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马德荣:双拥路上“勤务兵”--吴文斌

 阿拉善文学 2022-11-24 发布于内蒙古

原创作者:马德荣|内蒙古

采访手记:吴文斌是一名退役军人,现任内蒙古阿拉善盟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会长。他2004年退役入职内蒙古庆华集团,从办公室文员做起,经过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工会主席多个岗位历练,直到任职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一路走来,他顽强执着,努力使自己适应环境,适应工作,改变了许多,但始终未变的唯有军人的干练与情怀,对事业的忠诚与奉献,对他人的关心与无私。从吴文斌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党员干部、退役军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担当作为,也看到了双拥工作在基层盛开的花朵和结出的硕果。


吴文斌:双拥路上“勤务兵”

对吴文斌而言,2022年7月1日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吴文斌与另外两名内蒙籍优秀退役军人获聘“老兵永远跟党走——老兵宣讲”全国百名老兵宣讲团首批成员。

消息传开,领导的叮咛,战友的祝愿,让他应接不暇。

这一刻,吴文斌感慨良多。

在人们眼中,吴文斌是退役军人佼佼者、再就业示范标兵、非公企业负责人。谁能想到,十多年前,他选择自主择业后,面对陌生的社会、生疏的环境、生分的人际,徘徊在家庭与社会间,连再就业的方向都找不到呢?

企业绽放军人风采

2004年,抱着试试的心态,退出现役的吴文斌应聘进了内蒙古庆华集团。

“当时,心里不踏实,毕竟在部队工作了二十多年,企业里的事咱不懂,何况还是一家工矿企业,那是需要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所以,只能先试试”。忆起过往,他毫不掩饰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集团公司里的几名退役军人成了他最初的启蒙老师,共同的军旅经历使他们无话不谈,然而,勤思善学的他最终超越他们,走上了领导岗位。

那是因为他从入职之初,就陆续自费购买了《企业管理学》、《办公室工作手册》、《企业党建》等书籍,边干边啃,更未放弃过任何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勤学好问使他渐渐从外行步入了内行。

“其实,企业与军队有很多地方还是相通的,尤其在管理方面,只要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军事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结合点,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回望走过的路,他总是感慨万千。

他曾在边防连队担任指导员,连队地处偏远,农副业生产是实现自我保障的重要手段。那时,他所在连队的农副生产全团最好,猪肥菜旺,鸡鸭成群。面对集团公司伙食单位多,肉蛋蔬菜采购运距远,损失浪费大,异地保障困难的现状,他借用了边防连队的管理保障方式,租赁政府闲置土地20余亩,组织勤杂人员垒猪圈、盖大棚、建鸡舍、围羊圈,建起了集团公司副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年产猪、羊肉26万斤,蔬菜3.2万斤,鸡蛋2.2万斤,实现了肉菜蛋基本自给。

陆续地,部队的一些营区管理规定、值班制度、晨会制度也陆续地运用到集团机关的日常管理中,半军事化管理的推进延伸,使企业从外表到内在都发生了根本改变,每当进入总部大门,习习如军营之风扑面而来,抬眼所见全如军营一般的清亮整洁,有条不紊。

植绿荒原履行责任

走上领导岗位后,眼界开阔了,思路也打开了,眼光逐渐从企业内部移向外部社会。

那年,政府号召建设绿色矿山,企业内部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应当响应号召,尽社会责任;一种却认为企业已经缴了税,不应再承担额外付出。争论的焦点是人力、财力的二次付出,唯独不谈责任。

作为党委副书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文斌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他启发大家说,“企业发展消耗了一定的社会资源,理当承担社会责任。我们采矿看似仅仅铲除植被,挖开了土层,堆放了矿渣,但深层的问题却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设绿色矿山不只是种几棵树那么简单,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

阿拉善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曾有人形象地比喻“种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孩子还难”。然而,吴文斌毅然带领聘来的专家奔向了矿山、厂区,开展对土壤条件、适宜树种的论证,制定矿区、厂区环境绿化规划,他要求所属分公司,“项目到哪里,就把绿色带到哪里”。

集团公司总部设在贺兰山东坡脚下,用当地人的话说,“鹅卵石厚的没有底”,为了实现环境绿化,他带领20多名员工,组成园林绿化队,从树种选择、挖坑浇水到日常管护,全流程严格科学把控,逐年新植,逐年补栽,促进了成活率逐年提高。

2008年春季,新调进的3万棵松树苗经过数天长途运输,风吹日晒,急需马上栽种。吴文斌组织起集团机关165名干部职工肩扛树苗、铁锹,手拎水桶、脸盆,纷纷涌向造林地挑灯夜战。好雨知时节,很少飘雨的季节,却下起了细雨,又湿又冷,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植树的热情,直到次日上午日出,一棵棵松树苗挺立在风雨中,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

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坚持努力,从未有过绿色的矿区,变成了“三季有花,四季都绿”,两个工业园、一个煤矿分别被自治区工信局评为绿色工厂和绿色矿山。

关注民生温暖民心

2021年,守土戍边退役军人呼格吉勒图最大的喜事是家里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生活有了光明,生产有了保障,戍边的责任心更强了。

不久前,吴文斌到基层公司进行安全检查,途经这里歇脚,得知呼格吉勒图家老旧的风力发电机已损坏多时,家里几个月没有生活用电,一家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便记在了心里。

不久后的一天,一套价值5万元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落户呼格吉勒图家,彻底解决了他们一家人的愁和盼。

民生连着民心,关乎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望。这是吴文斌在多年扶贫实践中的真切感受。

2014年,公司承包了一家贫困户的脱贫,按计划三年内实现全面脱贫。帮扶期间,吴文斌先后12次来到贫困户家,与苏木领导和贫困户商定具体帮扶内容。随着800㎡暖棚羊圈、5公里网围栏、30只基础母羊三个重点帮扶项目的落地运转,他也与贫困户成了知心朋友。往来间,他从贫困户嘴里听到最多的话是“党的政策好”、“感谢政府”。每当这时,一种幸福感、自豪感便从心底油然而生。因为,在朴实的牧民心里,他代表了党和政府,是真心帮助他们致富过上好日子的人。

民生系民心,由此吴文斌联想到了集团里的困难职工,他们的生活好坏同样影响到工作情绪,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他决定要送温暖给职工,让他们安心岗位做贡献。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运作,“内蒙古庆华集团职工爱心互助基金会”成立了起来,为12户特困职工争取到了每户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让大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集体的温暖。

利用“两节”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职工;组织党员开展起“手拉手,送温暖,献爱心”、“金秋助学”活动,如及时雨般将一片片温暖送到每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由此,吴文斌同志成为了企业员工的“知心人”。

爱国拥军情系国防

2020年5月,“内蒙古庆华集团退役军人服务站”在集团总部挂牌成立,郑重承诺:凡是在集团公司应聘、就职、中转停留的广大退役军人,享受接送站、代购车票、娱乐场所免费和住宿餐饮打折服务。

2020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首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在盟府巴彦浩特注册成立,吴文斌出任第一任会长,连续三年组织驻地及周边企业开展大型退役军人就业招聘会,为退役士兵与用工单位搭建平台。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每年为退役军人预留50个就业岗位,近年已累计安置退役军人就业200余人;每年空出一定比例的职位和名额,让退役军人参加评先选优、外出培训、领导岗位补充,不断为退役军人成才、晋升创造机会与条件。

在集团公司里,消防队、救援队超一半人员来自退役军人群体。危难来临时应急救援,平时却是集团公司的突出队,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就用到哪里。

对退役军人的重视与青睐,不仅因为自己就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来自于内心里对“退役军人是企业的资源,社会的财富”的认同,吴文斌说:“集团公司吸纳的退役军人,关键时候都能用得上,指向哪儿就冲向哪儿,敢打敢拼,不讲条件,不要待遇,体现了超强的集体观念,具有军人特有的素养”。

吴文斌没有说出的另一个原因是自己还有着一腔军人情怀,内心充满着对军旅生涯的深厚感情和战友同事的深深眷恋。退役十几年来,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再回军营,只记得每次回到军营时,都不会忘记带些瓜果蔬菜、生活物资给工作过的连队、哨所,因为这不是礼节使然,而的确是他们所需要的。

战友们退役后,聚少离多,但每当聚在一起时,总要谈起过去,说起边防,流露出对军营的眷恋。为此,吴文斌组织军休干部、退役军人赴延安和边界口岸接受党性教育培训,让他们相聚宝塔山下忆往昔,重回边防看今朝,亲身领略前辈风范和祖国事业繁荣发展,亲身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与体贴。

2022年春季,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的名义,建立了占地20000亩的生态林基地,首次组织退役军人、驻军部队官兵种植梭梭、花棒等沙生植物。他说:“这不仅为战友相见提供了机会,更为老兵以实际行动为驼乡生态文明建设再添新绿创造了条件”。一片林一份情,倾注着老兵无限家国情。

退出现役这么多年来,吴文斌做了许多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收获了各级党委政府给予的荣誉——“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最美退役军人”;盟级“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民营企业家”。

这是他的成功与喜悦,是对他的赞许与褒奖,更是对军人这一职业的肯定,是军队与军人的光彩。

马德荣,曾经军旅,从事过新闻宣传,爱好摄影摄像,多篇文稿与摄影作品曾获全国、全区奖项,出版《戈壁啸西风》作品集。现为内蒙古摄影家协会、阿拉善盟摄影家协会会员。


★★ 平台简介 ★★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平台,阿拉善盟作家协会、阿左旗文联联合推荐原创文学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期刊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公众平台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等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