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法合拍电影 - 风筝

 张洪清 2022-11-2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55年,法中友协电影委员会的委员罗歇·比果写信给时任中国中央电影局长的王阑,提议与中国合拍一部儿童片,用一只风筝串连北京与巴黎的时空,联结中法两国儿童的友谊。在得到中方赞同后,比果一边创作剧本,一边寻找拍摄资金。剧本创作得到了旅居巴黎的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的帮助。片中的风筝起初设想是蝴蝶图案的。得知剧体的创意后,伊文思在1956年访问中国时特意寻觅到一只绘有孙悟空形象的风筝带回法国,送给比果作为参考。正是这只风筝给了比果灵感,把中国的孙悟空引入影片。

1957年3月底,法国电影界代表团应邀访华,中法双方正式确定了《风筝》的拍摄事宜。7月底,影片在巴黎开拍,仅花了一个月就完成了占全片三分之一的法国外景。9月10日,影片在北京的北海开始拍摄中国部分。

影片中的8个小演员多数没有拍戏经验,而且其中有3个法国孩子,拍摄时,中国小孩说中国话,法国孩子说法国话,互相不解其意,闹过不少笑话,不是在彼此对白中找不到应有的感情交流,就是一方已经说完而另一方仍傻愣愣地在等待。经过磨合,剧组摸索出了分而治之的对策,由中法导演各自负责调教本国小演员。在拍摄尼高尔与中国孩子林林拿着绒鸟相互逗笑的场面时,近景镜头要求演员表情充分而细致,但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五岁半,怎么也笑不自然。中、法两个导演便蹲在地上分别按各自国家的习惯给两个孩讲笑话逗乐,当孩子终于真心地笑出来时,守候在一边的摄影机就偷偷开始拍摄。

图片

王家乙(1919~1988),籍贯南京。193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学习。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1940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任演员,1948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曾在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饰演角色,1949年独立导演。从1950年起导演了《高歌猛进》、《葡萄熟了的时候》。195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郎斯艺术制片公司合拍电影《风筝》,任导演之一,这是我国与外国合拍的第一部彩色儿童故事片,也是新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片。1959年同摄影师王春泉、作曲家雷振邦一起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仅用四个月时间拍出了影片《五朵金花》,1960年获埃及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导演银鹰奖。1961年执导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

图片


END





“我们”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