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耦园桃屿“枯山水”

 苏迷 2022-11-23 发布于上海
《姑苏晚报》2022年10月31日 B05版

  周苏宁

  “枯山水”在造园艺术手法上通常指采用以无为有,仅用碎石或砂石铺地,造成意念中的水——汪洋之海。一般来说,多以日本园林为典型代表。其实,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种手法并不少见, 耦园黄石假山的桃屿便是鲜为人知的一例。

  桃的文化意味

  耦园黄石假山,据我国著名古建筑学的奠基人、苏州古典园林学的开创者刘敦桢先生考证,为明末清初遗构。其占地规模之大,堆叠技艺之精,在国内黄石假山中堪称一绝,故多有论说问世。但作为假山一部分的桃屿则鲜有文字,既无史料可稽,亦无后人论述,故试辨析一二。

  桃屿位于耦园假山主峰西侧“邃谷”之西南,隔谷而立,为一次山,似一独立小岛。山壁之东黄石上镌刻“桃屿”二字,已有漫漶之态,极易被人忽略。而稍加考证便可发现,不论是造园艺术上,还是游览观赏上,这一景点大有讲究,是一处文化遗珍。

  先说桃屿之桃。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古代中国有将世上物质用五来概括的文化:五行、五脏、五谷、五畜、五菜、五果、五音、五气、五色、五味、五官、五体、五志……其中五果是桃、李、杏、梨、枣,桃是五果之首。可见人们对桃子的喜爱和重视。

  我国古代传说中,桃是仙果。吃了头等大桃,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庚”;吃了二等中桃,可“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吃了三等小桃子,也可以“成仙得道,体健身轻”。正因为此,桃子被称为仙桃、寿桃。在《西游记》里,王母娘娘做寿时,就曾设蟠桃盛会招待群仙。这虽然是神话,也说明桃绝非一般水果可比。至于齐天大圣孙悟空,以及他的子孙们,均是以桃子为粮食。

  民间年画上的老寿星,手里总是拿着桃——寿桃。过生日做寿时要蒸桃形的馒头,或实心、或空心里面填馅,做成圆馒头状,在顶都捏出桃尖,用竹刀或刀背从上至下轧出一个桃形槽来,将桃尖略微弯曲,再染成红色,上笼蒸熟,寿桃就做成了,在老人生日那天,献给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桃果有仙缘,而桃木则具有神灵。桃木木质细腻,木体清香,亦名降龙木、鬼怖木,在我国民间文化和信仰上桃木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被古人认为是伐邪制鬼的材料。由于桃木结实而有弹性,用作打击或防身,自为良器,也正是这些特点,或许便是桃木神异传说的初始依据,并被古人逐步神化了。早在先秦时代的古籍中,就有桃木能避邪的记载,一切妖魔鬼怪见了都逃之夭夭。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在民间家庭,通常在门外挂有桃木符或桃木做的对联,这种对联叫桃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这首家喻户晓的诗,道出当时过年祝福的习俗——换桃符。至于桃符的另一种形式春联,大约在明代才出现,久而久之,桃符与春联就成了同义词。

  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被极尽赞美,如世外桃源,是人间仙境的代名词。世外桃源的说法出自晋代文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者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仙境,成为后世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许多士大夫的精神皈依,如杜甫诗云“多垒满山谷,桃源何处求”,表达了士大夫难寻世外桃源的伤感。

  桃花美艳,常被文人用来形容美人。《诗经·周南》有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将桃花比作美女。清人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再如桃红柳绿,是春天的象征,苏轼有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道出了春天浓浓的诗意。桃花在春天开放,明艳动人,就成了春天的标志,民间更是把春汛称为桃花汛而寄托美好心愿。

  在上述文化背景下,用“桃”来命名一个小屿,就赋予了这一景观丰富而美好的寓意。同时也告诉我们,古典园林不能望文生义,如有导游说:耦园的黄石假山,因其石头来自安徽黄山所以叫黄石假山——这真是贻笑大方了。

  岛屿无水的象外之象

  桃屿之“屿”,即岛,江河湖海中的独立陆地称为岛,比岛小的称屿。在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常常有蓬莱三岛的景观,都是模仿神仙传说,在园林的水面中构筑“仙岛”。水是实体的,岛却往往是象征性的——岛的体型通常都很小,甚至犹如盆景。但耦园黄石假山的桃屿则反其道而行之:岛屿体量如真,人不仅可观,亦可登临游憩。其“水”却是虚构的,以无为有,仅用碎石铺地造成意念中的水——汪洋之海,有道家哲理,可谓妙构。

  这种手法在造园艺术上称为枯山水,一般来说,多以日本园林为典型代表。其实,在中国古代园林中,这种手法并不少见。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掇山·涧》中写道:“假山依水为妙。倘高阜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有深意。”一个“无”字蕴含了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和实践的大量信息。《园冶》作为一部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专著,是对造园艺术实践的总结和概括,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对照经典与实例,可以肯定地说,起码在明代,叠山无水而寓意流水,这种“象外之象、画外之意”的写意景观,在当时已经成熟。因此,计成在总结提炼中,对这类蕴藏着中国传统哲理的造园手法,用“深意”二字给予了高度评价,即:有就是无,无就是有,园林景观常常在虚实、形神、枯荣之间构筑无限深意,具有典型的写意山水手法。

  现存古典园林中的案例也不少见。如苏州的五峰园,有典型的船舫建筑,就构筑在陆地上,周围亦以花街铺地为水的意境。虎丘山道旁的不波艇,沿山道而东为试剑石,北上山道有石桃、枕石、真娘墓,艇西侧为台地园林拥翠山庄,仅南面有憨憨泉一口水井——泉通大海,意境无限。无锡寄畅园假山八音涧,引清泉下流,在怪石嶙峋中形成音响,即使枯水时,铺以卵石的溪道亦给人以泉涧遐想,堪称佳作。扬州何园四面厅,名桴海轩,为一典型的旱舫,带有回廊,厅四周地面用鹅卵石、瓦片铺成水波纹,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厅之东北面还铺有海、仙鹤等花街图案,沿墙贴壁叠湖石,参差蜿蜒,似海上仙岛,犹如船舫即将抵达蓬莱仙境一般,寓意生动,形象逼真,妙趣横生。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枯山水经典案例。

  桃屿的营构特色

  回头再看耦园桃屿。耦园假山为东西走向,主峰以西山势峭拔,与次山之间隔有峡谷,沿着谷道由北向南而行,东西两山之间峡壁陡峭,蜿蜒而行,疑无路时,谷口处眼界豁然开朗,石壁上镂刻“桃屿”二字似点出桃花源之意境。由此向左可度红栏曲桥,山水亭榭、花木扶疏,别有洞天;向右折弯,有蹬道可登屿。桃屿不大,南北宽约7米,东西窄约5米,高约1米,山顶有平台,平台上有石桌一张,石凳二只,桌旁有老梅一株,山脚有桂树掩隐,冬春蜡梅,秋季桂香。置身于此,东可仰望东部山林主峰及远处水景,南有月门透视田园风光,向西有廊屋隐约其间,向北近见紫藤盘绕、远见楼廊连绵,或憩、或行其间,无疑人间仙境。

  此景最为精妙之处,当属本文前述已经提到的桃屿“无水”之境胜似有水,抽象胜于具象,可谓计成《园冶》“理涧壑无水,似有深意”的实证,其在造园手法上的独特价值和文化寓意,实可为后人领略、借鉴、玩味、鉴赏。

  此景略显不足之处是后人的维修,疏忽了“无水之境”,铺地略显粗糙,没有铺出水波纹的应有韵味,当按照世界遗产“原真性”原则加以改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