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61:忠实于自己

 五月华语 2022-11-23 发布于河南

据百度:

自己是汉语词语,拼音是zì jǐ,意思是本人;自身;本身;。出自《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初,(陶)弘景母梦青龙无尾,自己升天。” [唐]蒋贻恭《咏虾蟆》:“坐卧兼行总一般,向人努眼太无端,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 [明]李贽《杂说》:“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

自己的被发现,应该是一个过程,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谁,有什么特征,想要什么,该坚持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是跟着岁月走,走着走着就结束了这个旅行,或许,合上棺材的那一刻,也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去想这件事,不知道这应该是个问题。

忠实于自己,不是社会对所有成员的要求,而是一种自我的约束。社会管的对象通常都是集体,很少关注个体,尤其在中国,尽管最近我们教育一直在提倡“全人”教育,在引导教学和评价中能真正看见学生,作为个体的学生。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有时是决定性的。习惯了被统一管理和训导的人往往忘了还有一个“自己”;疯狂工作的人要么以工作为借口,要么习惯了工作带来的感觉,更是不知道“自己”也是一个人。于是,他们忘了“自己”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和担当、兴趣和爱好,尤其是自己的精神追求。那么,忠实于自己,更多的应该在于忠实于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承载着精神和灵魂的躯体非常重要,它使精神和灵魂得以存在。忠实于自己,就是既要忠实自己的身体生理等低层需要,也要忠实自己的精神等高层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需要包括八种,分别是 :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

安全需要(safety need):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例子: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马斯洛分为两类:(一) 尊重自己(尊严、成就、掌握、独立)和(二) 对他人的名誉或尊重(例如地位、威望)。

认知需求(Cognitive needs)- 知识和理解、好奇心、探索、意义和可预测性需求。(马斯洛,1970a) 

审美需求(Aesthetic needs)- 欣赏和寻找美,平衡,形式等。(马斯洛,1970a)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need):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超越需要(Transcendence needs)- 一个人的动机是超越个人自我的价值观

忠实于自己,就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在满足了所有人都需要的共性要求外,人们更要追求的是高层需要,而正是精神和灵魂等高层次的需要才使人区分开来,才使一个个“自己”变得鲜活有个性。忠实于自己,一一检查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了吗?如果暂时没有,还需要改进吗?如果不需要,就这样放弃了对自己的诚实和忠实了吗?

愿你知道自己是谁,要去哪里,要如何走到,不要被纷扰的外界干扰,更不要迷失。

一个人,终其一生,无非是生下来,活下去,忠实于自己,无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