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构框架,打造演讲亮点

 hab图书馆 2022-11-24 发布于河南

文/侯爱兵

有很多初学演讲者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体系和结构组织能力,其实,演讲就像盖房子一样,要先搭建好结构框架,才能让你的演讲内容更有层次感,使听众听得津津有味,清晰明了。那么,如何让演讲更有结构性呢?

01

“总分总”结构

“总分总”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开头“总”——概括演讲目的,中间“分”——讲述若干要点和故事,结尾“总”——升华主旨。例如,航天科学家王赤的演讲:

“当看到那么多年轻人在留言中诉说自己的孤独感,我的内心也十分感慨。因为在我近30年的空间科学研究过程中,最常陪伴我的,就是孤独。但实现理想就是孤独中的那束光,让我觉得永远有希望。我想把我克服孤独的三个经验告诉给大家。”

这是他开头的“总论”,显然是有备而讲,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和大家都感同身受的孤独感,很容易让大家产生共情共鸣,并顺势点明了演讲的要旨,如何克服人生的孤独感。接着,他“分论”道:

“第一,接纳孤独。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当你认清这就是现状时,你也就接纳了这种真实的境遇……第二,学会和孤独相处,并借此认清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小时候,在湖南乡村的一个水库旁,我经常躺在田野里仰望星空,让我恨不得飞上去看看那里面有什么秘密。那是我第一次立志要研究星星。后来当我真正参与到'旅行者2号’的任务中时,我被宇宙的浩瀚震撼了,更加坚定了我对空间科学这个领域的兴趣。你要坚定地相信,上天送给你的孤独时刻,一定是让你和自己对话的最好机会,别错过。第三,请相信,当你朝着梦想笃定前行时,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你、支持你。”

他把自己的经验和体悟梳理成三点,并用“第一,第二,第三”的次序进行叙述。针对每一个观点,再进行必要的诠释或用故事加以佐证。这样具有结构性的演讲更能加深听众的理解。最后,他讲道:

“未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愿我们都可以与孤独共成长,从孤独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束光。”他总结升华,凝炼为一句点睛之语“从孤独里找到一束光”,既说明了孤独的价值,也能很好地引导大家越过孤独、走向成功。

02

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是一种用问题去主导演讲的结构方式,具体程序可表述为“问题——原因——对策——结论”。例如,淄博十一中校长王连登在2022届高三毕业典礼上,就巧妙地运用了金字塔结构。他讲道:

“今天大家毕业了,终于不再早读晚背,终于不再两点一线,终于可以和笔记、试卷说声再见,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他开场就说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他对毕业生们提出“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真是一个好主意,一下子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接着,他按照金字塔结构的次序,逻辑递进地讲道:

“外面的世界,我们应该去看看。不是弥补疫情的缺憾、学习的紧张,而是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北大的未名湖、上海的东方明珠、新疆的喀纳斯……大好河山、锦绣中华值得我们去看看,去记录,去感悟。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我们要去看什么样的世界?去看真实的世界,这世界或许不如你想象中的完美,或许还有残酷和复杂,但更有烟火缭绕的温暖与善良,对遭逢不幸的人抱以同情,对遇到困难的人施以援手,永不泯灭向上向善之心,永不放弃道德理想之光。去看广阔的世界,眼光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我们不仅仅要去'看看世界’,更要用所学去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甚至创造世界。”

他在先行鼓励大家“去看外面的世界”的同时,又逐次讲清了“为什么去看”“看什么”“看完以后要做什么”,最后把结论下在“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甚至创造世界”上,不仅使得演讲浑然天成,而且极具励人心智、激人奋进的作用。

03

时间轴结构

时间轴结构就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结构方式。例如,苏炳添的演讲:

2015年,我26岁,第一次跑进了10秒,创造了999的亚洲纪录。但随后两年时间里,我再没有接近过这个成绩。2017年全运会前,我偷偷为自己打了一份退役报告,我想等拿到全运会百米金牌后,以国内最高的领奖台为终点,在28岁这个年纪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没有想到的是,决赛前我意外拉伤了右大腿后肌,本计划用金牌完美谢幕,我却与金牌失之交臂。我不甘心地问自己:苏炳添,你甘心就这样离开吗?你是真的跑不动了吗?最后我决心回到训练场上,更从心态上建立了强大的信念:我有进入奥运会百米'飞人’决赛的潜能……202181日的那个夜晚,我在东京奥运会赛场的大屏幕上看到了自己的最新成绩:983!现在有很多人问我:'983后,32岁的苏炳添还有可能突破极限吗?’我想说,极限都是别人讲的,我不突破极限,我突破自己。2022年,不如我们一起去试试自己的无限可能。朋友们,不管是28岁还是35岁,你依然可以'飞’起来。”

苏炳添巧用时间轴结构,从26岁到28岁到32岁到未来,将他从“高峰”到低谷,再到一步一步爬上来的经历和故事联系起来,既使得演讲有条有理,脉络清晰,也让人们从他跌宕起伏的经历中感受到他得到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更能激励更多的人不要因为一个挫折或一次失败,就过早地放弃去探索自己潜能的可能性。到底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有多少空间,都是要靠自己亲身尝试后才能知道。

相信这些方法能够助你重塑演讲结构,令你的演讲出彩!(发于《演讲与口才》2022年22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