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万昌|儿时的记忆----话说红苕

 乡土蓝田 2022-11-23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儿时的记忆

----话说红苕

钱万昌

摘要:关于红苕的记忆,包括(一)烘红苕苗(挖)红苕;(红苕窨子;();红苕大餐;(五)感想。写着写着,就写多了,觉得偏细,但熬了眼,又不想再删除。长就长吧,也算是回忆,也是对我熬眼劳动成果的一个尊重。

蓝田老家有事,今天在渭南的众亲戚开车回家。路上、饭桌上、闲聊中自然谈起了诸多家乡往事,红苕也是当仁不让的一个话题。

红苕好吃,从小我就爱吃。蒸着吃,煮着吃,烧(烤)着吃,生吃,熟吃,压饸饹吃,做粉条吃,擀面片,各种吃法,五花八门。当时红苕,其主要功能就是填饱肚子。

儿时,小麦玉米是生产队的主粮,但产量低,还要缴纳公购粮,余下的人均分配也不多,不够吃。而红苕产量高,啥土地都行,所以生产队就栽种的多,每戶每年都可分到3-5000斤左右,人多多分,人少少分。国家规定,5斤红苕抵顶1斤主粮,这样搭配起来吃,也不至于饿死人。我的童年、少年就是在吃红苕中长大的,所以,对红苕情有独钟。

栽种红苕首先要有红苕苗。生产队开春都要烘红苕苗,几十个烘红苕苗的池子,整齐划一地排列在一个较大的空旷院落,有几个人来经管,基本满足了队上的栽种需求。个人自留地或土坡想种点,就要到街镇集市上去买。有了这个需求,我们村就有个别戶做起了烘红苕苗卖钱的营生。本家堂兄民安哥等就是其中最早的农戶之一,小时候我也常常到烘红苕苗的池子跟前玩耍,见的多了,烘红苕苗的整个程序也就会了。有一年,父亲也烘起了红苕苗,我也自然成了小帮工。

烘红苕苗最好是马粪,马粪性热,又松散,有利于红苕发芽、生长,出芽率也高。但要到西安东郊堡子村一带去买。一架子车2块钱,能装多少装多少,反正是2块钱,离开马车店后再分装。那时候汽车还少,不少运输还靠马车来解决。围绕城区就有不少的集体马车店,经营马车运输生意,如同现在汽车租赁一样。马车店除了马车以外,就养了很多马,这就有大量的马粪。马是成本之外的一笔额外收入,所以也不很在意。我们村一些有钱或没钱借钱也要去40里开外的地方去买,来回80余里,一天时间,空架子车去,满架子车回。那时候还是石子路面,有下坡路,也有上块路。不论是满车粪的爬坡路,还是空架子车的爬坡路,来来回回,一天可谓辛苦,就为了所烘的红苕能出个好苗,卖个好价,补个学杂费。尽管那时候一个学期的学杂费才2.5毛左右,那时候的2.5毛钱可是个不小的数字,记得我们姊妹几个的学杂费加起来达10元之多,好多年上学的学杂费都是靠学校和村上“过来的。

随着我慢慢长大,也就滋生了自己烘红苕苗卖钱补贴家用的想法。没有钱买马粪,就自己去拾牛粪。牛粪性凉,易结块,但没钱买马粪就只能用替代品了,但牛粪也有好处,性虽温但耐性却长,只要能保温促温也就能基本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这个打算,有好几个冬季,我就同两邻小朋友一起,每天早晚去拾牛粪。那个年代的冬季,队里饲养的通常是放到麦地里吃麦苗,这是历史一直延续下来的办法。据说冬季麦苗如果旺长,解决的办法就是,放牛在麦地满地踩踏游吃,牛只吃麦苗,又不会把麦苗连根拔起吃掉,而且踩踏吃过的麦苗,可以起到压苗稳苗,增强来年开春分孽功能,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同时,也解决了冬季牛的饲料问题,好处多多。我与堂兄佑民哥等几个孩童(10岁多一点吧)每铁锨挑个笼,跟着牛满地转悠,只等着牛吃饱拉屎每当远远看见哪只牛尾巴翘起,几个小朋友就争先恐后地跑过去,将刚刚拉的粪便拾入笼中,谁跑到的早就是谁的。上午下午,天天如此。现在想起来,从队里的地里把粪拾走,确实不合适但那时的生产队也不反对,都知道这是在干啥。我们三五成群的小朋友每天就干的这事,眼尖腿快的拾的多些,慢不经心的就拾的少点。一二十头牛,满地吃麦苗,拉屎也不少。到快吃饭时有的拾一笼牛粪,有的拾半笼。用铁锨一挑,回家堆放沤一起。每天这样挑着粪笼,衣裳后背自然留下一道粪印,那时衣裳不可能每天都洗,那道粪印就湿了干,干了湿。那种粪味就伴随着我们的快乐童年。粪之余,几个小朋友也会满地打滚,或者打对扑克,玩升级游戏。也有搞恶作剧的,嫌牛不巴屎,就用铁锨棍捅牛屁股,促使牛拉屎。不多一个冬天,就拾够了满足烘红苕苗用的牛粪。

开春,也大概是这个季节,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用砖或胡基砌个大约一尺来高的长方形池子。把发酵过的牛粪晒干打碎,池子里先铺上一层。然后是挑选红苕作种子。要挑选中等修长形的美女红苕,便于出芽有先有后,均匀成苗。把种子红苕一个一个栽立牛粪之中,略微斜一点,之间也有3-5厘米的间距,行距再略大一点。然后细心地用散牛粪完全覆盖起来,并尽可能按压实一点,红苕种子上面大约要盖6-7厘米以上的牛粪,给红苕苗留下足够的生长长度,最后再浇适量的水。水不能太多,多了池子温度太低,初春又容易受冻,影响快速出芽;也不能太少,少了红苕吸收不到适量的水分,不能刺激它按时进入到发芽期,迟过节气,影响红苕苗的价格。这些完后,就给池子盖上早已准备好的稻草帘子。我们村没有稻地,就去五六里外的姨家要些,回来自已用绳把它们编织起来,比一般帘子要厚实保暖的多。这些办完后,就基本上要耐心等待大约20多天。太阳好时白天把草帘子取掉,让池子晒晒太阳,太阳西斜时又赶紧盖上草帘。中途每天都要用专用温度计插进去测量,牛粪见水后,缓慢发酵,温度由5度左右,逐步上升到10度15度20度左右,手摸进去要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还要刨开,看看红苕有无变化。如果周身开始爆芽起疙瘩,大小不一就是最好的现象。这时就要通过洒水来调节温度和湿度,以达到促进或控制生长速度的目的。村上还有人建起了火窖池子。就是在池子底部挖几道可以用柴草生火加热的通道(如同火炕)。每天或者隔天烧那么一次,促进红苕早日出苗。

记得红苕一般在5月份栽种,所以红苕苗也大体在这会要上市。这一段每天都要给池子浇一担水,这一担水都要到大约一里左右外去挑。没钱买洒水壶,自己就练习用大铁勺子,作扇形抛洒,尽可能让水均匀入池。当一株株红苕苗探头探脑时,别提多高兴咧。当整池子牛粪被先后顶起,红苕苗争先恐后的生长时,好像池子铺满了一分一分一毛一毛的钱币,这就是希望,这就是未来。这个阶段,每天更要细心观察,用心管理,红苕苗由红苕身上的小点点,逐步成株,再穿透6-7厘米的牛粪,大约也得半个月到20天,露头后才有一片叶二片叶的慢慢生长。这时候最怕倒春寒,早早准备的弓形棚就派上了用场,草帘子又盖在了弓形棚上面,时刻防寒防冻。

当红苕苗叶子达到两片后,生长速度加快,每天都蹭蹭往上茂长。到达3-5片时,就可以拔苗了。每到集市日的早上,都要费上1-2小时拔苗。拔苗可是个细致的活路,因为苗苗拥挤在一起,要挑拣大的拔既不能拔断,又不能撞周围才发芽或还未长大的萌芽。边拔还要边数,100株一把,用稻草或线绳子绑起来,一般每把都要多放上个3-5株,免得卖时引争执。红苕苗的价格每年不一,也是看苗苗瞎好。一般在2毛到1块之间,好点的卖的快,价钱也高,差的卖的慢价钱也低。但拿到集市上的,无论便宜贵贱,当天都要卖了。一是红苕苗好栽好活,是个苗苗都能活。二是若拿回来还要集中先佣存在一起,下次集市再卖,划不来。出苗茂盛时,隔天拔一次卖一次。

卖红苕苗大体上要持续月余时间。除了收麦前基本要栽完,收麦后也有少数还要栽种,更重要的是,红苕苗出苗参差不齐,先后不一,池子中间温度高,出苗快、早,很快出尽、而靠近池子周围这一圈温度低,出苗慢、迟,这就使这一阶段拉的较长。出苗将近尾声时,每集剩下三二百株,划不来去卖,又不忍心扔掉的,就隔壁两邻凑合在一起,委托一人去卖,多少收几个钱。也或者留给自家院子栽上一片。每年红苕苗卖个三五十块钱,甚至更多一点,也真真是个大的不小的收入。每天务龙着苗苗,看着倔壮成长的红苕苗,想着这就是能够继续上学的钱,欢快的心情,自然喜上眉梢。

红苕的记忆,除了烘红苕苗深刻外,还想顺便多说说。

红苕很好栽,直插的栽,斜躺着栽,甚或随便一栽,浇点水就活了,而且生命力很强,几乎没有死的,成活以后,很快蔓就越长越长,而且从叶子叉处又长新蔓,周围乱长。如果有哪一年队上红苕苗没有烘够,或者麦子收割后还想再多栽种红苕。那么也很简单,把已经扯蔓的技条剪下来,稍加修剪几个叉子,一栽就活。产量因为偏迟有所减少,其他无大的影响。这种活在生产队小时候我都干过。

记得有一年,上面推广红苕下蛋,口号是:“红苕下蛋,1亩1万(斤)。常规是1亩5-6千斤,5斤顶1斤主粮,1亩1千斤,比小麦玉米高多了。我们村好坏平均起来小麦玉米当年亩产也就3-400斤左右红苕下蛋的方法是用较小的红苕,直接栽埋在地里,周周像下蛋一样,结出很多红苕。但因合适的小红苕偏少,成本偏高,种植也可能不得法,产量没有宣传的那么显著,一两年出去,也就不了了之。

还有一年,公社让在棉花地细梁子上栽红苕,间作套种。起先群众不同意,认为影响棉花生长,我当时虽小,但也持有这种观点。但一年下来,群众到了甜头,细梁子的红苕特别美,大,光亮,好看而且好吃。原因想想也很简单,细梁子的土是从两边刨过来的表土,肥性好,红苕长在细梁上肥力充足,通风透气又好,自然产量高,甜度大爽口。第二年上边发现确实影响棉产量,就下令不让再与棉花套种。但农民不答应,就偷偷的种,有被发现拔掉,也有未被发现的。有发现而假拔的,也有真拔的。到第34年就彻底不让套种了。

(挖)红苕是个慢功夫。每年下霜过后,红苕变甜,也便于保存。这时全队男女集中先挖一片地的。男劳每人都拿把双刺撅头,一人两行往前挖,细心的人挖的净,拾的也净,粗心的人就挖不深,也刨不净。女劳力则人人拿一个小板凳,坐着摘红苕,把泥土差不多净,把受伤的和特别小的挑拣出来单另放在一起,好的放在一起。这时候看遍地是红苕小堆堆。晚上就是分红苕,当天挖的当天必须分完。按估产家家户户都分上一些。抬秤的人最辛苦,有三四个或者五六个人专给各户老笼里面拾,大老笼可以装四五十斤六七十斤,抬秤的还要从这堆抬到那堆,直至拾满秤够。几组男劳轮流分担,也是井然有序。我们村大一百另几户,往往分到10点多甚至11-12点方完。推一车子红苕,上坡下坡,漆黑一片,深一脚浅一脚,有的地块离家有两三里,有的更远。有有手电的,也有没有手电的,就凭熟悉的感觉。当然,也免不了有车子倒了,红苕摔一地,再慢慢拾回笼中。推回家后,先是轻轻地从笼里拿出来,做第二遍分栋。没有伤的椎形堆放,让自然通气凉干。有伤的除第二天早上蒸上一锅开吃外,其余的将伤口在太阳底下凉晒干透,以便能较多的保存几天。出红苕一般大约持续十天半月,方可弄完。

小时候红苕饭馍吃,尺八小锅蒸一锅,也就吃2-3天,差不多多半笼。那时候吃红苕都是拿老碗吃,一人一大老碗或一大搪瓷碗。我们村栽种的红苕质量好,吃到嘴里沙甜沙甜的,糯糯的,很谄口。种到旱地里是干瓤子,甜度大好吃;种到水地里水瓤子,甜度低水分大,口感差。一个冬天的早饭,差不多每天都是红苕糁糁。红苕洗净,切成多棱角大块,下到玉米稀糁糁锅里,红苕吸水,糁糁变稠,每人端谷堆马趴一老碗红苕糁糁,就着母亲wo,一种简单的腌制的酸菜,还真有点叙心感。现在有不少人说吃红苕胃作酸,我小时候却很少听到有这种感受的。我只知道冬季吃红苕,大便很利,上下通气,浑身舒畅也可能各人反应不同。

捞红苕是我儿时冬季好长时间一项主要工作。生产队把红苕出完后,又用拖拉机把地深翻一遍,把漏网的红苕统一拾回再分配。但总是拾不净的。这时候我与两邻堂兄堂弟等小孩子就又肩着锨,挑着笼,满地翻找红苕,这可是口粮,这可是延续生命的粮食。地边角,拖拉机翻犁不到的,粗心人刨不净拾不净的,都被我们翻个遍。还是早上和下午,有时也有中午去捞红苕的。大冬天,往往挖的浑身冒汗,脱了棉衣继续刨继续捞。每响都有近一满笼,大约二三十斤收获,多数红苕都在铁锨翻时被擦成两半截。这都没关系,这都被优先进了肚子。一个冬天,能捞成千斤红苕,这可是相当于一个人大半年的口粮。

红苕难于储存,所以家家都有红苕窨子。红苕窨子是保存红苕越冬用的,一般向地下挖一丈五左右的圆形深井。底部向不同方向挖几个深洞,把红苕按留种子、吃的先后垒成几堆,整齐摆放。洞内温度适中,不冷不热。在窨子红苕不会受冻,也不会受热发芽。安安静静的躺上一,直至来年三月左右。一般储存可以吃到春季秋黄不接的时候。红苕在那个年代却是立了大功的。难怪毛主席说“红薯很好吃,我很爱吃,今后在口粮中都可配上一些”。

除了在红苕窨子保存外,后来家家户户都保存红苕片,就是把红苕洗净,擦成薄片,在竹席上,旧单子上晒干,甚至抬上一老笼到麦田里,一撒,麦苗支撑起红苕薄片,早上撒,下午去拾,差不多就干了,因为麦苗支撑着红苕片,见风见光最容易干。每都晒好多蛇皮袋子。后来把它磨成面,搅点麦面,擀成稍厚点的面片也有切成小方块,炒点蒜苗,吃上稠稠的一碗两碗,有点越yue的味道,还挺好吃,也算是当时一道耐饥美食。

人们的花样越来越多,后来发明了红苕饸饹面。弄些汤汤水水臊子浇着吃,又是生生地增加了一道美味大餐。村上饸饹床子不多,大家就提前招呼排队,轮流享受。

再就是做成红苕粉条,少了就留作自己家常年改善伙食用,有的村民会这个手艺,就到集市上去卖。也算一个小副业。

从小与红苕打交道,可以说是亲密无间,感情深厚。现在到超市卖红苕处,打眼一看,就大体知道红苕的好坏。现在我们家常年红苕基本不断,夏季,多由儿媳在网上下单购买。海南有个地方的红苕也很不错。每次网购回来的质量差别很大。上当受骗也在所难免。但对从小养成红苕肚子的我来说,好了多吃点,瞎了少吃点,无所谓。岳母这几年多在我这里居住,93岁了,身体很好,特别爱吃红苕,一直喊,稀罕稀罕。前天还边吃边说,有红苕不吃馍。

想想这些儿时往事,虽然清贫辛苦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要好上百倍千倍万倍,能不感谢共产党吗?能不感谢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吗?尽管那时生活艰苦,但人们的精神面貌高涨,大公无私,以队为家的思想很是纯真。要知道:改朝换代,改天换地可是要时间的,要改变五千年农耕文化是得有个过程的,他不会随着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巨响而彻底改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要富起来强起来还是要几代人努力耕作的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在一穷二白大地下也画下了实实在在画卷,谱写了包括红苕在内的五彩斑斓的创业奋斗乐章

这些说给孙子辈,那里能够相信?所以,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刻不容缓。

就到这里,就到这里,红苕,感谢你!祝你永远又甜又糯!祝你继续当好人类健康长寿的排头兵!

2021311

【作者简介】钱万昌,陕西省蓝田县洩湖镇人,生于1953年,1972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党政工作,有30多篇论文或调查报告被报刊杂志刊用。2013年6月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