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清城历史解密

 河洛文史孙老师 2022-11-24 发布于河南

         孟津区白鹤镇河清村地处黄河峡谷最后的出口,邙山脚下,晋豫要道,扼山控河,历史悠久,是史上闻名的黄河硖石津所在地,也是两千多年的古县城所在地。区位历史详实,记载丰富,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古城。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孟津县志·附录》载“……平阴县城在今王良乡河清村,经周、秦、西汉、新莽、东汉,历时1355年。” “光武葬临平亭南,西望平阴者也。 《孟津县志·军事编》讲道:“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洛阳成为一座空城,度支校尉率流民驻守硖石津(古河清渡口,今已被黄河公路大桥所取代)。               硖石,在宋河清(孟津县)西二十里,亦黄河津济处。后魏永安二年,尔朱荣奉魏主子攸讨元颢,自马渚(马粪滩)西硖石夜渡,亦河阴之硖石也,即今孟津区河清村河清渡。 柏崖山在河清村西。            在东西魏时期,柏崖山上建有柏崖城,唐代时柏崖城下建有朝廷官仓柏崖仓。太平寰宇记之一》:“柏崖城:在县西三里,临黄河,侯景所筑,唐高祖武德二年,滑州人黄君汉以城归,乃属怀州,四年,移怀州于河内县,干元中,太尉李光弼重修,以拒史思明。’ 唐玄宗开元元年(712),改柏崖县为“河清县”。河清县隶属河南郡(洛阳)管辖。河清县城在黃河南岸今孟津境内的河清村。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孟津县志·文物编·古城》:“(孟津县)唐高祖武德时置大基县,玄宗先天元年间因黄河水清,易名河清县,治在黄河南(原文’北’,为误)岸,即今白合镇河清村。黄河北岸原来有北河清村”。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河清县。北六十里,元三乡。本《左氏》所谓晋阴地。汉为平阴县,属河南郡;按《郡国县道記》云:“唐武德二年,黄君汉镇柏崖,遂于柏崖东置大基县,八年省,先天元年,以讳改名河清县,貞观中县界黄河清,因以为名,后废,至咸通中,考功郎中王本立奏再置,复隶河南府,大顺元年,因干戈毁坏,移在柏崖隙地权置。”皇朝开宝元年,移在白波。                                                                                                            宋司马光等修订的《新唐书 》 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地理二:河清,畿。本大基,武德二年置,隶怀州,八年省。咸亨四年析河南、洛阳、新安、王屋、济源、河阳复置,并置柏崖县,寻省柏崖。先天元年更名。会昌三年隶孟州,寻还属,后废。咸通中复置。有柏崖仓。

     《孟津县志·军事编》:“柏崖城遗址在马屯乡(今小浪底镇)北黄河南之柏崖山上。东魏元象元年(538),东西魏大战于河阳桥,东魏将军侯景筑柏崖城抗拒西魏。隋末守将黄君汉以城降唐。唐上元二年(761),李光弼修葺加固,拒燕将史思明。唐初因三门峡水险,漕运难通,度支(唐、宋、辽、金设置的官职名,度支管马驼刍粟。)裴耀卿在柏崖山下置柏崖仓”。在隋末(619年,唐武德二年),王世充以怀州侨治于此,唐咸亨四年(673年),置柏崖仓,储粮二十万石,将江南大米等粮食通过黄河水路转运至长安。             《明史·地理志》称:孟津县西有委粟津,又西有硖石津。清《孟津县志》称:即今之河清渡。 置柏崖仓。                                 河清城遗址的遗存,期待更多的考古工作者来揭密。一、河山亭根基尚在。二、官道古路。三、古城千年古井。四、古河清城墙遗迹。五、古河大王庙遗迹。六、古河清城建筑。七、龙山文化(新石器)、秦汉文化堆积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