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良 人类的文明是从劳动开始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农村的老物件,正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从狩猎采集到经营农业中,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从而见证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曾经的农村老物件有很多都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那些老物件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老物件承载了农业文明智慧的发展道路。 农村的老物件,城里人的世界看不懂,其实慢慢的很多农村人也看不懂了。科技的进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农村耳熟能详的老物件和手头经常使的老东西已经在渐渐地从我们身边消失,有一些我们已经叫不出它的名字,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若干年后,也许在博物馆才能见到它,也许有些东西在博物馆也没有了,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无情的淘汰,但那是不能忘怀的农耕文明产物。在此收集整理部分农村老物件的知识,可以让我们重拾旧时的记忆,不忘过去,开创未来。 1、织布机 织布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早期的织布机都是依靠人力的织布机,他带来了人类生活的穿衣大变革。元明之际,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量种植,勤劳的劳动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揉于棉织工艺,清代老土布曾经作为贡品进献朝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家用纺线织布成为家庭妇女重要活计之一,那时用的粮食口袋以及穿衣都是那种粗布为主。如今,仍然有些地方农村仍保留着这一传统工艺,用勤劳的双手谱写着新的文明乐章。 ![]() 2、纺车 纺车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生产线或纱的设备,常见由木架、锭子、绳轮和手柄4部分组成,纺车在棉纺织中应用最广,时间也比较长,在植棉和棉纺织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样,用纺出的线通过织布机织成布,人类开始有了用布做成的衣服,带来了服饰的根本性革命,彻底改造了农耕文明的生活多样化。 ![]() 3、镰刀 镰刀也叫手镰,是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一般用来收割小麦、稻谷等的工具。用镰刀收割小麦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再早从前都是用双手拔麦。父亲曾经描述过,他18岁和忖里的一位闫大叔去拔麦,双手都被磨得肿了,却不知道用镰刀,可见那时人们还是有点笨。镰刀现在在农村还有广泛的使用。 ![]() 4、锄头 锄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是锄刃,用来松土、除草。锄刃形状是扁扁长长的,就像菜刀一样,也有长方形、狭长形、梯形的。后面是柄,是一根圆木棍,装在锄刃后面一个孔内来支撑锄刃,长短从一米到一米五六不等。锄头是过去农民最常用的工具,主要用来耕作农地,为农作物除草和松土,俗称“耪地”,天旱时还具有保墒作用,是个力气活和技巧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庄稼地要耪三遍、犁三遍。随着农业机械的使用,锄头彻底的退休了。 ![]() 5、手锄 手锄是用来除草和拔苗的农用工具,也可用来种花种菜。过去种地,特别是玉米、高粱等作物,没有现在的科学播种机,用犁开沟,手工撒种,小麦还可以不用间苗,可玉米、高粱手工撒种不能少了,少了就可能不够苗,所以出苗就密一些,就需要手工间苗,手锄就派上了用场。拔草也需要手锄,一手抓住草,一手用手锄斩断草根。 ![]() 6、䦆头 䦆头是刨土用的一种农具,俗称镐(gǎo),用来挖地且使用率很高的农具,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使用。过去,用来刨玉米根、高粱根和叠埂,栽白菜、栽白薯等用来刨坑,秋后人家收过白薯、花生的地里拾白薯拾花生,用处很大。笔者年近六十,回想小时候,秋后放学后就经常背着筐、拿着镐头,去地里转悠,看看哪块地收过红薯,就用镐头翻地,寻找遗落在土里的红薯。现在,很多的种菜的活计仍离不开镐头。 ![]() 7、扁担 扁担多用硬杂木或半边毛竹削制而成,长短因人而异,一般长160厘米~200厘米,两端较窄,中间较宽,表面平整光滑,原来在农村广泛使用。过去,没有手推车,更谈不上马车以及现代机动车,一切的运输类的活计,都要靠人的双肩来完成,如挑水、挑土粪、挑谷物、挑蔬菜、运送货物等,就连完成一些筑堤坝、挖河渠、搞建筑都需要人用扁担完成运送工作。可见,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劳动人民付出的辛劳太多了。 ![]() 8、手铲 手铲是农工业工具,用于精细刮、铲,主要用于农业栽种、考古挖掘、清洁去污等方面。农业上,用它栽种白菜、烟、葱、辣椒等秧苗。考古上,是田野考古工具之一,由考古人员或技术工人手持使用,分方头铲、尖头铲,用来精细刮、铲,从而划定土层界限等工作。清洁上,通过刮铲,把污物清除。手铲的发明,反映了古老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 9、马车 马车自古就有,早些年马车多是木轱辘、铁木轱辘,铁作的中轴得经常上黄油。解放后,特别是生产队时期,胶皮轱辘木板马车盛行,并对中轴进行了技术革新,安装带滚珠的轴承,使速度加快,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成为那个火热激情年代集体经济发展的标志。一般马车的标准尺寸,是长4米,宽2.4米,车辕子不足两米。马车的零部件有马笼头、马鞍子、马套、夹板子,有搭扣、套包子、肚带、秋盖、坐记、大挑等。拉车的马蹄子上都要挂掌,这样行走才不至于打滑。有两马拉的马车、三马拉的马车、四马拉的马车,还有六匹马拉的车。什么情况使用几匹马拉的马车,根据马车的用途、装载的份量而定。现在,马车已经成为过眼黄花,马也失了业。 ![]() 10、脱粒机 脱粒机是能够将农作物籽粒与茎秆分离的机械,指粮食作物的收获机械。根据粮食作物的不同,脱粒机种类不同,如打稻机适用于水稻脱粒,用于玉米脱粒的称为玉米脱粒机等。玉米脱粒机南方见得比较少,在北方比较多。脱粒时要连续不断地均匀喂入,喂入量过大,会造成滚筒负荷过大,转速降低,脱净率和生产率下降,茎秆夹带籽粒增多,脱粒质量下降,严重时造成堵塞停车和机器损坏。脱粒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产力。现在,随着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脱粒机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 (之一,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