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谁是乌合之众?

 简慢人生 2022-11-23 发布于上海

最近区块链超火,各种文字漫画解读,连人民日报都三次谈到区块链。区块链的风口人人都希望可以提前站位,比如比特币,据说靠比特币发财的人已经很多,而且是横财,就是那种几美元买进,几万美元卖出的,持币在手,也是每天都在涨涨涨。

简单一句话: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何为去中心化,这个跟比特币类似,意思就是没有中心,或者说人人都是中心;而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是指一种可以在网络成员之间复制、同步和共享的数据库。

我的理解,去中心化,也就是无政府监管了。回到原始社会,货币不是政府发行,而是海滩捡的贝壳;就像比特币,非官方货币,靠计算机挖矿产生。

这让我联想到乔治 奥威尔写的《动物庄园》中,动物们赶走庄园主,喊出所有动物一律平等,是不是也是去中心化呢?乌托邦的理想就是不需要被领导、被控制。在政府控制的货币经常发生各种超发、通胀,设计一款不需要任何政府干预的、在人民之间自由流通的货币,以摆脱中心控制,这也是乌托邦的理想吧。然而,只具备极少流通变现能力的比特币现在已经涨价到六万多美金一个,持有比特币的人更多的是待价而沽,这所有共同拥有比特币的人们,是不是也就是勒庞笔下的群体呢?

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120年来,最经典、最具现实意义的社会心理学巅峰之作,也是勒庞最为人推崇的作品。弗洛伊德说,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不过,毕竟是120年前的著作,也存在着很多偏见和谬误。在关于群体心理的描述中,总是法国怎么怎么不好,英国怎么怎么好,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英国确实替代了法国成为了大英帝国,代表着当时的先进体制。书中极为罕见的对中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批评,在120年后,看之,仍为之一惊。

因为被禁锢在学堂,缺少与社会的联系,而被迫丧失了这些难能可贵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丢失了学习的必要条件。从而对人情世故,对于怎样去协调人事,不会有恰到好处的完美的方法。十之八九的人将自己年轻的具有决定性的生命时光浪费在了学校。这十之八九的人中又有一半以上的人整天围着考试转悠,最后又被抛弃,而另一半的所谓成功者,殚精竭虑、夙兴夜寐,眼里却只有那一张张花花绿绿的证书。

《乌合之众》的中文译名带着明显的贬义,也正合了勒庞在群体心理分析上的论断:拥有独立见解的高智商者,一旦加入群体就会丧失思考能力,变得冲动、急躁、狂热、极端,完全被无意识控制,失去道德的判断,但却获得极大的力量,会让他去英勇就义或杀人放火。

古斯塔夫·勒庞在书中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对群体心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勒庞是医学博士,毕业后在巴黎行医,他喜欢做研究,可是大学和科学院都没有接纳他。1884 年勒庞开始研究群众心理学,阐发了强调民族特点与种族优越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他的研究涉及三个领域:人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心理学。虽然他的研究存在很多歧视,也受到批判,然而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他对群体心理的利用,使他的理论得到了狂热的追捧。

戴高乐将军全盘接受了他(有关领袖)的观点,人们谴责勒庞,但却翻遍了、读烂了他的著作。勒庞的每一部作品都对意大利的反革命运动起了双重的作用。

一、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

首先是对群体的定义:这么说,在广场上聚集的大量观灯的人群,不是群体;但如果这些人因为灯展延误,因此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而引发了抢灯事件,这些人就是群体。

在群体中,个体的思想与个性消失,智力下降,情绪夸张单纯,冲动、易变、急躁,偏执、专横、保守,易受暗示和轻信,不具有普遍道德观。

说实话,当我看到勒庞说群体是不理智的,他们只能接受简单的理念,高深的观念必须经过改变才能被接受,而且他们毫无逻辑性,我很震惊。我第一反应就是将家中有关逻辑思维的书全部扔掉。逻辑严格、观点正确、书写高明的文案给谁看?我应该学的是如何蛊惑读者。那些热点爆文的阅读者,不是正具有了“乌合之众”的特征?

勒庞说,再高明的个体,加入群体就被拉低了智商,会做出很多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所谓的高智商的社交媒体知乎上,一旦对某件事形成了群体意见,也立刻变成了一群无理性、狂热的乌合之众。比如前一阵的陕西汉中杀人案,高呼血亲杀人是英雄的不在少数,很多人引古据经,说明其杀人的合理性,一旦有人提出异议,立刻引来群起而攻,谩骂侮辱不断。高知们,进入了群情激奋的亢奋之中,失去了理智。

现代社会的广告最好地利用了这点,简单、直接下断言,重复,易传染,凡是大获成功的广告,都是非理性的。脑白金的广告就是如此简单粗暴效果好:脑白金,年轻化!你觉得毫无道理,但大量的广告轰炸,不断重复,销量节节高。

双十一也是如此。一个莫名其妙的时间变成了全球购物节,双十一前夕,人人都在准备买买买,买变成了新的潮流,笑着喊要剁手、要吃土,都好像很自豪。

对于群体的特征分析是如此准确,勒庞在120年前的预见准得吓人。

最近英国伦敦的教师工会在组织罢工,教授们罢课,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业,不知道这些高智商的人加入的罢课的群体,是否也具有群体的普遍特征呢?还希望在伦敦现场感受的留学生们,给出勒庞现代群体特征的新证据。

二、群体意见和信念的各种因素

对于群体意见和信念的形成因素,勒庞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种族、传统、时间、政治与国家制度、教育。

种族对群体的意见和信念起着重要作用。同样一件事,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战争或暴动,而在英国则什么事都没有,这就是种族的不同传统造成的,群体是传统的忠实支持者。

至于政治与国家制度则是时代的产物,因种族而产生,也因种族而落后。暴力革命只能改变它的名称,改变不了其本质。

教育被勒庞诟病的是法国、中国的应试制度,他认为教育既不能使人的道德提高,也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反而是在不良信息引导下,会使人走向歧途。学而无用与学而不用是暴发动乱的最直接的原因。

对于教育,12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中国人的心头痛,依然是一考定终生的科举制度,依然是寒门逆袭的唯一手段。换个角度想想,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即将全面侵入人类生活的今天,无论从学校学到什么知识都注定会落后,只有不断地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学校教育在我们的人生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自我教育越来越重要,那么我们对教育的关注点是否错了呢?

学校教育应该教的是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力,是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考力,是个人行为的执行力,而不是固化的知识。读书无用论说的就是那些学而无用、学而不用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读书只能为动乱培养人才,确实不如不读。勒庞对教育的分折确实深刻!

至于时间,谁都知道它对观念形成的重要性。一个观念从形成到崩溃,都需要漫长的时间。

三、群体的分类和特点

对于群体的分类分为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同质性群体为宗教派别、社会团体、不同阶级等。勒庞在《乌合之众》中主要探讨的是异质性群体:犯罪群体、刑事案件的陪审团、选民群体、议会等。

对于犯罪群体,勒庞说他们在触犯法律时,在心理上也许并不能将其归类为犯罪,群体的行为完全不受理智的控制。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平民攻破巴士底狱,对监狱中的典狱长、关押的犯人进行审判和裁决,仅仅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就杀了很多妇女、儿童和老人,手段残忍。然而平民们觉得自己是高尚的,犯人的生命可以随意剥夺,但犯人的钱财全部上缴、分文不取。

至于选民团体,他们需要的是有很大声望的候选人,具有强大的欲望和对荣耀的强烈渴望。候选人们在口头上喊得越凶,越受选民喜欢,至于是否可以实现,只要不是书面承诺,选民们是不会在乎的。看看特朗普是如何选出来的,就会明了选民是最可怕的专制代表,即使对选举权进行限制,对选举结果也不会有丝毫影响。

关于议会,想想我们曾经看到的英国议会上的武林争斗,就会同意勒庞所说的,议会是由一群头脑简单、思想跳跃易受暗示、夸大感情、受少数领袖人物主导的人组成的。不过,勒庞对于英美的体制还是称赞有加的,他看到的更多的是法国人的弊端。

《乌合之众》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初读时会觉得很枯燥,对百年前法国大革命不了解,对拉丁民族不了解,那么你读起来就不知道勒庞在说什么。然而如果你能静下心读进去,你会发现书中的内容与一百年后的现实世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百年来领袖们总是一边批评勒庞,一边把他的书翻烂,对于群体特征的精准把握,成就了领袖,但是谁又希望别人成为领袖呢?当然,不是谁都能成为领袖的,领袖的特质也是很独特的。

作为一名医生,勒庞擅长的就是解剖,解剖人性。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出他的观点中的偏见和错误,但对于群体的心理分析,还没有一部书能写得比他深刻。群体无所谓好坏,中文的译名是含有导向的,我觉得英文译名更准确《The Crowd——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群体,中性词,大众没有好坏,只有特点。按照学以致用的观点,利用好大众心理,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准备避免或激发群体事件,也会帮助我们在遭遇突发群体事件时,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时间解决问题。

就算是职场中也是很有用的,文案写给谁看,广告的对象又是谁,想要爆文,也离不开对群体心理的研究和利用。在群体中,没有谁能独善其身,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是你身在其中无法感知而已。

回到文首的去中心化,所以,你真的以为没有少数领袖人物在引导吗?

-作者简介-

夕茜,留学咨询顾问,简书教育专题主编,专注于书评荐书。如果你也想读书,可同时关注头条号、知乎、豆瓣账号:简慢人生。

一个读书的人,阅读是习惯,写作是爱好,只想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