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丸”一方出自《古今医鉴》一书。 ❶ 医书《古今医鉴》是一部综合性医书,系明代医家龚信纂辑,原作八卷,初刊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当时龚信精于岐黄之术,供职太医院,医鸣于时。 其子龚廷贤续编,刊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后经王肯堂订补,改为十六卷。 该书上自《内经》《难经》,下迄明初诸医学文献,如周汉之医和、医缓、淳于意,金元之刘完素、张从正、朱震亨,以及当时之戴元礼等名医名著。 ❷ 本方由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茯苓、川芎、赤芍药、枳壳、黄芩、延胡索、青皮、陈皮、苏木、红花、五灵脂、炒干姜、甘草、香附诸药组成,用艾煎汤,入醋打糊为丸,酒或白开水送服。 用于妇人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不孕症等。有养血调经、理气开郁之功。 “螽斯”又名“蜇虫”,《本草纲目》称“蛗螽在草上者曰草螽,在土中者曰土螽。”此是一种似草螽而大者。 《诗经.螽斯》篇以螽斯之多而成群,比喻子孙之众多。 本方借用此名,谓其服药之后,既治妇人经、带疾患,又治不孕诸证,从而使妇人月经调而它症无由以生,身体健康,后代自然繁衍众多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