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Zhanjh1936 2022-11-23 发布于广东

1983年3月1日,山西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上面有一篇专门介绍人民币字体作者故事,引起了不少的轰动。

在大家都对这位作者赞誉有加的时候,有一位老人却感到十分讽刺,对于这篇文章,他也是付之一笑,没有理会。

但是老人的女儿看到后,却十分愤慨地说:“这篇报道,分明就是假的吗!”面对女儿的愤慨,老人也只是摇了摇头。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1983年3月22日,为了指明山西日报假文章的事,老人的女儿还是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写了一封信。而这封信,却牵扯出来一段“历史之谜”。

这位老人是谁呢?这封信的背后,到底有一段什么样的故事?

意外来信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吕培俭,在收到这封信以后,也是十分地费解。

信件的署名是一个叫马眉的人,而在内容上,几乎只强调了一件事:那就是人民币上的字体,是一个叫做马文蔚的人写的。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马文蔚

这位叫马文蔚的人,也是信件署名人的父亲。在马眉寄出这封信的时候,是得到了马文蔚默认的。

虽然他不想在这些事上起争端,但是女儿的劝导下,他觉得有必要证实一下这段历史。

于是,这封信便来到了吕培俭的手上。吕培俭收到信以后,第一反应就是不信。但是信上的内容有理有据,说得像是亲身经历过一样,看起来也不像是信口胡诌。

吕培俭觉得,这件事还是要谨慎处理,他将信交给了有关领导一起辨析,大家在感到震惊的情况下,也陷入了深深的疑惑当中。

经过众人的商议,还是决定重视这件事。随后,吕培俭下了一道命令:“为了调查事情的始末,赶快把绝密一号档案找出来!”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马文蔚老先生所临写的《张黑女墓志》

在众人的寻找下,档案被调动了出来。众人打开档案后,找到了一份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手稿,这份稿子,就是人民币上书法作者的原稿。

但是众人在查阅原稿后,又陷入了疑惑当中,因为原稿上,并没有书法作者的署名。

这份手稿上,写着“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还有一些“元”“角”等字体,一共十九个,这些字,就是人民币上所使用的字体。

这么多年来,关于字体的争议一直都存在。山西日报虽然是一个权威机构,可他发表的文章,也是缺少一些事实依据的。

在那篇文章中,提到人民币上的字体,是一个叫冀朝鼎的人写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他也是争议人物之一。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个字体,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任行长写的。因为人民币的字体,就是他一手操办审核的。

这位首任行长叫做南汉宸,因为字体都是他一手负责,所以在社会面上,说是书法作者是南行长的人也最多。

除了争议,还有人议论说,这个书法是一个叫陈达邦的人书写的。因为他在1950年间,就在人民银行工作。他所负责的,也是主体的印刷工作,到后来他还升任了科长。

陈科长是主抓印刷问题的,所以说人民币的书写上,也很有可能和他有关。只不过这些人都已经过世了,想要问清楚问题,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而当时在印刷第二套人民币时,因为保密问题,作者的具体档案并没有保存。而当时知道内情的人,也没有听说过这些事。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已经普及开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关于人民币上字体的作者,也一直是人们好奇的一个问题。

毕竟能被人民币使用的字体,所书写的人,自然也会有无上的荣耀。相关工作人员,也试图寻找真正的作者,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收获。

一直到这封信的到来,吕培俭才意识到,似乎这个争议不休的谜题,没多久就会水落石出了。

经过大家的商议,吕培俭决定,派出专家和相关人员携带着文件,亲自去拜访一下这位叫马文蔚的人。

背后故事

这件事引起了总部的重视后,山西当地的支行行长,也陪同了专家一起去寻找了马文蔚。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马文蔚的居住地很远,是在山西一处叫黄寨村的地方。工作人员经过长途跋涉,四处询问,终于找到了马文蔚的家。

到了家门口后,工作人员有些意外。因为马文蔚的家里太破旧了,看起来还有些贫困。来到这个地方后,专家甚至以为是找错了。

不过等他们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时,所有人都暗暗称奇。老人看着穿着朴素,但却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举手投足之间,都能看出这位老者的涵养。

这位老人就是马文蔚,当相关人员表明来意后,马文蔚很热情地招呼他们进了屋。相关人员进屋后,又发现老旧的房屋内,其实别有一番洞天。

屋内有很多书籍,还有不少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家庭。几人落座后,工作人员便开始询问具体的情况。马文蔚想了想,就把当初的事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1949年6月间,马文蔚被安排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进行工作,因为他从小便聪敏好学,喜爱字画,几十年来,他更是练就了一手好字。

马文蔚不仅字写好看,他早年间也上过学,本身还是一位学识优秀的人。

在银行工作了几个月以后,当时的南行长便找到了他进行闲聊。根据马文蔚的回忆,那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了。

1950年4月的一天,南行长与马文蔚正在办公室内交谈,说了几句话以后,南行长突然拿出了一根毛笔,在马文蔚的眼前晃了一晃。

马文蔚只是看了一眼后,立刻就说道:“这是宫里用的笔啊,是个好东西!”看到马文蔚回答这么快,南行长也很吃惊。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南行长笑了笑说:“哈哈,可真有你的,看了一眼就知道了,怎么样,不如试试?”

马文蔚本身就是文化人,更是热爱文房四宝这些东西。南行长提议后,马文蔚便接过了笔,拿出来一张纸,准备好后,他便想要试试。

要落笔的时候,马文蔚说道:“写什么呀?”南行长说:“就写咱们银行这个几个字吧,试试怎么样。”马文蔚点了点头,便在纸上书写开来。

马文蔚写了几个字后,又说道:“这个不好用啊,我还是拿我的笔写吧。”也许是书写不习惯,皇宫的笔,反而没有他自己的笔更加合适。

于是,马文蔚找来了自己平时用的毛笔,摆好了架势,规规矩矩地写下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十几个字。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写完一组以后,马文蔚兴致又起,来来回回地写了好几组。其中,马文蔚挑出了感觉比较好的一组。南行长接过来看了看,一直称赞个不停,最后,他把这份书法保存了起来。

面对南行长的做法,马文蔚也并没有细问,因为他已经明白了南行长的用意,两人心照不宣,也没有多说什么。

果不其然,在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上,便使用了马文蔚的书法。

这组书法,从第二套人民币,一直沿用到了第五套,到了后期,其中有个别汉字做了简化处理。

但是,大部分的字体,还是马文蔚亲笔书写的,简化的字,也是按照马文蔚的笔风所临摹的。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当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马文蔚便在人民币上认出了自己的字体。不过上级也没有进行通知,出于对工作的尽职,马文蔚便保守了这个秘密。

其间有很多人也寻找过真正的作者,但是马文蔚从来没有露出什么风声来。一直到国家部门的人找上来,他才说明了当时的经过。

书法作者

马文蔚的诉说十分合理,同时又有理有据,相关的专家们,也几乎相信了这个历史真相。但是,就凭借马文蔚讲一段故事,就断定他的书法的真正作者,还是有一些不太严谨。

在当时,这十几个字,已经被广泛地应用起来了。不仅人民币上面在使用,就连中国人民银行的牌匾上,也一直在沿用这个书法。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书法作者身份的确定,还是需要走一个完整的流程。听过马文蔚的讲述后,专家们已经基本相信了这件事,为了谨慎起见,他们还是邀请马文蔚前往银行,做进一步的判断。

面对这种请求,马文蔚果断地点了点头。虽然他不慕虚名,可是国家有要求的话,他还是会努力去做到的。

一行人来到了山西当地支行的会议室,相关人员和专家说:“还请老先生再书写一遍当年的字。”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但是马文蔚的笔风,也没有做过什么改变。他摆好架势,像以前一样,又是大笔一挥,缓缓写出了当年的那些字。

由于年龄过大,马文蔚在下笔时,手中有些颤抖。尽管如此,马文蔚的书法,和当初的依然是一脉相承的。在众人注视下,马文蔚的临场发挥,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写完以后,专家们接过笔记仔细对照。同时,他们又拿出了绝密的一号档案,里面装着的,就是马文蔚当年所写的原稿。

当原稿出现时,马文蔚的内心也有些激动。几十年过去了,往事似乎还历历在目。

他也走上前,用双手颤抖地抚摸着那份手稿,仿佛又见到了南行长一样。往事在他的脑海里浮现而出,看了一会,他的眼眶也开始发红了。

那个时期,因为有相关的保密协议,很多人对这个书法的作者都不知情。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这个秘密也不再需要他守护了。此次鉴定后,书法的原作者终于确定。马文蔚老先生,也实至名归。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这个“历史之谜”终于揭开了谜底,马文蔚也因此名声大噪。人民银行总行,给分行发出了一份专函。

上面写道:“马文蔚同志,对银行建设事业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他是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1950年间,他受南汉宸行长的委托,为银行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

有个官方的证明后,马文蔚的“人民币”书法作者身份,便彻底地落实了。人们争议的问题,终于水落石出。

自此以后,不少的媒体和报刊都来寻找马文蔚,想要对他的事情进行报道,在他老旧的住处,也经常会有一些慕名前来拜访的人。

经常有人前来送礼,祝贺的书信也是接连不断,前来求马文蔚老先生墨宝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很多人都对他称赞万分,一时间,马文蔚成为了声名显赫的大家。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面对这样的盛名,马文蔚依然低调谦虚,不慕名利。

他对外说道:“这些字体的功劳,应该归功于南汉宸行长。如果不是他邀请我,我也不会参与到其中,是他委托我书写的,最后也是由他选择出来的,我并没有那么大的功劳。”

马文蔚高风亮节,不慕虚名的品格,也感动了不少人。他的书法作品,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是独具一格的。毫不客气地说,在当下社会中,马文蔚的书法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名片。

马文蔚扬名以后,在1985年间,他被增补为首届阳曲县政协委员,同年,他也被评价为全国健康老人。

1987年间,马文蔚又被聘为“山西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在1988年1月,他又参加了山西省第六届一次会议。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令人遗憾的是,在1988年3月29日,马文蔚因病逝世。在他为“人民币正名”以后,只过了四年的时间,便与世长辞了。

后人为了纪念马文蔚,在山西省太原市修建了马文蔚纪念馆,里面的东西和故事,几乎概括了他的一生。

即使在当下,马文蔚老先生的书法,还在伴随着中国人的生活,一直沿用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