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了造句方法,就相当于跨入公文写作的门槛

 东海问渔 2022-11-23 发布于山东

图片
聊一聊个人认为的公文写作捷径——“造句”。




公文材料的主旨、结构和意思(即“谋篇”)又往往是既定的,也有套路可循。因此,“怎么说”就成了体现风格和水平的关键,即需要我们花功夫造句。良好工整的句式可以使文章语义清晰,引人入胜,较明显地提高文字材料的水平,是初学者着实应当下功夫的地方。
如何把握好公文中的造句,列几点心得。
(一)句子要短。
一句话常常二十余字足以,写作时要有意识地尽快把句号点上,切忌一段话连续逗号下来,特别是若有分句,也不宜过长十余字最多,这样读起来很累,文章显得很拖,容易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
(二)句式要简单。
切记写材料不是文学作品,也不是外交辞令,不能过多使用欧式语言,那种从句套从句、定语一长串的写法,领导看到会骂人,台下人听了也会发笑,也是一种学生腔的体现。最合适的就是“主谓宾”结构,甚至常常省略主语,既朴实又有力量感。
(三)同一级别的标题尽量对仗。
这个应该是共识了,虽有形式主义之嫌疑,但不可否认,对仗的小标题确实更有美感,也更有利于受众牢记。对仗有时候不要求很严格,字数相同也可以,当然句式相同更好。
(四)套用公式可以减少思维压力。
最经常用的就是“思路 动作 效果”这个公式,一句话用三个分句讲完。基本上总结汇报类的材料都是这样的。还有就是我自己经常使用的“虚 实”公式,特别是在“提要求”的时候,一个要求里,可以带一点“虚”的要求来提纲挈领,后面带上“实”的要求。比如说,“要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可以提“加强哲学经典学习”,后面再带上诸如“每月读一本书”之类比较具体的要求,这样比较符合人的思维规律,读起来虚实结合,轻重有分,比较易于接受。
(五)适当运用“排比”这个神器。
某次和部门领导一起“推材料”,推到一半的时候,他笑着对我说:“小海,你好像不太喜欢写排比句。”我一看确实是,从我手里出去的文字材料,排比句甚少,几乎没有。领导这个不算是批评的建议,让我一下子点醒了。细想一下,我确实潜意识里很排斥排比句,觉得非常空洞。但写得越多越觉得,排比句不是原罪,错在我们的材料本身内容空洞。若文字本意是充实的,排比句是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况且实际情况中,排比句确实非常实用,体现的是一种“枚举法”,有利于我们促进思维的连贯性和完备性。

图片

(六)用好押韵或谐音。
押韵看似是一个文学上的修辞方法,但用好了会给你的材料(特别是领导讲话)增加很多灵气,使文字朗朗上口,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我的一位领导就特别喜欢押韵结合对仗,导致他讲出口的很多话,大家都记得很牢,自然使得文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七)用好对偶。
理由与上条相同。对偶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特别是在一句话内,若能有一正一反、一阴一阳的辩证关系,就更能体现出文章的新意和深意。比如“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啃下 '硬骨头 ’,打赢 '攻坚战 ’”等等,例子比较俗,但方法是很实用的,用得好很能吸引人眼球。
(八)用好设问和反问。
这个很好理解,我们看毛主席的文章,用了非常多的设问和反问,设问能起到抓住受众注意力的作用,反问能起到强化语气的作用,体现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注意,在各级标题和正文中都可以用,标题上用更佳。举个例子,一篇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讲话稿,在标题中大概从这四个方面去拟:“一、“靶子”是什么?(谈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二、“路子”在哪里?(谈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三、“法子”有哪些?(谈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法)……四、“样子”应如何?(谈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其中再具体展开。
(九)有意识地运用其他修辞手法。
除了上文提到的,还有比如,比喻、拟人、夸张、反复、顶真等等,有意识在一些非规范性的文字材料,特别是领导讲话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强文采。据查,修辞手法全部共有63大类、79小类,这方面资料很多,平时有意识收集,临事之时就能派上用场。
以上即关于“造句”的几条经验之谈,望于诸君有借鉴之用。

图片

感谢您的点赞和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