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三星堆文物,看古蜀人的慧心巧思 (互动有礼!)

 工农商学兵 2022-11-24 发布于四川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谁也没想到,昔日四川广汉平原上三个平平无奇的土堆堆,会在九十多年前的一次无意挖掘中,露出了李白诗里那个由“蚕丛及鱼凫”建立的古蜀王国的冰山一角,从此三星堆遗址名动天下,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每一次“上新”都备受瞩目。

“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连成线”,从三星堆遗址里出土的文物,和它的名字一样充满浪漫又神秘的气息,凭借着“画风清奇”、视觉冲击力强的奇特造型,实力“火”出了圈,不仅是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也引发了全世界的强烈好奇和浮想翩翩。本期国图讲坛“考古有意思”系列小课堂,就为大家讲述隐藏在三星堆文物里的古老神话,一窥古蜀人的慧心巧思。

△《三星堆——青铜铸造的古蜀神话》

主讲人:王仁湘

王仁湘,历史学家,考古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图说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饮食篇》《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20世纪中国考古大发现》(合著)等。

本期讲座我们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老师,为我们讲述《三星堆——青铜铸造的古蜀神话》。王老师以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为依托,带领我们多角度鉴赏以青铜器为主要代表的三星堆文物,包括神面、神树、神器等,从而论证三星堆是如何依靠青铜器创造出一个“一醒惊天下”的古蜀神话的。欢迎大家收看!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其分布面积约为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其考古发掘成果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因而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没有文字记载的三星堆是如此的神秘,让我们对其历史充满了期待,虽然直至今日仍有很多真相难以查证,但三星堆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史无疑具有特殊且深远的意义。

三星堆文物是我国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其中形态光怪陆离、奇诡难辨的青铜文物可谓是绝无仅有的旷世精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这些神秘且有趣的文物制作精美,制造技术繁复,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审美。作为三星堆文化的传播载体,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三星堆文明的某些特质。

造型奇特的三星堆文物,实际上饱含着古蜀人的文化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三星堆遗址中8座祭祀坑所在的祭祀区可以说是一个大型的祭坛,是古蜀人营造的一个“神界”,也就是三星堆人收藏神话的场所。因此,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了解古蜀人文化传统的良机,可以拉近我们与数千年前那个神秘国度之间的距离。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组出土文物,去近距离了解三星堆文明的内核吧!


Image

青铜立人像

年代:商

尺寸:人像高180CM(冠顶至足底),通高260.8CM

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雕像群中,青铜立人像是足以领衔的“最高统治者”。雕像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当具有表征权威的“法带”性质。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图片及上述文字来源: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Image

Image

青铜纵目面具

年代:商

尺寸:高66cm,宽138cm

超现实的造型使得这尊造像显得威凌八方,其神秘静穆、威严正大之气给人以强烈威慑感。它夸张的双眼与双耳象征什么?古文献记载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特征即为“其目纵”。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个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晦的天神烛龙,其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也就是“直眼球”。纵目面具的造像依据很可能与古史所记述的蚕丛和烛龙的形象都有关。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件面具既非单纯的“人面像”,也不是纯粹的“兽面具”,而是一种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意象造型,巨大的体量、极为夸张的眼与耳都是为强化其神性,它应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图片及上述文字来源: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Image

青铜神树

年代:商

尺寸:高396cm

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伟大的实物标本,当可视作上古先民天地不绝,天人感应,人天合一,人神互通之神话意识的形象化写照。三星堆神树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它在古蜀人的神话意识中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的实物标本。(图片及上述文字来源: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Image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年代:商

尺寸:头纵径14.5cm,横径12.6cm,高42.5cm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上包贴金面罩,与古蜀人的宗教习俗有密切关系,且说明当时的古蜀人已视黄金为尊。作为常设于宗庙的祭祀神像,在其面部饰以黄金,其目的并非仅仅为了美观,应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具有特定的功用和文化意义。估计金面罩的宗教功能是用为娱神以使神更加灵验,同时,给铜人头像特别加饰金面罩当也表明了其象征特别高贵、权威的身份。(图片及上述文字来源: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Image

Image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外径12.53,内径5.29,厚0.02(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为圆形,厚度均匀,极薄。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表现。内层图案中心为一没有边栏的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顺时针旋转的齿状芒,图案好似空中旋转不停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爪有三趾。首足前后相接,向着同一方向飞行。飞行的方向与内层太阳芒纹的方向相反。该图案体现了古蜀人的太阳崇拜,以及把太阳看作生命之源的思想感情。(图片及上述文字来源: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官网)

Image

Image

金沙出土的玉璧残片

文物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大玉璧,上面刻有四只太阳鸟,是古蜀人奉行太阳崇拜的见证。残破的玉璧上刻有一只像凤凰的太阳鸟,画面的构法式是头颈部为侧视,背尾部为俯视。太阳鸟的整体造型用素色单线勾勒,特别是鸟头造型的刻画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尖尖的嘴,铜铃般的眼珠,长长的脖子,身上刻有许多繁复美丽的花纹作羽毛装饰。工匠将鸟儿神态刻画得形神具备,惟妙惟肖。此物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Image

三星堆新出土玉砖

三星堆新出土的长方形玉砖,体量不大,长度只有十几厘米。玉砖上端中央凿有一半穿的小孔,推测是摆放插件的一个底座。玉砖四面都刻有繁复的纹饰,相对的两个侧面纹饰相同,其中的两个对面刻有兽面纹图案,另外两个对面刻有繁复的太阳鸟图案。有意思的是在太阳鸟左右都刻有蝉纹的象征符号,“夏蝉虽短 向死而生”,众所周知蝉在古代象征死而复生的观念,这里的蝉纹也象征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周而复始。此物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玉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上述几件文物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门缝,透过它我们得以一睹古蜀人蔚为大观的文化和信仰体系,感受到一种来自遥远年代的技术和艺术气息,裹挟着泥土的湿度、穿越漫长岁月扑面而来,令人叹为观止。三星堆遗址还有多少未解之谜,让我们一起期待考古工作者为我们一一展现并解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