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泊头尹宝真:二十世纪初期教育家

 瑞云在线 2022-11-24 发布于河北

尹宝真先生是二十世纪初期的教育家


图片

图一 尹宝真先生

尹宝真先生(18701936)字蕴清,号庸斋,河北泊镇西大街(现泊头市新华街)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拔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保定师范求学期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于东京经纬学堂攻读教育。学成归国后,历任天津北洋大学、保定学堂教授。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先生首创泊头私立初高两级小学校(简称两等小学),校址设在鼓楼街中段路北。初建时,利用山西会馆、老关帝庙、张天师庙及莫家湾公地作为校舍,教学设备极为简陋,教育经费筹措亦属困难。其经费来源:一是学生缴纳学费;二是商会捐助一部分花捐(妓捐);三是县拨少许。由于经费不足,在办学过程中,先生曾将私蓄八百元现洋提交地方充当教育经费,学校得以坚持下来。当时,先生既是两等小学的校董,也是校长。校董还有温其钟、余砚田等人。教员有温其钟、余砚田、鲁炳琦、赵子隽、梁汝桐、沙志勤、张培仁等。后来曾在该校任过教师的潘芷汀(离休干部、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在其所著《古稀漫忆旧泊头》一文中写道:“放假前,校长亲临学校,对每位教师说声'辛苦了,下学期请仍屈尊就伴。他辛辛苦苦干了一生教育事业是有功劳,有威望的,我从心里尊敬这位老前辈。”

图片

图二  原茶店小学(泊镇两等小学旧址)

泊镇古有新桥驿,地当水陆码头,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所以,除了本镇的学龄儿童咸来入学以外,附近村庄,如三里庄、五里屯的适龄儿童也来就读。故在当时学校教育初兴的情况下,全校学生已达205人,其中还有女生10人。先生著有《两等小学沿革史》一书,记载颇为详尽。

先生在日本学成归国后,曾出任北洋大学、保定学堂教授,为培养新秀、传播新思想不遗余力,并屡有著述,从此,在社会上威望日高。民国初年,直隶省教育厅派其前往河间府,创办河间府官立中学(后改称直隶省第三中学,即现在河间一中)。当时河间府辖十一县,并无一所中学,三中实为首创。先生被委任校长职凡十余年,为致力于培养新人,发展新学,倡导新思想鞠躬尽瘁,全力以赴。如已故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的苏益信,即是先生推荐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杨秀峰,曾在河间三中执教。迄今河间三中某建筑物上,仍留有尹宝真先生创办河间府第三中学的字迹,是为佐证。

图片

图三  今河间一中(原直隶三中)

先生在河间三中任职期间,直隶省教育厅复派其带领考察团到日本、朝鲜、江浙等地考察教育,以谋改进。先生著有《考察教育日记》一书。文章开头写道:“民国七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到教育厅训令,派赴日、韩、江、浙考察教育,即办公文一角,请赵教员质庵代理校务。先是直隶考察教育派遣半年一次,共分四次,予曾派在第二次中。缘上年水灾甚重,校将停办,不果行。今年缘省款不足,川资难筹,未成行。予复得与斯役,诚幸事也”。接着,又在十七日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早九钟,同行十人,谒见教育厅长,训词剀切、详明。十人者:井君守文,字蔚卿,乐亭人,教育厅第二科长;张君庭芝,字子秀,衡水人,省视学;张君籍桂,字子元,饶阳县人,第十中学校长;杨君桂山,字欣兰,怀来人,第五师范校长;刘君宝慈,字竺生,天津人,模范小学校长;杨君绍恩,字澄甫,天津人,第一师范教员;赵君茂林,字栋选,完县人,第三师范小学主任;刘君凤梧,字一灵,新安人,第二师范小学主任;陈君进温,字伯敏,井陉人,第二师范小学教员。唯予年齿稍长,故此行颇蒙同人优待焉。是日商定行期为十九日。”该书中不乏诗作,仅录两首,已窥全豹:

“一声汽笛促长征,杨柳依依似送行;谋国百年求进步,辞家两月计归程。远山近水诗人料,冷雨凄风旅客情;遥见甚嚣尘日上,津门未到已分明。”

“半百年华赋壮游,只身独上汽车头;文明事业原无尽,教育精神贵自求。久矣富强推岛国,伤病蛮触竞神州;扶桑未到心先愧,愧少变夷用夏谋。”

图片

图四  《考察教育日记》

先生在该书末尾总结了六条经验,它们的标题是:一、尚武宜厉行也;二、国粹宜保存也;三、男女宜分校也;四、理科宜注重也;五、手工宜改良也;六、国耻宜誓雪也。除第三条具有历史局限性,当今不宜实行外,其他各条迄今仍有参考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先生晚年归居故里,仍然不忘旧业,继续为兴办教育做贡献,以启迪民智,造福桑梓。为解放妇女,破除迷信,先生亲自带领泥瓦工匠,套上绳索,拉倒盐店街广生殿中的泥塑神像,利用庙堂作教室创建了泊镇女子小学,开创了女子也应走出家门求学上进,并参加社会活动的先例。王泽惠、王泽民曾在女子小学任过教。如今有些七十岁以上的退休女教师、女干部当初曾是该校的毕业生。

先生一向爱惜人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开发,苏益直、苏益信两兄弟是本市西三里庄人,从他们读小学时,先生即发现他们有才华,亲自解囊资助他们升学深造,直至西洋留学,终成大器。苏益信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任北京外语学院教授。苏益直也是高级知识份子,他们的后代也是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与尹宝真先生对二苏的精心栽培不无关系。

先生终身献身教育事业,弟子遍布城乡各地,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光照后来人。

根据上述事实,直隶省教育厅曾经奖励先生匾额一方,悬于门首,题字为“热心兴学,黑底金字,熠熠发光。这是对尹宝真先生一生行为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先生极为公正的评价。

民国二十五年冬,先生因痰疾突发,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七岁。先生发殡时,远在外地的许多弟子闻讯赶来吊唁。在其悼词中有:“呜呼!先生博学多闻,胡天不假年,生者含悲,死者已休,吾辈失指南。先生学业宗程朱,字本黄庭坚……”等语。这不仅表达了弟子们对先生的悼念之情,而且说明了先生的学术造诣深厚。

总之,尹宝真先生为兴建新学,振兴教育,为开拓和奠基河北平原地区的教育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河间三中八十四岁的赵炳章先生写过一篇追念先生生平事迹的文章,称颂先生为“二十世纪初期的教育家”,尹宝真先生实是当之无愧。


尹宝真先生是一位学者


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可惜倾其毕生精力书就得《蕴清馆集》散失殆尽;《两等小学沿革史》亦无处寻觅;存世的仅有《东海遗闻》和《考察教育日记》。

先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日留学期间,常至书摊浏览,得见日人所著汉文小说,其中语法修辞诸多谬误,大有非驴非马之诮。先生将其购得携归。壬子年(1912年)夏,先生任省临时议会议员。会议期间,入夜,溽暑蒸人,蚊虫叮咬,扰人清梦,唯晨起暑气稍减,精神稍振。遂取出所购小说,细心修改,重新编撰成书,名曰《东海遗闻》。是书各篇互不连属,独自成章,体例颇似《聊斋志异》,内容却无鬼狐之说。

《东海遗闻》一书于民国三年(1914年)由商务印书馆天津印刷局出版发行。中国小说总目提要(齐鲁书社1996年出版,宁稼雨撰)一书收入中国先秦至1919年的文言小说集。传奇类第598篇,即为先生编撰的《东海遗闻》。2007年出版的《全清古体小说》亦收入此书。黄山大学中文系张振国教授曾多次发表论文,对该书及作者多有考证和论述。日本诸多学者在东洋大学学术研讨会上亦研讨:以依田学海的《谭海》和尹蕴清删订的《东海遗闻》的关系为中心,提出了还流这个概念,对中日思想文化研究,拓宽了新的思路(闻一多研究动态第一一六期)。

图片

图五《东海遗闻》

2014年6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虞坤林编著),系统的收录了编著者搜集到的1900年以来的日记,其中国内部分1100余种,国外部分30余种。在行文方面,以日记作者的姓氏笔划为顺序排列。在每一个条目下,分列篇目、作者、版本、日记跨度(有的还有日记内容的简单介绍)、作者简介、收藏单位六部分,条理清晰。其中收录了先生所著《考察教育日记》一书。该书详细记述了先生一行对朝鲜、日本、中国江浙一带学校考察的过程,学习到的经验和体会,找出本地教育应改良之处。书中总结的六条经验,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尹宝真先生是一位爱国人士


先生毕生献身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不少英才,如刘万春(原国民党第九兵团副司令兼111军军长,于1949年在绥远起义)、郑申侠(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中国军事科学院院长)等,均毕业于先生曾任校董兼校长的泊镇两等小学。先生曾任职的天津北洋大学、保定学堂及河间中学走出的英才更是遍布全国及海外各地。先生认识到日本已侵占朝鲜和台湾,对中原虎视眈眈,国与强国为邻,非尚武不足以图存。在学校提倡尚武主义,加强运动,学习军事知识,一遇外患,即奋不顾身杀赴前敌;提倡保存国粹,发扬国魂,为汉文放一异彩;提倡注重理科,为发展工业培养人才。呼吁学生不忘国耻,勿学朝鲜、台湾甘做亡国奴。要学习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千古雪耻之模范。建议全国学校加入国耻课,以激发国人雪耻之决心。先生在《考察教育日记》最后写到:余所谓雪国耻者,以全国一致对外为根本,以四万万人皆能打仗为方法,以战胜日本恢复故土为目的,因目的不达,吾国在世界终无立足之地也。存一瞑不视之心,励百折不回之志,愿与国民共勉之。其拳拳爱国之心可昭日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