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脉?

 历史没有真相 2022-11-23 发布于山东

作为一个非常内向的人,我想告诉题主和关注这个问题的各位「内向」的同学们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

内向≠不善社交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内向≠不擅长有效沟通

首先,本题里把「内向」和「不善社交」扯在一起就是错误的。

所以,一个内向的人完全有可能善于社交,或者至少来说,一个内向的人拥有不拖自己事业后腿的沟通能力——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里最美好之处在于你完全无须扭转你的性格,而沟通的能力,却是可以通过练习和学习获得的。

这里实名反对一下某些高票答主,请不要一边炫耀自己的人脉,一边给我们内向的小伙伴灌毒鸡汤。

相对于一门心思的扑在「人脉」上,注重于自己自身实力的修炼固然是更为重要的,但是这不代表「社交」就没有必要,恰恰相反,沟通,特别是有效沟通,不但对于事业成功极为重要,对于家庭幸福也是非常重要的Or2

很多答主都建议大家,「你不鸟我,我也不鸟你,然后我慢慢的变牛逼,你自然就会来找我了」——「很有志气」的想法,但是所谓的「今天对我爱理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的傲娇岂是人人都能有的?特别是作为一个各方面资本都在积累期的年轻人来说,Really?

就这些答主而言,如果确实有和大咖真正接触的机会,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会不遗余力的往前凑。

这里,「和大咖真正接触的机会」非常重要,回头我会仔细的说啦。

首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什么是「内向」?

答主在心理学方面毫无研究,但是如果我们遵从大家的理解,内向是一种不坏不好的中立的性格,那么我认为内向的人,即是「不能单纯的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乐趣的人」。

当然虽然现在,在很多的言论的鼓吹下,内向已经成为贬义词了,内向的人是没啥出息的潜在的变态,但是,我们确实不是。

那么反过来咱们说了,外向的人,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与人交往并且从中获得乐趣的人」——虽然我可能这辈子都无法理解外向的人,但是如果硬是让我打比方来说——就像我朋友的老公,朋友第一次和他回他老家过年,饭局从初一喝到十五,一天两顿,从幼儿园同学聚到研究生同学轮着聚了好几轮,着实把他媳妇儿吓得不轻。

所以大家说说看,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除了外向的人,就是内向的人呢?我们大部分人既不是纯粹的外向,也不是纯粹的内向,我们都不同程度的需要从与人交往中获得乐趣——即便极端内向如Sheldon的世界,也需要其他的Nerd三人组。

说到Sheldon,知乎日报前段时间好像推过类似于「聪明的人可能更倾向于从独处中获得乐趣」为主题的文章——所以大家看到了吧,内向的人有可能更聪明哦。

其实我倒是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了,偏内向的人更在乎「与谁交往」,他们讨厌被「无意义的社交」浪费时间,而更愿意在独处的时候自己获得乐趣。

说内向的人更聪明,可能太绝对,毕竟有人独处的时候打游戏,有人看韩剧,有人爱读书,有人刷知乎,皆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世间聪明的人,大抵都总需要多花一些时间,耐得住寂寞独自学习和思考的,所以聪明的人多少都有点内向潜质的。

说到底,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能否能赢得对方的喜爱和认可,关键并不在于其自身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乔帮主每一次精彩的Presentation之前都经过无数次的演练,这早已经不是啥新闻了;《纸牌屋》里的Underwood夫妇每次Speech、甚至每次和重要对象会晤,从讲稿到语调都经过反复的斟酌,这就是正式沟通的常态;《国王的演讲》告诉我们即便是一个最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乔治六世都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所以,那些让我们觉得熠熠夺目的,妙语连珠的人,他们绝大多数都不是天生的沟通者,而是勤奋的学习者。

回归到日常,一个普普通通的「内向」宝宝首先能做些什么?

第一次创业的时候,Boss总是和我们强调(当时我有时兼任打单子的售前),是面对不同的客户,思考他们不同的痛点,给予不同侧重点的解决方案——是的,每一次的演示文稿和讲稿可能都不一样。

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一脸懵逼的看着Boss和客户侃大山,把他们从一脸不屑侃到五体投地,还以为Boss有什么常人不能理解的Magic。但是听他讲到半年之后,发现尼玛面对10个客户+5个投资人,其实一套素材看人下菜碟的变着花样的说(针对对方的不同痛点,玩不同的套路),10年的从业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业内张家长李家短的琐碎和八卦,扯上4、5个小时毫无压力。

于是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一两年之后,对于这个行业的故事,我便不再觉得稀奇——我开始有我自己的故事,对设计的理解,对与设计相关的产品、技术以及更为广泛的行业环境的理解、对从业者的理解——经常有同学留言说我答案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可写,不怕说出来,其实每次的答案都是反复删减后的成品。

所以,在你的工作中,你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实现了怎样的价值?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你学习到了什么?又获得了多少成长呢?

而和性格「内向」比起来,「外向」却不专业的人——反而是最快的暴露出自己很Low的真实水准。

接触过一位商务,自诩为人脉极广,与东哥有过合影。因为工作沟通过第二次的时候我就开始心生疑虑,此君每次在他人说话时都会认真的看着你,时常点头表示赞同,让你觉得他似乎是真的听进去了——然后并没有,半年之后此君对于行业和业务仍然处于近乎一无所知的阶段,和合作伙伴沟通的时候,丝毫不清楚共同的利益点在哪里(对于自己的业务都一无所知,对于对方的就更加狗屁不通了),胡乱承诺给其他的同事挖坑无数,促成合作的业绩几乎为零——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将各位老板的联系方式紧紧攥在手心里,不给其他各个专业的同事与合作伙伴接触的任何机会,自然业绩就持续的一路为零——此人恰好是极其喜欢「与人沟通」,对于所谓的「沟通」的技巧也似乎深谙其道(比如说不断点头,比如说对于自己所谓的资源警惕性极高),只是他不知道的是,「社交」与「沟通」只是信息交流的手段,手段再高明,信息如果是垃圾,那就毫无价值。

而与之刚刚好相反的,是一直共事的一位PM,从不喜欢多言,但每说一句话必然直击要害,前提是无论是对行业和业务的理解,还是自身的产品水平都非常上道。开会有时大家争执不休,老板犹豫不决的时候总是一定要听过他的观点才能做决策。

我和这位PM同学共事多年,也算是极其了解他的调性——「没有把握的话,说了不如不说,言多必失」。

很多同学职场的时候都误认为与人共事,先能赢得别人的好感最为重要,一直在想方设法规避「冲突」,与人意见相左的时候,不是不断的妥协,就是哄着别人做事。但是大家要知道,本质上其实谁也不在乎你沟通的方式,产品能不能策划出靠谱的产品,商务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设计能不能做出既好用又好看的设计稿——这些东西做好了,大家的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有所提升,自然就会信任你。

千万不要曲解了沟通的意义,如果好的沟通就只是让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沟通,那样的话还怎么会出现闷骚腼腆的张小龙和强势独裁的乔帮主呢?

有效的沟通可能是和风细雨,也可能是狂风暴雨,什么有效用什么,和自己的性格甚至情绪都无关。我所接触到的「阴险」的Leader,团队里小事该做的没做好可以大发雷霆,尽管后果没有辣么严重,自己也不是辣么生气;但是团队真的摊上大事的时候,又能心平气和的安慰和鼓励大家,自己默默承担巨大的压力——连「情绪」都能成为有效的沟通工具,简直让我不服不行Or2。

另外还有一个重大的误区自然是——内向的人比较不讨人喜欢。

我天生性格内向,但是「内向」并非不懂人,因为安静,所以反而容易有更加细腻的视角去观察、以更加独特的方式去表达。第一次创业中,我赢得了我们第一个客户的青睐,帝都同行业里让人马首是瞻的大姐头。尽管在商言商,利益毕竟是第一位的,但是除此之外,我也确实曾经以多次各种各样的方式感动过她,她曾经说过,是我让她对于这个新生的团队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因而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愿意顶住多方压力成为第一个和我们合作的人。

有幸被老板带到大姐头面前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素面朝天手足无措的少女,发自内心的想赢得她的认可,并非仅仅只是因为合作关系的缘故,而是真的很尊重和葱白她,总是听老板说起她的雷厉风行,说起每次参加行业大会后面跟着一群试图搭讪的男人但是她和自己不认可的人一句废话都懒得讲。当时的我除了工作上的勤勉认真不敢有丝毫闪失,同时也在和她的每次交互中字斟句酌,并且事无巨细的尽自己所能为她想到更多做到更多,慢慢的到被她夸奖「会聊天」,慢慢的成为她极喜欢的小姑娘,以至于从来不屑于与人废话的她也愿意在我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来开解和安慰我,在我结婚的时候帮我搞到我梦寐以求的婚鞋的折扣,即便现在我已经离开帝都两年,也未曾断了联系。

可能我这一生也不会再这么努力的讨好一个人如她一般,但是我却清楚的知道了,只要我愿意在一段关系里投入足够多的心力,我并不会比别人做的差。

虽然我们性格「内向」的人在第一次接触中比较不容易讨喜,但是一旦有更深入的接触的时候,我们的赢面其实不比别人差。对于那些需要对第一面要求极高的职业比如销售、商务等,咱们避开就是,其他的职业中,「内向」对我们的职业基本上没太大影响。

最后,很多人都告诉我们,有效的社交本质上是资源与利益的交换。

而交换有两种,一种是势均力敌的对等交换,双方的身价、资历、财富、实力在同一水平上,比如「首富」宝座轮着坐的王爸爸和马云爸爸。

照之前的某些答主的建议,如果你有机会见到王爸爸,因为注定是不对等的关系,你就应该昂首挺胸的走开,即便王爸爸在后面哭着喊着要把儿子介绍给你当老公你都不要回头?

错了,这些答主从一开始都不会动走开的念头。

资源与利益的交换里的另一种形式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其往往是发生在前辈和后辈之间的赏识和敬重的关系——比如欧阳修与苏轼——现实中这种关系其实比势均力敌的来的更常见。

其实非常好理解,前辈的资源和实力是靠时间积累而成的,但是很多琐事并没有足够的精力亲力亲为,所以交给自己认可和信赖的后辈来完成再合适不过——而作为后辈,展示自己的资质天赋,获得前辈的认可提携,并且能做到知恩图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公平的利益交换呢?

所以我说,如果真的遇到「和大咖真正接触的机会」,怎么能平白无故的放过?

所谓的真正接触的机会,显然不是什么爱豆见面会握手会之类的社交场合,这种场合下除了拍一张合影晒晒朋友圈,并无太大意义;而是真正能够让对方了解到你天赋和实力的场合和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做足充分的准备争取一举拿下(对方需要什么,自己能够给对方带来什么)——内向如我也会积极主动的往前凑,除非你清楚此刻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给对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与其让对方觉得平庸,不如再磨炼两年再来一个惊艳的出场。

所以你说,无名的羞涩少年王勃为何在「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中写下《滕王阁序》,何尝不是一种设计?

世人眼里风流自在的诗仙李白,则是先把自己打造的名动天下后「选择归隐」,让唐玄宗迫于压力只能隆重的请他出山——什么青莲居士啊,明明是白莲花居士!

诸葛亮在隆中仔细经营自己名声,默默的等着刘备三顾茅庐。

真正有能力的人,若因为有所图有所求,而去赢得他人的喜欢,从来就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与内向和外向的性格丝毫无关。

所以,各位「内向」的同学们,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内向」,就把「实力」与「沟通」对立起来,也不要因为「内向」就缺乏和人沟通交往的底气——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会是不懂得和别人沟通的人;同样,只有学会有效和他人沟通,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与支持,那么你在积累自己实力的道路上才会更加顺利——毕竟现实中,成绩是大家一起努力达成的结果,团队获得认可,自己的身价才能水涨船高嘛!

如果有幸遇到人品实力皆靠谱的Boss或者前辈,一定要好好抓住机会表现自己,争取赢得他们的认可和信赖;如果一时没有遇到,也不必气馁,继续努力就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