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市中心完小课题组组织生成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绿色化学 2022-11-23 发布于湖南

新市中心完小课题组组织生成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022版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建构新知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校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聚焦于学生的发展,倾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探索并整合出许多有益的做法在校内积极推广。11月16日至17日,新市中心完小课题研究小组组织了一次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展示了两堂语文课。课题葡萄沟》由课题组成员陆艳老师主导设计,由其徒弟苏老师执教。课题大自然的声音由课题组成员曹兰老师主导设计,由其徒弟曾芬芬老师执教两堂展示课在体现教学的生成性理念上各有侧重点但都殊途同归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课堂的生成。

刘苏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课文葡萄沟》,侧重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把学生带入多姿多彩的新疆让孩子感受到了维吾尔族独特的风俗人情。学生在教师创设出的教学情境中,美美读文,细细的品悟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本节课的设计独具匠心,抓住文本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架构课堂引导学生立体研读葡萄沟好在哪里”,教学过程颇有一咏三叹的艺术感。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巧妙穿插语言文字训练,孩子们在浓浓的情感体验中顺势展开朗读训练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富有激情,这是课堂生成性的最好诠释。

曾芬芬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大自然的风声、水声及动物的叫声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曾老师善于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借助音频、视频课件,让学生聆听与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同时为了让文本的研读更加立体与饱满曾老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声音,鼓励学生练习口语表达,增进互动交流,以丰富文本的教学。因此,本课的亮点在于有效沟通课堂内外,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课堂更好生成。此外,本课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借助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把无声的情感融入有声的朗读让人愈发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妙不可言。语文课堂理应如此生成。

此次课堂展示活动,课题组邀请了新市中心校领导观课并于11月17日在新市中心完小会议室举行活动总结会。会上课题组组长曹水老师汇报了近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观课老师对两堂展示课进行了研讨。中心校教务专干刘同志对此次活动予以高度评价他肯定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同时希望把生成性教学研究成果更多化为课堂实践,切实做好推广工作,以点带面给中心校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改变借此推动中心校的教研教改工作,提升中心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图文:曹水洋 审稿:段军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