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状疱疹奇效方:瓜蒌草红汤,真可谓之神矣

 louis6711 2022-11-24 发布于瑞士

带状疱疹俗名“蛇丹”,或称“蛇串疮”。现代医学认为是水痘病毒感染于神经所致,故其体表病灶,与内在之神经走向相一致。其主证则为水泡成串成簇,晶莹饱绽,根脚皮肤潮红,疼痛明显。病甚者,体表病灶痊愈后,后遗之疼痛往往历久始消,常有痛至_一、二年者。其治法,医家之见解不尽相同,或苦寒直折,或透发火郁,或因其是病毒感染而直投清火解毒,或内服,或外敷。虽见仁见智,各有至理,而往往难得理想效果。

一日,读《医旨绪余》有关“胁痛”条,思索之间,猛然省悟。书中所叙胁痛之状,实带状疱疹无疑。其文曰:其弟“忽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疮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作肝经火郁治之,以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疱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教以白矾研末,井水调敷,仍于前药加青黛、龙胆草进之。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以文中所叙症状加以推断,此证不仅是带状疱疹,且症情严重。孙氏之师黄古潭以肝经燥郁立论,且“为订一方,以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其方与论,别出心裁,不同凡响,堪称两绝。故服后收疮敛痛消“一剂而愈”之效余得此方,喜不自禁。盖“医家之病,病道少。”为医者能多一治病法门,则病家少一分痛苦,此方无确定之方名,余据方中药物之组成,暂名“瓜蒌草红汤”。

未几疱疹流行,余于数日内接治五、六人,无论症之轻重,皆以上方加板蓝根15g,予服。惟全瓜蒌不用如许之多,改为重者30g,轻者15g,中者21~24g。其收效之速,“真可谓之神矣”。轻者二、三日,重者四、五日,率皆痊可。后凡遇此症者,概以此方投之,无一例不效者。余所治病例中,病灶面积最大者几达胸部之半,理疗一月未愈,服上方一周即退净。而其得效之迟速,与瓜蒌用量极有关系。故凡体质壮实者,瓜蒌用量宜适当加重,药后若轻泻一、二次,则见效尤速。若体质不壮。瓜蒌不便重用者,多服数日,效亦可期。

《重庆堂随笔》云:“瓜蒌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黄古潭可谓善识斯症者矣,可谓善用瓜蒌者矣。是知读医书不可刻舟求剑,当别具只眼,触类而旁通之。

关于甘草,余有时仅用3g,同样有效。而红花每以1.5g为率,并不多用,而屡收捷效。余用药不尚其多,药量不尚其重,并非矫揉造作,而是因病投药,适事为故。由是一端,余亦屡为人所贬斥,然余终不悔。余生而不敏,但欲速去病人之疾苦。至于其他,则非余所问矣。

灯草火炙法治带状疱疹

作者 / 许向明 

带状疱疹即中医所称的“缠腰火丹”、“火带疮”等。《外科证治全书》曰:“缠腰火丹,生腰肋间,累累如珠形,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属肝胆风热,宜服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或起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热烂流水,较干者更痛,属肝脾湿热,宜服胃苓汤加山栀、防风、石膏,其小疱用线针穿破。”民间用灯草火灸治疗,疗效确切。

治疗方法:取灯草一根蘸麻油后点燃,向着疱疹区域近距离吹灭灯草火,使带有油渍灯草灰沾黏于皮损区,患者有热灼感。每日一次,连用3天。先疱疹簇集区,后散在区,或沿周围神经分布区由内而外火炙,每一炙相隔3~5厘米。密集嵌顿区,可重复炙。第一天火炙后疼痛即可缓解,第二天水疱变浑浊或瘪枯。很少出现神经痛后遗症。

灯草火炙治带状疱疹之法来自于民间。灯草火炙可刺激皮肤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皮肤附属器及肌肉组织,改善局部循环,疏通络脉,引邪外出。同时带高热量、有油渍灯草余灰可润养皮肤,起活血、通经、镇痛的作用。2007年开始我院中医科已使用此方法治疗带状疱疹近百例,疗效确切,而且医疗成本很低。(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2011-10-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