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蓝/文,图 无锡李金镛与无锡陆定一 2020年12月4日,走了两个地方,二品李金镛家,前中宣部长、前副总理陆定一家。 李金镛(1835-1890)故居在无锡北区的洛社石塘湾天授行政村的戴李巷;而陆定一(1906-1996)祖居在李金镛家东偏南4.4公里外的西漳陈家桥老陆巷。我本想分两次去。结果发现转一趟车就可以从这处转去那处。于是就一下子两处一起走。 二品李金镛 在无锡火车站附近的北栅口上606路公交,第17个站到达天授。车站位于一个十字路口旁。看导航,应该向前20米到十字路口然后向左,大约500米就到戴李巷。 为保险起见,问了一下十字路口左侧小店的老板,李金镛故居是否在那边。答曰,没错。 西石公路入戴李巷的路口有一大型指示牌,李金镛故居。入村路上农舍有几条狗见陌生人狂吠。向前走两排农舍,第三排就到了李金镛(1835-1890)故居所在的那一排。前有一池塘,后有小河。 前方池塘有一农妇在洗菜,我问此池塘是否活水,她说是死水,靠下雨和田地灌溉渗漏的水补充。村妇继续说,戴李巷,前面是戴巷,戴姓人住。后面李巷是李姓人居住。 因为过点,纪念馆门已关,我没能进去一看究竟。不过在我来说,第一次找到了地方就算顺利。绕李金镛故居走一圈。东边墙下堆了一条条的花岗岩墓碑,多是李金镛兄弟给其先人立的。后门有一断头河,据说河道弯弯曲曲通往不远处的锡北运河,连上京杭大运河。 戴李巷是一个小村子,也就是二三十户人家,南边是西石公路,其他三面都是农田和菜地。向南遥望无锡青龙山,在6-7公里外。 无锡居民未必知道李金镛,但是对于李同丰参茸药房,肯定不陌生。李金镛与父亲1853年在无锡城办了同丰参药号,对穷人抓药治病也多有照顾。多年后与李同丰药行等合并。现在这药行依然是无锡知名品牌。 说来惭愧,1978年10月之前,我除了郑州四年,基本在无锡长大,却不知李金镛此人。还是五六年前同事老友刘文军一篇文章,让我知道无锡晚清出了这么个人。他在《日落老金沟》一文中说,1877年漠河老金沟一个鄂伦春人发现黄金。于是俄罗斯人谢列特金带来人马淘金。 时间上这晚于旧金山的1848年发现金矿,也晚于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的1867年。我揣摩,要是俄罗斯更早发现老金沟的金,是否还会卖阿拉斯加都很难说。因为阿拉斯加是个类似于东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而黑龙江漠河则是我国的酷寒之地。只要发现金子,老毛子冒险家就不在乎了。黄灿灿的金子到老毛子的手,这地方热闹了起来。俄罗斯方面称此地为阿穆尔的加利福尼亚。 1887年新上任的黑龙江将军恭堂上奏朝廷,提出收回矿权,自行开采,获得准许。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带人赶赴漠河,创办金厂。 文军写道,李金镛出生于江苏无锡,早年随父经商,后入淮军,受到李鸿章赏识,到吉林及珲春任职,办理边疆事务。李金镛为人正直,清正廉洁,惜才爱士,勤勉务实。到漠河后,他积极募集资金、聘请矿师、购买机器、筹运粮食、招募矿工。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金厂日渐红火。1889年,漠河金厂出产黄金2万两,1895年出产黄金5万两,超过了五代时期有“黄金天府”之称的山东招远,居全国之首。 文军说,老金沟山坡上的李金镛祠堂。1890年,李金镛因积劳成疾病故,为纪念他的功绩,金矿当局在老金沟为这位漠河金矿创始人建了一座祠堂。在淘金人心目中,李金镛是“金圣”,是他们的财神和保护神。当地淘金人有一个风俗,挖矿前要用一块红布系在木棍上,跪拜磕头,祈求金圣能为他们带来财运,保佑平安。我在祠堂内看到一副对联:“兴利实边鞠躬尽瘁,官声卓著万民拥戴”,也许这是对这位清末洋务运动远东代表人物的最确切评价。我无锡老同学“胡杨”自驾到漠河,也亲眼看到了该祠堂。 查得李金镛去世后,遗体运回无锡葬洛社五牧。清廷追赠内阁学士,并奏准长春(漠河)、无锡(惠山)敕建专祠。《清史稿》卷四五一有本传。 洛社运河上第一座桥,也是李金镛捐建的。他在吉林以及无锡家乡都做了不少公益慈善事而享有名声。 武进雪堰桥吴敬恒故居我两次没能进门,第三次才进了故居纪念馆。看来李金镛故居,以后还得再去一趟。 顺便说一句,后来知道,无锡籍前副总参谋长钱树根上将,祖居即在李金镛故居不远处的天授村。 2020/12/6 无锡东绛周新镇 鼋头渚与太湖三山远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