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内卷指向的本质是体面的工作

 玖弋阁 2022-11-24 发布于上海

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笔记(六)

教育的内卷如同剧院效应,其本质仍旧是满足了教育的目的,而不是造成教育内卷的原因。
工业时代,需要人们从农民成为合格的工人,需要一定的技术技能,另外工人的孩子没有人照顾是一个问题。于是学校出现了,既能让孩子有人照顾,又能为未来的劳动力进行培训。
教育对个体促进的叙事,是现代教育体系发明后才出现的。
剧院效应下的教育,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看清屏幕,即不是让每个人都成才,而是让每个人都站起来——学习技能,投入国家生产。
背后的逻辑是每个人的命运不一定要改变,但国运一定会众多人作用下有所改变。
当代教育内卷的抱怨更多是在说:为什么有了良好的教育,仍然找不到好的工作。作者认为这恰恰说明了年轻人都站起来了,因此竞争激烈了。
教育产生的问题在微观层面上显示出来。教育分流本应该让那些拼命努力才能够到成绩的孩子去往更适合的地方,结果他们被生生卡进了教育上升通道里。
如果把上学看作工作,那么学生有心理问题身体健康问题就都是工伤,分流就是一种劳保措施。但分流并不被家长们接受。
这是传统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也是学而优则商的新思想造成的——体面的工作需要高学历获得。前者决定了职业生涯的下限,后者指向了职业生涯的上限。
那么从教育角度入手去改善教育内卷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只有从目的结果端入手:工作改革。
体面的工作从高学历获得,意味着命运改变后,比改变前更好。当下,这个定律被打破了,网红、外卖员动摇了这种学历-工作观。另一方面,家长依旧无法接受获得教育资源后,孩子仍旧只是去工厂做工人、外卖员。
国外人口少,所以蓝领工资高且体面。这也会造成移民加入,做蓝领,进而降低了蓝领工资。对于中国而已,人口红利就是一种劳动力过剩,对产业是好事,对个人就是造成内卷的原因。
制造业机械化会让大量工人下岗,劳动力驱动型企业转向技术驱动型企业,各种成本降低、收益增加。此时,不如鼓励年轻人离开制造业去往其他行业。同时年轻人本就普遍不愿意在流水线上工作,因为不够有趣。
当时代发展,数字化侵入生活时,每时每刻我们都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欲望满足的背后是后台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被完全模糊的现象。被拉长的工作时间随机分布在二十四小时中,实际工作时间真不用那么多。这种情况下,雇佣一个员工,还是用远程外包模式,是未来雇佣变革的方向。灵活雇佣模式将是未来工作方式的趋势。
过去,生产社会中失业代表饿死,消费社会中社会保障机制日益完善,失业只意味着无聊,他人都在上班,失业的人却格格不入。当然这个问题,现在也不是问题了,互联网带来更多娱乐填补这些空白时间。
如果是这样,获得教育后,找到一份投入产出不匹配的工作,还值得吗?当然不值得。加上随着人的寿命变长,延迟退休成了必然,工作是痛苦的,所以躺平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大部分人都这么想,那么都躺平时,社会还如何运作?作者认为此时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工作的快乐。
提高工作的快乐,一般用经济手段。可是为什么要工作的理由中,经济永远不是唯一的、主要的因素。何况金钱带来的幸福感是一种临界点的。
快乐的工作,意味着有幸福感,除了钱外,就是一种尊重感。可是个体幸福感在社会运作机制中从来都被忽视了。甚至企业都认为提高员工福利方面,就只要金钱投入即可。这种本身就是对工作人作为人的漠视。更不要说那些尴尬的团建和年会了,只将员工推得更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