兄弟姐妹,似喜似悲,泪水夺眶:一同参军,一同参战,而客死他乡的金德勇、范敬年……荀为民转身调头,向二人家中而去,他踏进其家门,拥抱老人,哽咽着说:“爸妈,儿子回来了”,在场人无不流泪。从此,他开始了尽孝之路。正如他所言:我有两个家,一是爱人女儿,一是烈士家人。两个家,一样情,一样爱,连着一颗心,是那初心。

每逢过年过节,他总是写下“购物清单”。金爸爸喜欢烟酒,范妈妈血糖高,需要低糖食品。并且,一一备好货,一一送上门。范妈妈生日之时,记着这个日子的荀为民特地买了蛋糕,备了鱼肉,专程登门。一进门,显得冷清的家中,桌上只放着一碗咸菜。他立即自己动手,忙活起来。午间,与二老共进午餐。

范妈妈患有高血压,时而发病昏倒。老伴常常不知所措,老妈妈总念叨:给为民打电话。一次,正在吃饭的为民接了电话,放下碗筷,驱车前往,将老人送进县人民医院。2015年8月,范妈妈因病去世。那几天,荀为民为之守孝、送葬。这些年,他先后为8位烈士父母尽孝,为6位烈士父母尽孝送终。

三十多年来,他无怨无悔,在为烈士尽孝的路上,早早晚晚,风风雨雨,奔走了3万多公里;他有求必应,孝敬老人,助力弟妹,纾困解难;他持之以恒,把“一言为定”一点一点践行在细微中……2019年8月13日,曾经率部攻打138高地的三排长范洪庆给为民的信中写道:为民,你是连队荣誉的捍卫者,你是替牺牲战友尽孝的践行者。我曾到宝应烈士家看望。他们说范政委啊,为民经常来看我们,我们已把他当儿子了……

在大爱的路上,荀为民和爱心人士组建了“情满荷乡”爱心协会,抱团行善,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他,关爱40多个孩童,10多个孩子亲切称他“荀爸爸”。

2019年,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荀为民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扬州地区唯一。他那办公室里,“模范退役军人”、“优秀伤残军人”、“十佳青年标兵”、“金融五一劳动奖”、“优秀贡献奖”……证书、奖状放在显眼处,承载心田间,践行行动中——当之无愧,名至实归。

宝应县新四军研究会  华兆昌

最近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