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培坤:警惕自费出书的种种陷阱

 新用户3069QkdY 2022-11-23 发布于江苏

警惕自费出书的种种陷阱

作 者:吉 培 坤

图 片:选自网络

现在社会上十分流行个人自费出书,每年自费出书的量很大,也不知是怎么流行起来的。我们知道,目前自费出书主要有两种人。一是在职人员,二是退休老人。当然两种人的目的完全不一样。在职的主要是为了搞科研,评职称,退休的主要是为了给朋友和家人留下一点值得保存的印记。但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警惕自费出书中的种种陷阱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现在自费出书的情况来看,自己直接去联系出版社的很少,因为很困难,也很麻烦。于是一种“新兴产业”文化出版公司或者叫文化传播公司应运而生,其实说穿了就是出版中介,和房地产中介一个性质,在需要出书的作者和出版社之间起一个桥梁作用。现在打开百度,只要输入“自费出书”四个字,一个又一个出版中介的名字蜂拥而出,叫你目不暇接。当然这里肯定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有正规的,诚实的,守信用的,也有非法的,虚假的,骗你没商量的。你不认真识别,很容易掉入陷阱。
于是有人采取另一种办法,请出过书的有经验的或者与出版中介有密切联系的朋友介绍或推荐,防止上当受骗。这种人又在作者和出版公司之间起一个中介的作用。这样做确实能少走弯路,但也要注意,一定要找个诚实可靠的人。
最近与苏州的几位出版社的朋友聊天,谈到自费出书问题,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们举了许多例子,讲了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说明里面的水很深,局外人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限于篇幅,那些故事就不讲了,今天就和各位谈谈如何防止掉入自费出书的陷阱。

第一,有条件最好直接找真正的出版社联系出书。他们严格规范,讲究信誉,一般不会弄虚作假。
第二,如果找出版公司,一定要找有名气的,正规的,没有污点的公司。不要怕麻烦,这项工作一定要认真做,做细做实。出版公司并不是出版社,不具备申请书号的资质。书号要待出版社完成对作品的编辑,经过三审三校,总编、社长签字,然后向国家新闻出版署提出申请,出版署审核后由出版署发放书号。不存在出版公司向作者免费提供或“奉献”书号之说。如果有人说,作者交给出版公司的钱全部是用来作为出版物的设计、排版、印刷等费用,元芳你怎么看?元芳说,一句话就能回答:如果真是这样,出版公司靠什么养活自己?
第三,买书号就买国内出版社的,不要买海外包括港澳出版社的。虽然看起来比国内书号便宜,但后遗症很多,这里不作细说。
第四,与出版公司签订自费出书合同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不可马虎草率。你花钱买书号,就是想让自己的作品成为一个正规出版社的正版出版物,总不希望自己花了几万元钱,将多年的呕心沥血完成的几十万字换来一本盗版书吧?那将是一件多么让人痛心疾首的悲哀之事。所以,一定要重视版权问题。是否正规正版,就是看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出版物信息查询”栏里能否查到你的作品和你的姓名。查得到就是真的,查不到就是假的。所以合同中必须有明确的这一条:“乙方(出版公司)保证该书出版后在中国新闻出版署的相关网站(中国扫黄打非网、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中国版本图书馆、中央宣传部出版物数据中心等)查询条形码及CIP数据信息。”没有这一条坚决不能签。

截图表示:合同中必须明确作品能在出版署网站查到数据信息

第五,书号有独立书号和丛书号两种。丛书号的价格要比独立书号便宜。独立书号只能允许一本书拥有,丛书号允许这套丛书的每一分册拥有。但买丛书号也要注意。一是你的这本书是否能与其他书组成丛书。比如“爱我中华”丛书,每一分册都是以爱祖国、爱中华为题材和主要内容,总不能把一本言情小说或武侠小说和它组成丛书吧?那样将会贻笑大方。二是每本分册的封面上都要注明“爱我中华”丛书。如果封面上没有丛书的文字标记就是假丛书。第三点至关重要,丛书的每个分册都应该在出版署网站上查到书号、独立的正书名、丛书名和作者姓名,否则就是假丛书。请看下面的截图。
第六,书到手以后,一定要先查一下真假。看一本书是否真版,其实很简单。现在每本书的封底都有条形码,翻到封底,用手机浏览器上的拍照功能扫描一下条形码,如果出现你的书名和姓名是一致的就是真的,出现的是别人的书名和姓名,或者根本没有显示,那就是假的。

截图显示:同一书号的每一本丛书都必须在网站上查到作者和书名

最可靠准确的方法还是在新闻出版署网站的“出版物信息查询”栏里,输入书号,或者CIP核准号,或者作者姓名,或者书名,四项随便哪一项,都可查询。查到是你的书名和你的姓名就是真的,查不到就是假的。就这么简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