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病八大症状与中医应对

 为什么73 2022-11-2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一、口味异常


口苦——胆气上逆,肝火上炎,胃火内炽——以苦制苦(热清苦味自除)
口甜——湿困脾胃,脾胃湿热——运脾燥湿(平胃散、连朴饮)
口酸——肝热乘脾——清泄肝热(左金丸)
口咸——多为肾虚至肾液上乘,虚火用滋肾丸(黄柏、知母、肉桂),虚寒用附桂八味丸
口辣(麻)——多为肺热,治以泻白散
口淡——外感风寒,胃有湿浊,脾胃虚弱
口腻——湿浊阻胃——祛湿化浊(平胃散)
口臭——胃火炽盛(泻心汤),消化不良(保和丸)

二、泛酸


胃内酸性内容物经食管返入口腔称泛酸。常伴胃灼热。吐酸为泛吐酸水,吞酸为胃中有酸感或泛酸不吐。

胃热——吐酸伴有热象——左金丸
胃寒——吐酸伴有寒象——香砂六君子丸
加海螵蛸、瓦楞子、浙贝母、白及、五倍子等。

三、嗳气(噫)


嗳气——是指胃中之浊气上逆,经食道由口排出的病证。
肝胃不和——疏肝和胃降逆——柴胡疏肝汤。
中焦气滞——理气和胃降逆——半夏厚朴汤
食滞不化——消食导滞——保和丸
胃中痰火——清热化痰,和胃降逆——黄连温胆汤

三、呕吐(恶心)


呕吐是胃或部分的小肠内容物,通过食道逆流经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恶心为上腹不适、紧迫欲呕吐的感觉。

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肝气犯胃——舒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泻心汤、左金丸
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
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附子理中汤
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四、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

寒邪客胃——散寒止痛——良附汤、香苏散
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承气汤
肝气犯胃——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汤
肝胃郁热——泄热和胃——左金丸、柴胡疏肝汤
瘀血阻滞——活血化瘀——失笑散、丹参饮
胃阴亏虚——养阴益胃——一贯煎、芍药甘草汤
脾胃虚寒——温中健脾——黄芪健中丸、香砂六君子汤
常用止痛药——玄胡索、木香、九香虫、田七

六、纳呆(厌食)


纳呆是指食欲不振,进食减少,或食后不化的表现。

外邪犯胃证——解表和胃——藿香正气散
脾胃虚弱证——健脾运胃——香砂六君子丸
寒湿困脾证——芳香化浊——藿朴夏苓汤
脾胃湿热证——清热化湿——连朴饮
中气下陷证——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
脾虚胃热证——温脾清胃——半夏泻心汤
胃阴不足证——滋阴养胃——沙参麦冬汤

七、嘈杂


嘈杂——又名心嘈,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胸膈懊农,莫名其妙的一种症状。
胃热证:症状——嘈杂而兼恶心吐酸,口渴喜冷,心烦易怒,或胸闷痰多,多食易饥,不思饮食,舌质红,舌苔黄而干,脉多滑数。
治法——清胃降火,和胃除痰 方药——黄连温胆汤
胃虚证:症状胃气虚——嘈杂时作时止,口淡无味,食后脘胀,体倦乏力,舌 淡脉虚。
  胃阴虚——嘈杂而兼口干,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补益胃气或濡养胃气   方药——四君子汤、益胃汤
血虚证——症状嘈杂兼面黄唇淡,心悸,头晕,梦多,健忘,舌淡,脉细数治法——益气补血,补益心脾气 方药——归脾汤

八、脘胀(胃脘胀满)


痞满与胃胀的比较:
痞满——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
胃胀——内觉胀闷,而外亦有形。

脾虚气滞——运脾除胀——枳术丸、六君子汤
气机阻滞——理气除胀——四逆散
湿困脾胃——祛湿除胀——平胃散、胃苓散
食滞脘胀——消食化滞——保和丸
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