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闲人小樱,图/闲人小樱。 一见到东林寺,我就惊诧了。我去过许许多多的寺院,却不知金山脚下居然有如此神奇的寺院,非比寻常。 不,我不是没有见识的人,四大佛山我去过之三,五台山有唐代大殿的佛光寺,峨眉山旁的乐山凌云寺有世界第一的大佛,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拉萨的大昭寺是唐代文成公主亲选的寺址...... 不,我也不是不了解魔都的寺庙,静安寺、玉佛寺、龙华寺,甚至城隍庙,我都是常客,没事在寺庙中转悠,感受佛音的启迪,是我的一大乐趣。禅茶、素斋,可清心、可寡欲...... 路过金山朱泾东林寺,实属偶然。然见寺庙必逛的习惯,让我忍不住绕道拜访,也许这就是我跟寺庙的缘分吧,也许有一日我终会出家修行也未可知呢。 东林寺在朱泾镇上,元代古刹,仅留一座大殿尚存,经修缮后于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又经过朱泾镇东林文化老街改造项目,把消失千年的西林寺与东林寺合并,于2007年落成开光,现占地近24亩,成为上海西南角的一片净土。 古老与现实的结合,难怪我会不知东林寺的存在。 走近东林寺,眼前是一座具有异域风格的五开间门楼,门楼上是平顶,平顶上有五座金色的莲花宝座,中间的最大,两边的依次缩小。莲花宝座的四周楼角围绕着一周的阿弥陀佛雕像,共50座。门楼开有三座门洞,每座门洞前有一座桥,中间的拱桥是金色的金愿桥,比两边的都要大些,桥下是护寺河。门楼的对面是一块重檐式照壁,壁上雕刻着共14尊菩萨像,其中左上角的是观音,没有文字说明,不明白所刻图案的意义,有说是佛祖起源的十三位鼻祖,但好像并没有在哪部经典上读到过。照壁后面的文字也只是写着金山区政府对东林寺的重建工作,便没有细看。 从门楼右边的门洞进入东林寺,就是一个巨大的高5米的善财童子像,坐落于一个圆形金莲池的正中间,水池里锦鲤众多,体肥而好食,一群群,五颜六色,忽而东、忽而西,随食而动,迅猛而敏捷。善财童子,脚踩莲花,手捧元宝,身披祥云,面朝门楼,高耸于水池之中,据说是世界上最高的景泰蓝善财童子雕像。 东林寺的建筑群也是典型的院落式格局,门楼后是一个大的广场,善财童子像就在广场正中的金莲池中间,右边是钟楼,左边是鼓楼,门楼正对着天王殿,天王殿后楼上是大雄宝殿,天王殿右侧是伽蓝殿,二楼是药师殿和文殊殿,左侧除了传统的祖师殿、三圣殿、善财殿,二楼是普贤殿,与众不同的就是观音阁、千佛门与五佛冠了。 远看东林寺,就能看到一个头戴宝冠的白胡子佛像,两手怀抱着东林寺的大雄宝殿,近看才发现佛是一座山。从天王殿的左侧进入是一条走廊,直通观音阁的千佛门,走廊的两边墙壁上雕刻着罗汉山,千佛门是一座巨大的铜门,高达20米,宽9米。门上刻有999尊铜菩萨,组成一个与门等高的大"佛"字,称为中国佛教第一铜千佛门。 走进大门,高51米的观音阁藏身于山体之中,眼前显现的是灵雨千手观音菩萨像,只见千手护持,其手臂如一轮明月,与原身韵合一脉,静中有动、散中有序、精巧通灵、细腻微妙,观之令人惊叹。千手观音通体用江西小叶香樟,淡彩贴金,肃穆间蕴涵着富贵。佛像净高26米,莲花座高2米,须弥座高5米,构成全高33米的巨大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象征观音33身。佛阁四周由8根大楹柱支撑着阁顶,红色柱面嵌着名家楹联。顶上有藻井和棋盘格,大门两边的墙壁上是彩绘的图案,渲染出一个宏大的礼化空间。围绕着千手观音佛像的东、西、北三道墙上,筑有9999个佛龛,龛内供有鎏金观音菩萨。 从电梯上七楼,再步行至八楼,是参观五佛冠的楼顶,顺着观音阁的围栏,我近距离的参观了千手观音一周,从上往下看观音阁里的信众,与佛之辉煌、佛之宏伟相比,人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就是这渺小的人建起了宏伟壮观的佛之殿堂。 五佛冠其实就是整个佛山的顶部的毗卢帽。帽上有五方佛:中间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闷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他代表不同方位的佛,普渡众生,毗卢帽及头部用纯紫铜手工敲打而成。鼻子上坐着观音菩萨,两条龙护持观音坐下,龙身正飘腾而上变化为眉毛,两尊飞天代表眼睛,脸颊上用观音32应身及应化事迹,莲花嘴,两个耳朵左面是韦驮,右面是伽蓝,整个头部反映了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大无畏精神。 站在佛山顶上眺望整个朱泾镇,视野开阔,可以看到东林寺山门前正对着的五福广场,据说是借助了东林寺的风水,生意兴隆,一经开发便成旺铺。也是,五佛冠的佛首日夜相对祈福,能不兴旺吗? 其实,东林寺的所谓三大世界吉尼斯纪录都没有多大意思,重建的寺庙,也许百年后才会成名刹吧。东林寺的镇寺之宝却是在殿中殿的玉观音,是用整块一吨多的和田玉石雕琢而成,高1.8米,实为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相传元朝时,元智禅师到大都(今北京)进献观音菩萨铜像,仁宗皇帝下旨命元智禅师设坛求雨,元智禅师应旨设坛成功求雨,圣心大悦,于是赐下和田美玉重塑"灵雨观音"圣像,并禅封元智禅师所在寺庙为东林禅寺。 比东林寺更古老的的千年古刹西林寺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了,而东林寺虽经历次损毁,重建,再损毁,再重建,生命力越发顽强了。参观之日,正值东林寺水陆道场,僧众鱼贯而出,佛号响亮,诵经声伴着梵音,有一种宁静的力量,直入人心。 借用西林寺高僧船子和尚的拨棹歌,做此结尾,此西林寺非松江之西林禅寺,而是已消失与东林寺合并之西林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