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四个字就可以总结大明王朝覆亡的真相

 HZAAAAAAA 2022-11-24 发布于广东

大明王朝到了崇祯皇帝朱由检手里已经千疮百孔,崇祯皇帝试图做一个有为的中兴之君,奈何才德不济,最终大明王朝在他手里覆亡。大明王朝的覆亡,真相其实很简单,四个字就可以总结,那就是——私心作怪。

其实,四个字就可以总结大明王朝覆亡的真相

崇祯皇帝

威胁崇祯皇帝统治的主要是两方面的力量:一个是后金也就是清军,一个是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为了对付这两方面的力量,大明王朝就一直在征收“三饷”:辽饷,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以对付后金军队;剿饷和练饷都是为了对付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

三饷加在一起,每年的征收额大约在2000万两左右,这三笔沉重的负担就像三座大山一般,压在了本就已经走投无路的农民身上。为什么说农民已经走投无路了呢?当时正是席卷全球的气候危机,引发了严重的饥荒、瘟疫以及政治和社会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大明王朝也不例外。

本就走投无路的农民又遭受朝廷年年加派的“三饷”,他们实在没有活路了,只好纷纷加入到民变的农民起义军当中,这就造成了大明王朝的恶性循环:征收“三饷”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而征收“三饷”的结果却导致了更多民变的发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起义军。

于是,崇祯皇帝在位十几年只做了一件事:一方面想方设法平息民变,另一方面又不断激发更多民变。崇祯皇帝陷入这个怪圈之中无法自拔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从崇祯皇帝到绝大多数的大明王朝臣子,都是私心作怪,就导致崇祯皇帝在位十几年都没能走出这个怪圈,并且最终被这个怪圈吞噬。

1627年上半年,那时还是崇祯皇帝的哥哥天启皇帝当政,他一如既往地在深宫里兴致勃勃地干着木匠活,远在北京千里之外的陕西却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旱灾,庄稼颗粒无收,陕西本就土地贫瘠、百姓穷困,这场大旱灾让老百姓雪上加霜。

在这样异常严酷的形势下,从朝廷到地方政府依然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丝毫不顾农民的死活,雷打不动地把各种苛捐杂税摊派下去。其中有个叫澄城的县是陕西灾情最严重的地方,知县张耀采依旧把老百姓往死里逼,终于导致官逼民反。

一个叫王二的人纠集了数百名认为没有活路的农民齐聚于山上,他们以墨涂面,王二登高一呼,谁敢杀了张知县?响应者甚众,于是,王二就带着这数百名自认为没有活路的农民闯进县城,杀死了张知县,此后就成为专和官府作对的流寇、山贼,这就是陕西民变的发端。

其实,四个字就可以总结大明王朝覆亡的真相

周延儒

下半年,崇祯即位,他认识到了陕西民变的严重后果,派出兵部右侍郎杨鹤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杨鹤向崇祯表示,此行要抚恤将士、安抚饥民,崇祯对此表示认可,但他只拿出了10万两银子让人前往陕西赈济灾民、安抚饥民,10万两银子无异于杯水车薪,导致的结果就是招抚失败,崇祯皇帝慢慢地干脆就放弃了招抚的办法。

3年后,御史王道直上书崇祯皇帝,认为陕西民变都是因为饥民面临饿死的绝境,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起义造反,他提出,由官府出钱救济他们,给他们生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就会由贼寇变成良民,这才是彻底解决民变的釜底抽薪的良策。

在这个时候,假如崇祯皇帝不要私心作怪,不要心疼自己那几千万两白银的私房钱,从中拿出个一两百万两白银来赈济灾民,这场风起云涌的民变基本上就可以消弭,也就怎么都不可能涌现出李自成、张献忠这种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更不可能这么快就形成了威胁大明王朝江山的力量。

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自认为英武盖世的崇祯皇帝竟然拒绝了王道直御史的建议。当时压在农民身上的苛捐杂税负担有多重?一亩地产出大约折合银子一二两,就算是粮价暴涨也就最多值得五六两银子,但要承担的苛捐杂税却高达十余两银子。也就是说,一家勤快的农民起早贪黑劳作,一年下来反要倒贴四五两银子,这让人怎么活?

在这种沉重负担压榨之下的农民只有三条路:要么饿死,要么逃亡,要么造反。逃亡能逃到什么好地方去呢?当时这种情况各地都大同小异。比如河南一个县1641年全县户口从10035户锐减为2007户,人口从20325人锐减为1875人。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所以,农民要想活下去,只能造反。

崇祯皇帝在位十几年中,多次有大臣上书给他,提出停止加派三饷,并提出动用内帑(tǎng)来解决国家财政运转的难题。所谓内帑,就是属于皇帝个人的私人财产,也就是皇帝个人的私房钱。整个大明王朝16位皇帝,除了朱元璋外,哪个皇帝都有一笔丰厚的内帑,守财奴崇祯皇帝更是积攒了一笔丰厚的内帑,仅白银就高达3700万两。

其实,四个字就可以总结大明王朝覆亡的真相

崇祯皇帝上吊之处

按道理,对崇祯皇帝来说,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他要存那么多私房钱干啥呢?但极为讽刺的是,崇祯皇帝偏偏就是个千载难逢的守财奴,他的私房钱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要他拿私房钱出来用于解决国家财政困难,那简直就是做梦!他却没有想一想,假如江山都没了,他那些私房钱还能属于他吗?

于是,后来哪怕李自成都已经破城在即,崇祯皇帝都始终没有从自己的私房钱里拿出钱来救急。只要谁跟他提起这事,他马上脸色铁青,一言不发。有什么样的皇帝,自然就有什么大臣。崇祯皇帝捞钱厉害,他手下的大臣也毫不含糊,个个都坐拥金山;崇祯皇帝是千年一遇的守财奴,他手下的大臣则是百年一遇的守财奴。这一切,都是私心作怪啊!

崇祯皇帝曾经重用一位名叫周延儒的大臣,原因是他为崇祯皇帝不动用私房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古人罗雀掘鼠,军心尚且不变。崇祯皇帝听了大为受用,认为遇到了知己。皇帝和朝廷的大臣们在京城个个坐拥金山,他们却要求守卫边疆的将士们罗雀掘鼠——去捕捉天上飞的麻雀和地洞里的老鼠充饥。

这位被崇祯皇帝视为知己的周延儒后来被崇祯升任首辅,1643年,清军入侵山东一带,周延儒主动向崇祯皇帝提出他愿意带兵出京御敌。崇祯皇帝龙心大悦,不久,果然不断收到周延儒发来的捷报,大喜之下,他把周延儒封为太师,这个高位在整个大明王朝只有李善长和张居正坐过。

但后来事情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崇祯皇帝从言官们和锦衣卫的特务们那里得知了真相——周延儒一路上日日饮酒又杀良冒功,身为首辅且被封为太师的周延儒竟然如此胆大欺君,当年12月初九的深夜,崇祯皇帝令周延儒自裁,周延儒竟然想跑,被太监们把他吊死在房梁上,又担心他没死透,太监们干脆找来几枚又粗又长的铁钉钉进周延儒的脑袋。

身为大明王朝皇帝的崇祯,他自己都私心作怪,置大明王朝的江山于不顾,心心念念的只有自己的私利,还怎么能指望他手下的这些大臣们来救国呢?有崇祯皇帝这样私心作怪的皇帝,自然就有一大群私心作怪的大臣,明末的大臣也被认为是历代王朝中最没有气节的大臣。无他,都是私心作怪而已!这就是大明王朝覆亡的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