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戎林作品】《作家教你写作文》(二十二)

 古稀童趣 2022-11-23 发布于安徽

【戎林作品】

作家教你写作文(二十二)

【导读】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作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从独特的角度,用故事手法教你如何写作文,生动幽默,好读好记。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经典、名著,深入浅出地解读作文的秘诀。除了学生,对写作者也很有帮助。全书共分五个部分、50余小节,包括议论文、说明文、日记、读后感等。

本文是全书的第二十二集,也是第二部分的第四篇,主要讲述状物的应用,更加精彩有趣,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希望得到小作者以及大朋友和作家们的喜爱。

如果你想阅读其它章节,点击篇首的“合集”标签即可。

目录

第二部分 状物

31.把“物”融入情感世界

32.小树也疯狂

33.鳄鱼王八也多情

34.嗨,我的哑巴朋友

.................

34. 嗨,我的哑巴朋友

人有的人的性格,狗有狗的秉性,有的狗胆小如鼠,有的胆大包天;有的自卑,有的自大,有的反应灵敏,有的动作迟钝。我们在描写它们时,不光写它们可爱呀,聪明呀,那都是共性,还要抓住每只狗的个性来描绘才行。

我的一位朋友养了一条小白狗,胆子小得可怜,见到生人马上就往床肚子里钻。一次,他提前下班回来,门一推,“哐”的一声,竟把那条小狗心脏吓炸了,当场毙命。我的天,胆子小到这种程度的狗我还是头回听说。

我有过一条叫棒棒的小黄狗,是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它俨然像小区的“保安”。夜幕下看到谁在墙角撒尿,在树影下接吻,不问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是一口。每次咬伤人,我二话不说,马上带人去打针,开头打一次几十块,后来一百多,再后来好几百。几年下来,花的钱不在少数,让我叫苦连天。忍无可忍,我决定把这个“保安”撵出家门。它不肯走,我送它走,先后把它送到30里外的山村,不料当天晚上就屁颠颠地跑回来了,看到我,尾巴直摇,像是打了胜仗似地:“嘻嘻,我回来了,回来了,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我原以为它认识错误了,没想到一个月不到,老毛病又犯了。我一狠心,托一位开车的师傅通过轮渡把它送到江对面的和县。下了轮渡,它飞一般地窜上大堤,在火烧云里来回奔跑,一身黄毛被霞光染得金灿灿的。跑了几个来回,似乎看出了什么,等船再次开过来,就窜上去一头钻到汽车底下。

船还没靠码头,便迫不及待地跳到水里,拼命往岸边泅。我家离江边少说有20多里,可怜它不顾疲劳,穿厂区,走菜地,上大路,半夜三更跑了回来,浑身湿叽叽的,看见我就在地上打滚,滚累了,就瞪眼看我,好像在说:“你真缺德,把我往江那边扔!唏,我这不是又回来了吗?你还敢把我怎么样!” 

看他如此执着,我心软了,再次收留了它。

从此,它再也不肯离开我,我去广场看演出,一回头,发现它竟蹲着在我脚边;我去茶楼聚会,刚坐下,就听见门被扒得咯巴响,拉开门,竟然是它!这是三层楼的最里面一间,我一直想不出它是怎样冲过门卫的封锁奔上楼的。

显然,这是一堆素材,仔细分析,棒棒的性格就出来了,可爱又可嫌,独立又依赖人,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让人动容。可以说,我是它的唯一,离开我,它恐怕一天也活不下去。掌握大量素材后,可在确定的主题范围内将有用的保留,与主题无关的删去,这在写作上叫做“割爱”。你静下心来,整理好素材,往深处想,一定能写出一篇好作文。

这条狗的素材,被我用到去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宋金对峙》中。把一条小狗融入决战采石矶的那场战争,既不失战争场面的宏大,又有小动物的那种可爱。人性的柔情,融入你死我活的腥风血雨之中,让小说呈现出另一种风味。如有兴趣,可在网上买到这本书,好想听听你的意见。

俄罗斯长篇小说《白比姆黑耳朵》,作者特罗耶波利斯基,说的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孤独老人,晚年和他相依为命的是一条黑耳朵的小白狗比姆,狗对主人体察入微,给老人带来莫大欣慰。主人伤口复发,被送往莫斯科治疗。不见主人,它四处寻找,叼着老人扔下的烟盒,跑遍了主人带它玩过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经历了各种遭遇,最后被凶狠的女邻居诬告为疯狗,受尽折磨而死。白比姆死后,主人流着泪将它埋葬在森林处,向空中鸣枪致哀。找到这本书看看,会感动你的。

8岁那年,我读过峻青的《老水牛爷爷》,写的就是一条狗。大量的细节铺垫后,进入抗洪抢险的高潮。那天,爷爷下水堵缺口,再也没上来,那条狗就呆呆地蹲在岸边,不吃也不喝,风来了,雨大了,纹丝不动,一连多日,瘦得皮包骨头,依然不肯走,嘴里还叼着爷爷的酒瓶,它知道,那是爷爷上来就要喝的暖身的酒啊。记得,读完这篇小说,我哭得天昏地暗,钻进草垛一天都没吃饭。

我把俄罗斯的比姆和中国那条狗进行对比,它们的共性都是忠于人类,但性格却大不相同。这些不同不是硬加上去的,是靠大量细节来印证的。所以小读者在获取一大堆素材后,要细细分拆,找出“物”的特点来写,就是我说过的那三句话:寻找动物身上有特点的细节,有感情的细节,好玩的细节,再进行构思,然后动笔。千万不要逮到就写,那就把好素材糟蹋了。

那年去拉萨开笔会,在街上碰到一条流浪狗,耳朵老长,遍身漆黑,顶多断奶才一个月。看它可怜,我决定把它带回内陆。看我想收留它,它开心死了,摇着尾巴跟着我。朋友说飞机上不准带狗,没办法,我只好把它留在宾馆,它好像看出我心怀歹毒,跟我形影不离,生怕在它不注意时甩掉它。参观时,趁它不注意,我钻进面包车,被它发现,扔掉正在嚼得有味的骨头,拼命往车里钻。果然,到了机场,检票员说什么也不让它进。我抱着它,亲了又亲,把它放在路边。它眼泪汪汪地凝视着我,那无助眼神到现在我在我眼前闪现。

是生活的磨难让这条无助的小狗变得没脾气了。

回来后我写了篇随笔《我的哑巴朋友》,登在《扬子晚报》上。有个破产的小老板看见了,半夜打来电话。我以为他夸我的文章,没想到他老是问拉萨街上有多少流浪狗,好逮不好逮;花钱买,多少钱一条。我把我听到的,看到的全告诉他。过了半年,他又来电话,说上次听了我的介绍,亲自去西藏一趟,连捡带买,带回来一卡车狗,路上死掉一半,回来还是赚了一大笔,发了大财。他说想送一条给我,表示对我的感谢。

真没想到,写狗还写出这么一个古怪的创业致富的故事。后来听说,那家伙成了全国十大狗商之一,不知他现在在哪里,那些狗为他赚了多少钞票。

【例文】

1、狗妈妈和它的孩子  

戎林

按语:看看这个故事,你不觉得心酸吗。狗母子的世界本来平静和谐,是人类的矛盾给它们带来痛苦。

家里有一条叫毛头的小狗,是隔壁玉柱家的母狗生的,一胎四只,死了三只,只剩下一只送给了我。毛头胖乎乎的,除了脖子下那象领圈子一样的一缕黑毛之外,一身纯白,白得使人恨不得马上想把它搂在怀里用腮帮子去亲,用手去摸。

不仅全家人喜欢毛头,它的妈妈——玉柱家的那条母狗对它更加溺爱。平时,那怕在路上捡到一块指甲大的骨头也要叼回家招呼毛头来啃。每逢开饭,毛头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母狗便蹲在墙角,默无声息地注视着儿子。那表情,像是在微笑。

那天,我刚端起碗,毛头就蹲在我的脚边,把我的脚面子舔得痒酥酥的。我正想扔一块骨头给他,忽听“刚叽”一声,老母狗从墙角箭一般地射到院子里,像是一只被抽打的陀罗,满地打转。

谁这么凶?当我把目光落到爸爸手中的木棒上时,才知道是他干的好事。我问爸爸为什么打它?爸爸阴沉着脸,一声不吭。事后我才得知,爸爸和玉柱家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了点矛盾,把一肚子火气全发到狗妈妈身上。

隔天,小毛头从玉柱家回来,头上的毛也被烙掉一块。显然,它在玉柱家也受了欺侮。吃了一次亏,毛头再也不敢贸然登门了。

老母狗也常站在我家门口眼巴巴地往里瞅。

我很快发现,它们母子两仍然经常约会,不是在我家,而是在田野里,在门前的草地上。每到这时,母子俩就翻滚扑打,有时兴高彩烈地狂奔乱跳。那奔跑的姿式也是独特的,狗妈妈在前面跑,儿子就用嘴巴叼着妈妈的乳头,两条后腿几乎悬了空。一直跑到我家门前,老母狗方肯打住。小毛头一头扎进了院子,回过身呜呜地叫着,好象在说:“你进来呀,进来!”母狗只是蹲在门外,两眼木呆呆地盯着幽深的大院,尾巴在不安地摆动。

同样,母子俩到了玉柱家门口,母狗一蹿进去了,小毛头刚要碰到门坎,就象一只掷在墙上的皮球被反弹回去。

两家的战火越烧越旺。那天,爸爸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说了玉柱爸什么,玉柱爸也不示弱,差点跟爸爸动起武来。爸爸气得嘴唇直抖,发誓要割断毛头母子之间的联系。他找来一截树桩,把大门边的狗洞堵个严严实实。小毛头出不去,急得在院子里直转。

傍晚,我正在院子里看书,毛头转到我的身边,眼里闪着哀求的光。看出来了,是想叫我帮它把树桩搬开,它要去找妈妈。

我不忍心让它失望,刚想伸手,一触到爸爸那威严的目光,顿时失去了勇气。

有好几次,毛头在院子里晒太阳,睡得正香,呼地站起,沿着墙根来回乱转,转一圈,便停下来,用两只前爪在墙上不停地扒呀,刨呀。我侧耳细听,四周静悄悄的,一丝声音也没有。狗的听觉最灵,莫不是毛头听见了妈妈的脚步声,或者听见了妈妈那低声的抽泣。

实在出不去了,它便对着天空吼几声,嘶哑、凄厉,惊得几只母鸡一起往墙头上飞,伸着惊恐的脑袋朝它瞅。叫累了,又伏下身子,眼窝里湿润润的。

毛头一天天地消瘦,黑葡萄似的眼珠失去了光泽,肋骨根根突起,像搓衣板。每到开饭,它再也无心去钻桌肚,只是伏到我的脚边,微闭着眼睛。我把一块正宗的瘦肉丢到它面前,它连看也不看一眼,好象不是肉,是一块碎石头,是一块土坷拉。

它总是那样坐着,两眼盯着大门,一坐就是半天。

我恨爸爸,你们大人沤气,为什么要株连这无辜的母子!

记得那个寒冷的清晨,我起了个大早,隔窗,一个奇异的景象把我惊呆了。小毛头背对着我,身子直直地立着,几乎是扑在大门上,那企图站稳而一直站不稳的两条后腿在不停地挪动。我不想惊动它,站在廊檐下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门缝里塞进一块肉一样的东西。毛头的嘴巴像被粘住了似的死死贴在那红红的肉尖尖上,吸了几囗,肉尖尖滑脱了,毛头把脑袋偏转过去,再吸,发出一阵贪婪的滋滋声。

乳头,是狗妈妈的乳头!

我被震动了,真想跑过去把门打开,把狗妈妈请进屋,让毛头美美地吃上一顿。但我怕,怕惊动了门外的狗妈妈,它会被吓跑的。

我叫醒了爸爸,叫他也来看看这个埸面。

爸爸也看楞了,视线从门缝里一直穿过去。我顺着朝外看,见玉柱和他的爸爸也站在大门外,痴痴地朝这边瞅。我相信,他们一定看到了狗妈妈的背影,看见它那两条不停挪动的后腿。

墙里墙外没有一丝声息,几只正在刨食的母鸡也放下了嘴边的活,侧着脸朝这边张望。

正是朝霞满天的时分,篱巴上的牵牛花全开了,红的、白的、黄的、兰的,像一支支小喇叭,向着蓝天吹奏着一支无声的歌。

2.坠下钢丝绳的小狗熊

戎林

按语:这个故事发生在杭州,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段素材。和前面的例文相反,表现了人与动物相亲相爱,和谐共处。

春三月,我到江南的一座小城出差。办完了事,我披着夕阳的余辉慢慢地朝宾馆走。阳光穿过梧桐树的枝叶洒在身上,使人感到春日的温暖。

过了十字路口,是街心公园,旁边是广场。老远我看见一群人像是在看把戏一样围在一起。随着一阵清脆的锣声,攒动的人头上出现了一只毛茸茸的身影。迎着阳光,我发现那身影身上的毛像一根根金丝,晶莹透亮。靠近一看,是一只胖胖的小狗熊。

小狗熊大约二三十斤,大脑袋,小嘴巴,颈脖下有一圈白色的毛,象领带又象围巾。它在一个中年人的指挥下慢慢地通过踏板攀上了一根横在半空的钢丝绳,模仿杂枝演员的动作朝前挪,每挪一步,用一只脚试一试,然后再将后面的那只脚移上来,前面的两只腿象胳膀一样平伸着,努力保持平衡。两只墨黑的眼珠滴溜溜直转,脸上似乎带着微笑。

所有的人都屏息凝神地望着,没有欢呼,没有鼓掌,生怕这小家伙突然受惊,从空中坠落下去。

我找个高地方站好,踮着脚朝里瞅。旁边,一位环卫大嫂也被吸引来了,将拉圾车停在离我两步远的花坛边。

小狗熊挪到离我不远的正前方时,忽然在钢丝上定住了,鼻子直抽答,前爪在空中乱刨一气,终于,失去平衡,从半空坠落下来。幸亏小狗熊身胖毛厚,在地上打了个滚,爬起来,从两个姑娘中间钻了出去。姑娘一声怪叫,人群全乱了,纷纷后退,仿佛发生了七级地震。

钻出人缝,小狗熊径直跑到那位扫地的大嫂身边,拽她的裤管,舔她的脚面,围着她直转,像娃娃见到久别的亲娘那样亲。

正在追赶小狗熊的中年人怔住了,其惊讶程度不亚于看见黄河水在倒流。刹那间,大嫂激动起来,蹲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小狗熊,喃喃自语:“啊,囡囡,是囡囡吧?还没把我忘了……”声音有些异样,眼圈也开始发红,怕人看见,便把头低下。那中年人一步跨上来:“大嫂,认得我吗?我是大郑哪!”

啊,他们是老相识了。

“大嫂,囡囡跟着我,我可没敢耽误它一天。你看见了吧,它的钢丝踩得多排场。”

大嫂点点头,连声说“多亏你了”,接着问大郑,“囡囡听话吗?”

“听话,听话。”大郑满脸堆笑,“到这儿刚住下,我就准备带囡囡去看你。没想到它一闻到你的气味,就什么也不顾了……”

我从大嫂口中得知,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在动物园大门前打扫卫生的大嫂从拉圾箱里捡到一只小纸盒,里面有好几只肉乎乎的小东西,全冻僵了,只有一只还在微微喘气。大嫂认出是刚出世的小狗熊,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就用棉花小心翼翼地包裹着,叩开了动物园主任的大门,主任伸头看看,挥挥手,说这北方的熊种南方没法养,扔了吧。

大嫂舍不得,将小狗熊带回家,给它做了个舒适的小窝,用热水袋焐着。那时,大嫂的女儿还小,正在吃奶,她让女儿少吃几口,用眼药水瓶把自已的奶水吸出来,一点点地喂小狗熊。杨柳发芽了,抽叶了,飞絮了,小狗熊慢慢睁开了眼。又过了些天,身上竟长出了一层黄茸茸的细毛……

全家都爱囡囡,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囡囡。女儿更是喜欢,成天逗它玩,一天见不到就想得要命。不到半年,囡囡长大了,会满地爬了,大嫂乐得两眼眯成了缝,老是一句话:“我的囡囡长大啰,长大啰!”

秋天,淮北一家杂技团来江南演出,团长大郑不知从哪得到消息,三次登门,要收养小狗熊。大嫂起初不肯,经不住大郑哀求,最后将囡囡白送给大郑,她想让小狗熊多学点本事,闯遍天下。

在车站分手时,大嫂千叮咛万嘱咐,说囡囡爱吃豆浆,每天早上得给它买一碗,别忘了。大郑把胸直拍:“放心吧,俺家乡遍地是黄豆,别说一碗,就是一桶俺也喂得起!”

真没想到,这对“母女”今天在这儿相会了。

 

参阅图书

戎林童话集《 龟大伯卖缸 》(可网购)

作者活动剪影

作者参加朗诵会

者反馈

读者    四小吴老师    戴明星老师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