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贲亨,小利有攸往。——三千年前的奔走锻炼 ![]() 《易经》二十二 艮上离下 贲 亨。 小,利有攸往。 现流行的注解周易的资料将“贲”解为“文饰”笔者认为此解欠妥。 首先:古人观象作易,此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离为火,卦象体现山下起火,人们必奔跑以避之,故此卦“贲”应读作(bēn)。意为:跑、奔走。见注⑴ 其次:《序卦》云:贲者,饰也。这个“饰”在古文中有“锻炼身体”的意思。见注⑵。 第三:古人凭观察人的气色来衡量人的健康情况,故《杂卦》云:贲,无色也。大意为:奔走锻炼是人的脸上没有健康气色。见注⑶,见注⑷ 所以此卦应这样解: 【本经】贲 亨⑸,小⑹,利⑺有⑻攸⑼往⑽。 【译】奔走锻炼亨通顺利,都以为奔走是小事儿,其好处会一直存在到长远的将来。 再看【贲】卦各爻辞都是在说奔走锻炼的事: 【贲】初九 贲其趾⑾,舍车而徒。 【译】初九 他用脚奔走,放弃车辆不乘坐而步行。 【贲】六二 贲其须⑿。 【译】六二 奔走开始阶段的速度要缓慢。 【贲】九三 贲如⒀濡⒁如,永贞⒂吉。 【译】九三 奔走使身体潮湿出汗,长久意志坚定地这样锻炼吉祥。 【贲】六四 贲如皤⒃如,白马翰⒄如,匪寇婚媾。 【译】六四 奔走锻炼的是个大腹人,见骑白马者飞奔而过,此人不是盗匪是到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家探亲的。 【贲】六五 贲于(18)丘园(19),束帛(20)戋戋(21),吝(22)终(23)吉(24)。六五 象曰 六五之吉,有(25)喜(26)也。 【译】六五 奔走在家园,馈赠出捆为一束五匹帛的礼物很少,选拔人才的结果令人满意。【译】象 六五的令人满意,是在家中做喜庆之事。 【贲】上九 白(27)贲,无咎(28)。 【译】上九 表白自己奔走锻炼的好处,没有遭受病灾。 读此卦可知,现代人用健步走锻炼身体的方法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注释:⑴“贲”跑,奔走。《大戴礼记·夏正月》:“十有二月,玄驹贲。” ⑵“饰”chì锻炼身体。《古代汉语字典》通“饬”。修,整治。《管子·牧民》:“守国之度,在饰四维。”《说文解字》释“饬”:“饬,致坚也。”『說文解字注』凡人物皆得云飭。飭人而筋骸束矣。飭物而器用精良矣。其字形與飾相似。故古書多有互譌者。从《说文解字注》中可以看出“饰”既“饬”有:整治、加工;锻炼的意思;用于物则有整治、加工之义(饬物而器用精良矣。);用于人则有锻炼身体之义(饬人而筋骸束矣。) ⑶“无”没有。《诗经·小雅·车攻》:“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⑷“色”脸色(气色)。《素问·三部九侯论》:“其色必寿。” ⑸“亨”顺利,有利于取得成功。《后汉书》:“夫修道者,度其时而动。动而不时,焉得亨乎?” ⑹“小”以为小。《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⑺“利”利益,好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 ⑻“有”有。与“无”相对,表示存在。《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⑼“攸”长远。汉《冀州从事张表碑》:“令德攸兮宣重光。” ⑽“往”将来,以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自今以往,既盟之后,行者无保其力,居者无惧其罪。” ⑾“趾”脚。《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⑿“须”缓慢。《康熙字典》又迟缓也。《左传·成公二年》:“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 ⒀“如”词的后缀,表示状态。《汉书·石奋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必冠,申申如也。” ⒁“濡”潮湿。《韩非子·内储说上》:“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 ⒂“贞”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贾子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诸葛亮《出师表》:“贞良死节之臣。” ⒃“皤”大腹。《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 ⒄“翰”《康熙字典》又《玉篇》飛也。(飞:形容极快:飞驶。) (18)“于”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和原因的介词。可译为: 在、向、到、从、对于、由于、在…中、在…方面(上、中)《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19)“丘园”家园;乡村。汉蔡邕 《处士圂叔则铭》:“洁耿介於丘园,慕七人之遗风。” (20)“束帛”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汉郑玄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 (21)“戋戋”《汉语大字典》戋。少,细微,如“戋戋微物”,“为数戋戋”。《康熙字典》又【集韻】【韻會】將先切,音箋。戔戔,淺小之意。【易·賁卦】束帛戔戔。 (22)“吝”《汉语大词典》通“遴”。见“吝选”遴选。选拔(人才)。《新唐书·卢简求传》:“会昌中,讨刘稹,以忠武节度使李彦佐为招讨使,吝选简求副之,俾知后务。”又见《汉语大字典》释“遴”选择,挑选。《汉书》:“遴柬布章。” (23)“终”事物的结局。《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4)“吉”美好,善。《诗经·召南·野有死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善:好的,美好的;做得正确;令人满意,完善的;高明的,有本领的。) (25)“有”《汉语大词典》为(做,作,干。)。治理。 汉蔡邕《文烈侯杨公碑》:“﹝公﹞兼通五典,周览篇籍,以为尚书帝王之壮士,有国之大本也。” (26)“喜”喜庆之事。《易·贲》:“六五之吉,有喜也。” 宋苏轼 《喜雨亭记》:“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27)“白”表白,陈述。《楚辞·九章·惜诵》:“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 (28)“咎”遭灾。《吕氏春秋·用民》:“爱利之心息,而徒疾行威,身必咎矣。” |
|
来自: zhaogengbai > 《周易文化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