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侃京剧】京剧漫话(连载八)

 cxag 2022-11-24 发布于辽宁

图片

第四章·唱念做打完美结合

      唱念为歌雅俗共,做舞皆在节奏中。

      歌舞结合称完美,国粹芳菲世人惊。

      著名好莱坞华裔影星卢燕在谈及自己的从艺感受时这样说道:“电影是最容易的,话剧舞台大幕一拉,谁也帮不了你,而京剧是最深最难的,不但要唱得好,还得做得好,做得好还不行,还要身段、扮相和幼功,所以京剧演员最应受到尊重。”这一席话道出了京剧之难。

      近代学者、著名戏曲理论家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戏曲考原》)如果把京剧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歌剧基本上是只歌不舞,更没有武打;芭蕾舞剧只舞不歌,也不说话;话剧只说不唱,也没有舞,即便有舞,也只是穿插在剧情中的跳舞场面。影视剧重在表演,不必唱,如果演员的普通话说不好,可以配音,主题歌另有人唱,武打可以找替身。而京剧演员在台上又要唱,又要念,又要做,又要打(舞)。“唱”就是歌唱;“念”就是念白,也就是剧中人在台上说话;“做”就是表演,如身段、表情等;“打”就是武打,唱、念、做、打统称“四功”。唱、念、做、打综合运用,唱、念为歌,做、打为舞,歌舞结合,这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京剧把四者完美结合,达于极致,即如齐如山所说的那样,“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在舞台上展现了一个个且歌且舞的动人场景。

      著名剧作家夏衍说:“唱、念、做、打,用很简单的程式来表达很复杂的情节,这是京剧的特长。”京剧在唱、念、做、打四方面都表现了高度的艺术性。

视频:京胡名家演奏的京剧曲牌

      一、京剧的唱百听不厌

      唱、念、做、打,“唱”居首位,人们常把看戏说成“听戏”,即听“唱”,足见“唱”在京剧艺术中所占的分量。京剧唱腔有的欢快,有的悲凉,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悱恻缠绵;或抒情,或叙事,都是那么优美动听,具有特殊的魅力。京剧唱腔极为丰富,表现力极强;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断创造,千锤百炼,许多唱段成为经典名段,尽管唱词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甚至能够倒背如流,却仍然爱听,百听不厌,这些唱段正是京剧艺术的精华所在。聆听名演员的唱是一种艺术享受,如食美味,如品香茗,令人陶醉,让人回味,有余音绕梁之感。

      京剧的唱因何如此迷人?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唱腔好,二是因为唱词好。

      1.京剧唱腔丰富多彩

      京剧唱腔汇集了多种声腔,曲调十分丰富,又富于变化。京剧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以昆曲为辅,以民间音乐、杂腔小调作为陪衬,具有曲调类型化的特点;几种曲调各有特色,又高度和谐统一,能够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让观众得到极大的艺术享受。

      京剧唱腔基本属于板腔体,其主要腔调是西皮和二黄,所以西皮二黄成了京剧的代名词。

      西皮和二黄的节奏旋律不同,因而风格也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用于不同的情境。简而言之,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曲调高亢刚劲,流畅明快,适于表现喜悦、欢快的情绪,或抒发缠绵、细腻的情感,也可以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红灯记》中李铁梅唱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唱的“今日痛饮庆功酒”都是西皮唱腔。

视频:刘长瑜演唱的《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还有[反西皮][南梆子],也属于[西皮调]。反西皮多用于表现生离死别或哭祭亡灵等极度悲痛的情境。[南梆子]曲调委婉旖旎,富于抒情性,多用于表现年轻女性的欢快、喜悦之情或内心活动,《霸王别姬》中虞姬月下闲步时唱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一段即是[南梆子]。

      二黄的旋律比较平稳,节奏舒缓,曲调深沉凝重,稳健浑厚,适于表现庄严、肃穆的情境,或抒发沉郁、忧伤、哀怨、悲愤的情感。《借东风》中,诸葛亮设坛祭风,气氛凝重、肃穆,诸葛亮稳操胜券,所以唱成套的二黄唱腔。《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一场,李奶奶追忆往事,向铁梅讲述三姓三代人为革命前仆后继、同生共死、结为一家的血泪史,悲壮感人,因此也安排了大段的二黄唱腔。

      还有[反二黄][四平调][高拨子][唢呐二黄],也属于[二黄调]。[反二黄]曲调旋律起伏跌宕,适于表现悲壮、苍凉、凄楚、哀怨的情绪。《野猪林》“风雪山神庙”一场,林冲荒村沽酒,踏雪而归。一路上风雪猛烈,天寒地冻,林冲身在异乡,往事萦怀,想起自己的遭遇,有家难回,妻子生死未卜,又悲又恨。这里安排了大段的[反二黄]唱腔“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凄楚悲壮。

      [四平调]又称[平板二黄],与二黄相近。[四平调]的曲调流畅、平滑,节奏舒展、跳跃,兼有西皮、二黄两种风格,可以表现多种情感。如《贵妃醉酒》的[四平调]委婉缠绵、华丽多姿;《游龙戏凤》的[四平调]轻松闲适、活泼明快;《清风亭》的[四平调]则苍凉、凄楚。将[四平调]唱腔下移四度,即成[反四平]。《太真外传》中“听宫娥在殿上一声启请”和“脱罢了罗衣温泉来进”两段都是[反四平]。

视频:李胜素演唱的《太真外传》选段:听宫娥

      [高拨子]曲调高亢、激越,适于表现激昂、悲愤的感情,《杨门女将》“探谷”一场穆桂英唱的“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一段就是[高拨子],《徐策跑城》全剧唱[高拨子]。

      [唢呐二黄]用唢呐伴奏,调门比较高,曲调浑厚古朴,气势磅礴,《罗成叫关》中罗成唱的“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一段即是[唢呐二黄]。

      西皮、二黄的曲调多种多样,因其节奏各不相同,于是就形成了许多板式。

      西皮的板式有[慢板][快三眼][原板][二六][流水板][快板][摇板][散板][导板]等。

      二黄的板式有[慢板][中三眼][快三眼][原板][摇板][散板][导板][回龙]等。

      上面所说的“板”“眼”都是节拍。京剧乐队指挥是用鼓板来掌握演唱节奏的,以击板表示强拍(第一拍),称之为“板”;以击鼓表示弱拍(第二、三、四拍),称之为“眼”,合称“板眼”。京剧的板式按其节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慢板][快三眼]是一板三眼的,即4/4节拍;

      (2)[原板][二六]是一板一眼的,即2/4节拍;

      (3)[流水板][快板]是有板无眼的,即1/4节拍;

      (4)[散板][导板]是无板无眼的,节拍自由;

      (5)[摇板]的唱腔节拍形式与[散板]相同,但胡琴伴奏过门比唱腔节奏约紧一倍,通称“紧拉慢唱”。

      这几种板式的演唱速度、旋律和所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比如《失街亭》中,诸葛亮叮嘱马谡时,人物心情平静,所以唱中等速度、节奏比较平稳的[西皮原板]“两国交锋龙虎斗”。《空城计》“城楼”一场,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故作镇静,要表现出悠然自得的样子,所以唱节奏舒缓的大段[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斩马谡》中,诸葛亮见马谡时又气又恨,所以唱速度极快的[西皮快板]“一见马谡跪帐下”。

      各种板式经过变化,合理搭配、组合,就形成了千变万化而又优美动听的京剧唱腔。有的唱段只有一种板式,有的唱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板式组成。《四郎探母》“坐宫”一场,杨延辉上场后唱的大段西皮唱腔,前面八句是[慢板],由“一场血战”转[二六],末句“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是[摇板]。《借东风》中的二黄唱腔由[导板][回龙][原板][散板]组成,其中的[导板]在幕后唱(有些戏的[导板]在前台唱),曲调高亢,节奏伸展,起引导和制造气氛的作用。[回龙]因唱腔迂回婉转,势若游龙而得名。

      在一出戏或一场戏里,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有时唱西皮,有时唱二黄。如《四郎探母》全剧唱西皮,《钓金龟》全剧唱二黄;《捉放曹》“行路”一场唱西皮,“宿店”一场唱二黄;《宇宙锋》“修本”一场,前半场唱西皮,后半场唱反二黄。《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场,杨子荣唱的“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唱段,前六句是二黄,从“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开始转西皮。

      京剧唱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同一曲调,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例如《四郎探母》中的[西皮慢板]“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表现杨延辉身在异国,思母难见,愁苦无助的郁闷心情,曲调哀怨悲凉,与《空城计》的[西皮慢板]截然不同。

      [二黄慢板]用于《文昭关》,唱的是一个“悲”字。此剧演春秋时期楚国大将伍员(字子胥)被奸臣陷害,全家被楚平王杀害;伍员只身逃出,欲往吴国借兵报仇,被困昭关,在隐士东皋公的帮助下得以过关。伍员夜宿东皋公家后花园中,想到大仇未报,心急如焚,辗转反侧,一段[二黄慢板]“一轮明月照窗前”,表现伍员的忧愁和悲愤,如泣如诉。而用于《捉放曹》,唱的是一个“悔”字。剧中的陈宫原为中牟县令,被刺杀董卓未遂潜逃的奸雄曹操用花言巧语说动,弃官与曹操同逃,中途遇曹父好友吕伯奢。吕盛情款待,曹操反疑吕伯奢要去报官求赏,杀死了吕伯奢全家,陈宫这才知道曹操心毒手狠,后悔自己看错了人,不该与之同行。夜宿旅店,陈宫心乱如麻,无法入睡,一段[二黄慢板]唱出了陈宫的懊悔之情。

      京剧的唱不仅唱腔、板式类型多样,其演唱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独唱,也有对唱,还有三人或多人接唱、联唱。对唱和三人接唱往往是在矛盾尖锐,人物情绪激动、激烈争辩等情境下唱的。例如《大保国》中,老臣徐延昭劝李艳妃不要把大权让给她的父亲——奸臣李良,李艳妃执意不听,双方吵了起来,此处有二人对唱[西皮快板],共十二句,演唱速度极快,好像日常生活中的吵架一样。

视频:史依弘、安平演唱的《大保国》对唱

      不同行当的唱法也有所不同,演唱风格各异,每个行当的唱腔自成体系,各有特色。如老生的演唱平稳、舒展,有阳刚之美;青衣的演唱速度比老生要慢,细腻、委婉,有阴柔之美;老旦的演唱清醇、古朴;花脸的演唱速度较快,风格粗犷豪放。不同的流派唱法也不相同,各个流派的唱腔各具特色。比如“四大名旦”竞演《玉堂春》,都演苏三,都灌过唱片,却是同中有异,连唱词也不尽相同。

      京剧曲调除西皮、二黄之外,还有些是从昆曲借过来的。京剧中的武戏,如《扈家庄》《挑华车》《闹天宫》等,全剧都唱昆曲曲牌。京剧的武打、舞蹈场面大多采用昆调唱法,或用昆曲曲牌伴奏,很有气势。还有用于群唱的曲牌,如《长坂坡》第一场曹操发兵时,多人齐唱[泣颜回]牌子,以烘托声势。《盗御马》中的窦尔墩首次上场唱的[点绛唇],《抗金兵》中梁红玉擂鼓助战时唱的[粉蝶儿],《群英会》中周瑜舞剑时唱的[琴歌][风入松],一些戏里的渔夫、樵夫、卖酒人唱的山歌等,都借用了昆曲曲牌。

      京剧中还穿插使用了地方戏曲曲调及杂腔小调,这些曲调生动活泼,用在京剧中,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好像餐桌上的小菜一样,为京剧唱腔增色不少。如《奇双会》全剧唱[吹腔],一些玩笑戏(如《绒花计》)中唱[南锣]。《大登殿》中王宝钏与代战公主合唱的[十三咳]原为梆子曲调;一些京剧剧目中的反面人物有时也唱几句梆子腔。如《大保国》中的李良篡位阴谋即将得逞,他得意忘形,下场前唱了几句河北梆子,唱词是“嘻呵呵来笑呵呵,大明的江山我坐坐。八月十五我登龙位呀!先杀那徐延昭,我后杀杨波”,“波”字拖长,唱得阴阳怪气,常引来观众笑声。

      你看,京剧曲调是如此多姿多彩。许多青年人认为京剧的节奏太慢,咿咿呀呀的,一个字要唱老半天,听不懂,这是一种误解。其实那大段慢节奏的抒情唱段,一唱三叹,就像西洋歌剧的咏叹调,那“咿咿呀呀”正是京剧的特色。何况京剧的唱也并非全是慢节奏的,有时候也唱得很快。《女起解》中苏三唱的那段[西皮流水板]“苏三离了洪洞县”节奏紧凑,一气呵成。《四郎探母》“坐宫”一场,杨四郎和铁镜公主的对唱[西皮快板]越唱越快,却快而不乱,字字清晰。只要你能耐心听下去、看下去,多听多看,细细品味,感受京剧唱腔之美,一定会发现其中的奥妙,进而被吸引。

      京剧唱腔有独特的韵味,因而好听,也难唱。京剧的演唱方法很特殊,不同于歌曲。京剧唱腔复杂,往往一个字要拖得很长,九曲十八弯,拐来拐去,吐字、发声、行腔、用气都有讲究,有严格的规范,但又无定谱;要求吐字清楚,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要唱得有味儿,还要唱出戏情戏理,唱出剧中人的思想情感,这就要求演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具有深厚的演唱功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