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捍卫国土,1700位战士集体“赴死”,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23岁

 新用户89319747 2022-11-23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第一代飞行员,出身高贵牺牲时平均年龄23

这是一张堪称史上最震撼,最悲壮的合照,每个十字架既代表他们已经为国捐躯,又承载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他们是国民政府创办的中央航校第12期第一批留美毕业生,一共47人,平均年龄不到23岁,14年抗战胜利后他们仅有2人存活。

1999年,中国近代女作家齐邦媛,在南京紫金山麓“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的山坡上,找到了她一生挚爱的抗日英雄张大飞的墓碑。

她曾这样写道:“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

文章图片2

张大飞

张大飞就是这张照片中的其中一人。他是辽宁营口人,从小家庭条件优渥,衣食无忧,但日本人入侵东北,打破了他平静幸福的生活。父亲张凤岐是沈阳警察局局长,因帮助抗日人员撤离,被日本人发现后浇上汽油活活烧死在广场上。

背负着家仇国恨的张大飞,1938年投笔从戎,考上了中央航校十二期。毕业后来不及调整便参加保卫重庆的战斗,展现出英雄本色。

1941年,屡立战功的张大飞被选入中国第一批赴美受训飞行员,1942年学成归国,参加了由美国人陈纳德指挥的令日军胆战心寒的“飞虎队”。晋升为三级中尉。

1945年五月十八日,张大飞在河南信阳会战中,为掩护友机,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文章图片3

张大飞所在的第12期仅仅是中央航校的一个缩影。中央航校于1931年在杭州笕桥成立,它的前身是1928年11月成立的南京中央军校航空队。

中央航校是在中山先生提出的“航空救国”的精神指导下,国民政府成立的一所与黄埔军校齐名的硬核大学,它培养了中国第一代飞行员,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摇篮”。

中央航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杰出的空军人才,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是中央航校最初的招生对象,后来因为战事需要,中央航校面临全国招生。

但对学员条件要求相当高,从文化、年龄到体格都有严格要求。学员年龄在18—24岁,文化程度不能低于高级中学毕业生,身体必须强壮健康。

入学后首先要进行士兵教育6个月,其次再进行专业学习。学习科目有:飞行学、航行学、发动机学等,然后还要经过初级、中级、高级考核,再经过层层筛选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飞行员。

文章图片4

南京笕桥中央航校旧照

由于中央航校对飞行员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淘汰率相对就很高,但只要是从中央航校毕业的飞行员,他们个个都是精英、佼佼者。

为了办好这所航校,国民政府将所需要的各种战机设备,一律从国外购进,并花重金把美国的高级飞行员聘请到中央航校当顾问。

根据美国标准把以前的南苑航校、东北航校以及留学日本、法国的飞行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收拢到中央航校进行飞行考评选拔教官。

当时学校规定了一个空战奖励制度:击落敌机一架奖励1万元,炸沉敌军舰一艘奖励3万元,本人作战阵亡抚恤金1万元。但是,凡是进入中央航校的学员,没有一人是为钱而战的。

因为学校对学员的高标准要求,所以能进入航校的学生个个都是非富即贵,他们要么出身于官宦人家,要么出身于富商名门,名校毕业、爱国华侨在这里是屡见不鲜。

文章图片5

笕桥中央航校训练旧照

比如: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教育家张伯苓的小儿子张锡祜和华侨商人的孩子林日尊等等这些世家名人子弟,他们都是中央航校的优秀学员,中国的航空英烈。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来镀金的,因为他们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头顶光环,口含金匙。

他们不用镀金也能衣食无忧,拥有一般人所羡慕的生活、工作。再甚者他们可以在国家遭难沦陷之前,远赴国外,安然生活。

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更懂得历史赋予他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他们把责任写入校歌:“……报国怀壮志,正好乘风飞去。长空万里,复我旧河山。努力!努力!莫偷闲苟安,民族兴亡责任在吾肩。须具有牺牲精神,并展双翼一冲天。”

他们明明知道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辛多么危险,知道一旦毕业生命就将进入倒计时,知道冲向蓝天就可能有去无回。

但他们选择义无反顾冲向目标,不论狂风暴雨,还是黑暗无光,他们把每次战斗当成永别。

文章图片6

古有岳母刺字,今有中央航校校训,岳母将“精忠报国”刺在岳飞背上,中央航校将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刻在每个中央航校学员的心里。

中央航校共举办了16期,培养的一千七百多名学员在抗战中几乎全部牺牲。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3岁。

1937年8月13日的淞沪会战,正式拉开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序幕,身为中央航校教官的高志航首当其冲,架机穿云,迎战敌机。

8月14日,日军出动18架飞机,分两批袭击笕桥机场。刚从河南调防到杭州笕桥的国军第四空军大队长高志航,来不及喘息,甚至连加油都顾不上,就又率队冲上云霄,紧急迎战。

文章图片7

中国空军英雄代表第4大队大队长高志航

在雷雨交加,能见度极差的恶劣天气中,高志航率先击落一架敌机,就在这时,日军三架飞机同时向他袭来。高志航利用自己高超的驾驶技能,沉着应战,找准时机将一架敌机击落。

此时,李丹桂率领的21中队也在同敌机进行生死搏斗,李丹桂抢占有利方位,抓住有利时机痛击敌机,一架敌机当场就被击落,另一架受到重创,坠毁在返航途中。

中国空军以4:0战胜日军,荣获首战完胜。当天杭州报纸就将笕桥大捷的消息刊登出来,传向全国,举国振奋,国民政府将8·14这一天定为“中国空军节”。

文章图片8

1937年,待命出击的日军航空兵

但是,由于我国在清政府时期一直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军事装备、国防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落后于西方大国,尤其是航天航空工业更是处于落后状态。

因为当时我国无法自主生产飞机,所以用于空战的飞机基本都是从国外购买,不要说飞机的性能无法与日军的飞机相比,就连数量也远远不够。

更何况战争开始后,制空权、制海权都掌握在日本手中,我国的飞机是打一架少一架,而日本的飞机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

面对这些没有任何可比性的航空武器装备,我国的热血空军男儿,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中国第一代空军的光辉篇章。

文章图片9

八一四空战中被击落的日机残骸

张锡祜,我国教育家张伯苓的幼子,九一八事变后,他放弃安逸的生活,投笔从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央航空学校。

1937年8月14日,笕桥空战爆发,张锡祜来不及与刚订婚的未婚妻告别就驾机奔赴战场。当时天气恶劣,台风呼啸,飞行的每一秒都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军情容不得张锡祜有半点犹豫。为了和敌人抢时间,张锡祜顶风起飞,可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在飞到临川上空时,飞机失事了,年仅27岁的张锡祜英勇殉国。

噩耗传来,张伯苓老泪纵横,他高声说道:“死得好、死得好,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文章图片10

张锡祜

1937年8月17日,正在执行轰炸任务的闫海文,突然遭到日军高射炮袭击,飞机坠毁,闫海文跳伞时不幸落入敌营,闫海文当即掏出手枪,击毙5个日军,然后高呼:“中国没有投降的空军!”随即饮弹自尽。那一年他才21岁。

沈崇海,在8月19日,执行完轰炸任务返回军营的途中,遭遇潜伏敌机的袭击,就在他准备继续迎战时,发现自己的飞机出现了严重故障,他本可以跳伞逃生,但他却选择了架着战机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6岁。

1938年“2.18空战”,李丹桂架着飞机,在空中横扫敌军,此战中他一人击毁了3架敌机,可也引来敌机的重重包围,不幸中弹殉国,年仅24岁。

陈怀民笕桥航校5期毕业生,牺牲时22岁……

文章图片11

沈崇海

这些英烈、这些英雄事迹,在这里无法一一讲述,可以这样说:中央航校有多少学员,就有多少这样的英雄事迹。

在抗战爆发不到一年里,中央航校在之前培养的六百多名精英飞行员几乎全部战死,飞机也仅剩60余架。

但是,我们英雄的飞行员却没有退缩,他们一期又一期,前仆后继,用少于敌人数倍的武器装备,在空中同日军奋力拼杀,让生命之花在空中开放得更加鲜艳灿烂。

文章图片12

第一代飞行员

林日尊,是马来西亚爱国华侨林敬初之子,抗战爆发后他依然选择“航空救国”的道路,回国后先考入广东航空学校,后又考入中央航校第五期高级班。

抗战期间他多次向父亲表示:“我生为军人,早已将生死以置之度外,若为民族为国家不幸战死,亦为无上光荣。”他先后驾机参加了上海“八一三”抗战等等数十次战役,战功赫赫。

1940年5月18日,日军27架飞机偷袭成都,他与战友英勇杀敌,他连续重创3架敌机,后因他的飞机受到日军重创,机毁人亡。

文章图片13

林日尊

林恒,我国才女林徽因的三弟,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姐姐的疼爱,顶级学府的教育,让林恒生活充满快乐幸福。

然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激发了林恒的爱国情怀,于是他决定放弃舒适的生活和唾手可得的美好前程,投笔从戎,报考中央航校。当时中国空军的惨烈悲壮,林徽因和林恒姊妹俩是心知肚明。

中央军校前几期的学员一个接一个地倒下,社会上传闻:中央军校的学生从毕业到死亡平均只有6个月,让林徽因替弟弟林恒担忧,但是林恒坚定的信念,赴死的决心战胜了林徽因的恐惧。

最终林恒放弃了清华大学,转而投身到中央航校的队伍中,成为了中央航校第十期学员。

文章图片14

林恒,中央航校第十期学员

经过几年的艰苦学习训练,1940年林恒以班级第二名的毕业成绩,走出了航校大门,飞冲到对敌战场的最前沿。

1941年,在四川双流的空战中,由于我军飞机的性能以及数量远不如日军,所以,林恒在奋力拼杀,击落一架敌机后,受到日军炮火的猛烈攻击,不幸英勇牺牲,年仅23岁。

姐姐林徽因听到林恒壮烈殉国的噩耗后,痛心地写下了“哭三弟恒”的诗篇: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地,你给了……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文章图片15

林徽因与林恒

自从林恒参加军校,林徽因就已经知道结果,知道弟弟的死是重于泰山,无上荣光。然而当真正的死讯传来,还是让林徽因无法控制内心的悲伤。

因为林恒和他们的空军战友,还都太年轻,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还都是孩子,他们的生命才刚拉开序幕,就立马结束,怎不叫人痛彻心扉。

这一千七百多名飞行员,把最美好的年华,最灿烂的生命献给了祖国,14亿国人怎能忘记他们,又怎会忘记他们。他们的名字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