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则天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悉心培养的太子,也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嫡长子。 公元651年,唐高宗李治宠爱萧淑妃,而冷落王皇后。 ![]() 萧淑妃 ![]() 王皇后 王皇后主动请求,让李治把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武则天纳入后宫,以抗衡受宠的萧淑妃。 武则天进宫后,对李治百依百顺,对王皇后也谦恭有礼。 ![]() 武则天 二、李弘 公元652年,武则天生下李弘。 李弘是李治、武则天的第一个孩子。 李治、武则天都将李弘视若珍宝。 ![]() 武则天 武则天母凭子贵,被加封为二品昭仪。 之后,武则天又为李治生下了李贤、李显、安定公主。 武则天不仅夺走了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而且对王皇后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王皇后决定联合萧淑妃,对抗武则天。 ![]() 武则天 三、太子 公元654年,武则天掐死了尚在襁褓中的安定公主,嫁祸是王皇后所为。 王皇后因此被打入冷宫。 公元655年10月,李治下诏将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王皇后、萧淑妃的家人也都受到了牵连。 ![]() 王皇后 ![]() 萧淑妃 11月,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年仅4岁的李弘被册立为太子。 李治为了庆祝武则天成为皇后,李弘成为太子,专门改年号为:显庆。 不久,武则天命人将王皇后、萧淑妃缢杀。 支持王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也被李治、武则天联手罢黜。 ![]() 李治、武则天 四、悉心培养 李弘,自幼聪颖,深受李治的宠爱与重视。 李治任命许敬宗、上官仪、许圉师等大臣,为李弘太子府的属官。 后来,许敬宗、上官仪、许圉师都官拜宰相。 ![]() 许敬宗 史载,许敬宗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用,整个朝廷都无人可以与他相比。 五、监国 当时,大唐都城长安,因为干旱,常年酷热缺粮。 因此每逢夏天,李治和武则天就会率领群臣,前往洛阳避暑。 ![]() 李治、武则天 年仅八岁的李弘,被留在长安监国。 在群臣的辅佐下,李弘将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李治夸赞李弘道:“太子仁孝谦谨,礼贤下士,无论内外,处事得当。” ![]() 李治 六、风疾 公元660年,李治患上了风疾。 风疾,这是李唐皇室的家族病。 类似于如今的心脑血管疾病。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因风疾而病逝。 ![]() 唐高祖李渊 ![]() 李世民 李治患上风疾后,常常双眼恍惚,不能视物。 皇后武则天代他处理政务。 随着掌握权力,武则天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逐渐显露出来。 ![]() 武则天 七、上奏 公元672年,李治和武则天再次率领群臣,前往洛阳。 二十岁的李弘被留在长安监国。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弘在冷宫见到了被囚禁的义阳公主、宣城公主。 义阳公主、宣城公主是萧淑妃的女儿,当时义阳公主二十八岁、宣城公主二十四岁。 ![]() 萧淑妃 出于同情,李弘上奏李治,请求为义阳公主、宣城公主选择夫婿,让她们出嫁,过正常人的生活。 李治十分高兴地答应了。 ![]() 李治 八、裂痕 武则天勃然大怒。 自己的儿子竟然为仇敌萧淑妃的女儿求情? 而且李弘并仅仅是武则天的儿子,他还是大唐储君,他的一举一动不仅仅代表他个人的情感、好恶,而且代表了他身后势力的想法。 不管他个人动机如何,朝野上下都会对他的一举一动作出各式各样的解读。 ![]() 李弘 许多人都认为太子李弘此举,就是为萧淑妃洗刷冤屈,就是对武则天过往的追究,就是对武则天权威的挑战。 在武则天看来,太子李弘是以自己的慈悲仁义,来衬托她的残忍暴虐。 武则天感到无比的愤怒和伤心。 李弘和武则天之间,产生了裂痕。 《资治通鉴》记载:太子李弘由此失爱于武则天! ![]() 武则天 九、试探 公元675年3月,李治病情加重。 李治发现武则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百依百顺、温婉可人的枕边人了,而是一位野心勃勃、对权力极度渴望的大唐皇后。 ![]() 枕边人武则天 ![]() 皇后武则天 于是,李治召集群臣,试探道:“朕决定让皇后代朕摄政,你们觉得如何?” 中书令郝处俊说道:“皇帝管理国家,皇后管理后宫,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曹魏时,魏文帝曹丕曾经下过诏令,即使自己病逝,也绝不允许皇后干政,目的就是阻塞后宫干政的根源。那么陛下您为什么要把高祖、太宗历尽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不传给子孙而传给皇后呢?” ![]() 曹丕 中书侍郎李义琰也规劝道:“郝处俊的建议是有利于江山社稷的,陛下能够采纳,是苍生的幸事。” 李治接受了郝处俊、李义琰的建议,决定禅位给太子李弘。 ![]() 李治 十、暴毙 而就在这关键时刻,4月25日,太子李弘暴毙于皇宫,享年二十三岁。 《新唐书》明确指出:武则天毒杀太子李弘。 《资治通鉴》也写道:太子李弘暴毙,当时的人都怀疑是武则天将其毒杀。 《旧唐书》、《唐会要》、《唐历》也都记载:武则天毒杀李弘。 ![]() 太子李弘 如果李治在位,李治因为病重,无法处理政务,皇后武则天代他处理政务,自是理所当然。 而如果李治禅位,李弘登基称帝,武则天作为太后,必然无法再处理政务,必然会失去所拥有的一切权力。 这对权力极度渴望的武则天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 武则天 李弘根本没有想过,他会成为母亲武则天权力之路上,最大的障碍。 他更没有想到——给予他生命的母亲,最后竟然会将他的生命终结! 在他心中,这个世界是美好而光明的。 而武则天则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世界的阴暗与险恶。 ![]() 武则天 十一、最佳人选 李弘暴毙那天,是个深夜,当时大雨瓢泼,电闪雷鸣。 得知太子暴毙,唐高宗李治悲痛欲绝,跌跌撞撞地走进李弘的寝宫,抱着李弘冰冷的尸身嚎啕大哭。 晚年丧子,这是他悲伤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他不仅失去了一个儿子,而且失去了悉心培养的大唐储君。 ![]() 李治 他和武则天共有四子。 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 次子李贤,为人刚烈,缺乏变通。 三子李显,为人怯懦,毫无主见。 四子李旦,为人淡泊,不争名利。 唯有长子李弘,最令他满意,是大唐储君的最佳人选。 ![]() 武则天 十二、孝敬皇帝 如果禅位成功,李治联合李弘是肯定能将武则天压制住的。 只不过,随着李弘暴毙,压制武则天将再无可能。 李弘暴毙,意味着大唐后继无人。 无论李贤、李显、李旦,都无法再抗衡武则天。 ![]() 武则天 李治第一次把怨恨的目光,看向了武则天。 李治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以天子礼仪将他厚葬于唐恭陵。 李弘,是唐朝第一位被追谥为皇帝的太子。 ![]() 李弘 十三、李治 公元683年12月27日,李治病逝于皇宫,享年五十六岁。 病逝前,李治流着泪对武则天说道:“随你,且都随你。只希望你能善待李唐社稷,善待大唐子民。” 言语中,有无奈,也有哀求。 ![]() 李治 生命的最后时刻,出于对武则天的了解,李治已经想到了武则天干政,想到了武则天屠戮李唐宗室,想到武氏外戚群魔乱舞,但他已经无能为力,一切的一切都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只能听天有命。 他只能寄希望于武则天看在和他夫妻多年的情分,善待李唐社稷,善待李唐子民。 ![]() 李治、武则天 十四、李隆基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王朝。 ![]() 一代女皇武则天 公元692年,武则天听闻李弘因为没有后人,无人祭祀,陵墓也无人打扫,不禁老泪纵横。 武则天下诏将李旦第三子——李隆基过继给李弘,继承香火。 武则天确实心狠手辣,行动果决,但她并不是泯灭所有的良知。 想起儿子李弘,她还是忍不住落泪。 ![]() 武则天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称帝,仍尊大伯、嗣父李弘为孝敬皇帝。 如果没有武则天,李弘很有可能是一位优秀的大唐皇帝。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李弘的生命终止于二十三岁。 就在他准备接受唐高宗李治禅让,即将登基称帝的最后一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