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品读徽风皖韵,阅览江淮文明

 相逢就是缘 2022-11-23 发布于安徽

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南岸城市风光尽显,湖水随着微风流转,安徽博物院(新馆)就矗立在此,走进这里,“安徽文明史陈列”是一定不会错过的展览,开展十余年并于近年完成改陈提升,千万观众曾驻足其中,览数千年来江淮大地的发展脉络,看徽风皖韵的奇光异彩,每件文物都拥有一段故事,带给人们一场与古老时光的邂逅。然而实地展览的受众常常为时空所限,阅读的传播力却具有无限可能。作为安徽博物院基本展陈配套图书,《安徽文明史陈列》于2022年6月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全新推出,全书沿用展览体例,分为“人类遗存 涂山会盟——史前时期的安徽”“青铜礼乐 夷楚华章——夏商周时期的安徽”“王侯风流 曹操雄略——汉魏晋时期的安徽”“河运通达 清名流芳——隋唐宋元时期的安徽”“中都基业 天下徽商——明清时期的安徽”五个部分,系统阐述了安徽历史发展进程。

战国玉龙凤佩

清光绪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

讲述安徽地域文明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文化以卓越风采在江淮大地的岁月年轮上镌刻了令人瞩目的诗行。各地发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可追溯到200多万年前,显示了安徽境内氏族社会文化的高度发达。夏商周时期,方国林立,至战国统一于楚,礼乐制度深受中原王朝影响,皖南铜矿的采冶为中国青铜文明的辉煌作出了重要贡献。秦汉之际及魏晋时期,留下众多遗址遗迹。汉代经济、文化、科技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阜阳汝阴侯墓出土的二十八星宿盘等天文仪器是我国天文考古的重要发现。隋唐宋元时期,以大运河为代表的水陆交通发达,带动了安徽及东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发端。明清时期,徽商推动了中国城镇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鼎盛于清中叶的桐城文派,为中国文学史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正是基于厚重的地域文化,《安徽文明史陈列》以提纲挈领的历史综述为发端,以文物为主体,重点选取体现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珍贵文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素材,让安徽地域文明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西汉玉印坯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

让文物说话

如果问博物馆的图书与其他历史类图书相比有何特别之处,“以物知史,以物证史”就是答案。为更生动地将安徽发展历程加以呈现,《安徽文明史陈列》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说给每位读者听,如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实证之一的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玉龙、玉人,涵盖了哪些文化符号?首登《国家宝藏·展演季》并亮相“何以中国”文物特展的明星展品鄂君启金节,铭文是什么文字?是在哪里发现的?当时的免税政策如何?交通路线怎么走?在这本书中都能看到答案。以镇馆之宝铸客大鼎为例,书中不仅对文物本身的造型、铭文进行释读,还对背后的制作工艺、历史价值进行诠释,同时介绍了这件国宝级文物战乱时期颠沛流离的辗转情况。再如汝阴侯墓出土的二十八星宿盘等天文仪器,基于文物本身的特殊性,编者用多个示意线描图配以详实的文字说明,从中可直观明了地感知到先人仰望星空的智慧。这些文物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安徽文明史陈列》书影

新石器时期站、坐姿玉人

博物馆文化,不只在馆舍之内

《安徽文明史陈列》是安徽博物院出版的多部图书之一。近年来,安徽博物院坚持“五个一”,即:一个展览配套一本图书,一场讲座,一系列社教活动,一批文创产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安徽故事的同时,为观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体验。以“青铜铸造盲盒”和“楚大鼎雪糕”为代表的九大系列上千种文创产品,让文物元素“拿在手上,品在嘴里”,与社区共建“博物馆之友文化长廊”,在人气聚集的华润万象城、正大广场、医院长廊等推出主题分展,“家门口的博物馆”让文化不再遥远;点开手机或电脑,“安博会客厅”“安徽文博讲堂”等线上活动每场逾50万人次参与,经过数字化的展览和文物,满足了市民“足不出户”观展需求。今年1月推出的首个线下青铜文物数字体验展,在“安小博”带领下体验沉浸式观展,仅暑期就有20万青少年走进展厅,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知识加油站。通过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博物馆文化正在以“破圈融合”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社会生活。

战国铸客升鼎

新石器时期玉龙

安徽博物院新馆

游客参观展厅

来源:安徽画报
责任编辑:吴承江 陈宇 张培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