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错”,是谁出错了?

 新用户6326I9Ei 2022-11-24 发布于山东

乍一看“海错”,想当然的认为是纠正海洋生物的书,错了吗,就得纠正。

打开书一看,也是我孤陋寡闻,海错的“错”,不是错误,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并非大海或别人的错,是自己出错了。

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生物。

《海错图笔记》这本书,是生物爱好者张辰亮写的一本让大家“看着玩儿”的书,我甚至理解成是一本海洋生物绘本,小朋友能看,大人可以看文字,这里面包含海洋生物的科普故事,故纸堆里的考据,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轶事,也有一些作者的絮叨。说白了,就像张辰亮自己说的,是读聂璜《海错图》时做的30篇笔记,是一本看着玩儿的书。

《海错图》是明末聂璜所写。

他是杭州的画家和生物爱好者。

康熙年间,他游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考察沿海生物,看到一种就画下来,并翻阅群书进行考证,还询问渔民验证古书记载的真伪。

几十年的积累,在康熙37年的1698年完成《海错图》之后,聂璜就消失了,书也没了下落。

到了1726年,这部书才被太监苏培盛带入宫中。民国期间,日军侵华,故宫博物院因为南迁,这海错图的四本书“分家”了,前三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第四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4年,故宫出版了聂璜的《海错图》。

书中写了300多种生物,有动物界的大部分类群,还有海滨植物,有观察记录,文献考证,还有饶有趣味的打油诗,但书中也有不靠谱的地方,聂璜是按别人描述绘制,外形有些失真,而且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正因如此,张辰亮在文字图画中发现了蛛丝马迹,辨别真伪,推理分析,鉴定出生物的真身,所以整个过程就像破案一样过瘾。

性别由温度决定

棱皮龟蛋中小龟的性别是由气温决定的。温度高就发育成雌性,温度低就发育成雄性。特别没想到是吧,DNA居然如此不稳定?

现在全球气候异常,原来合理的雌雄比例被打破,非常不利于棱皮龟繁衍后代。

如何区分贻贝的性别?

贻贝在繁殖季节,很好区分,雄性的肉呈白色,雌性的肉呈红色。

如果给大家两种颜色来给雌雄选猜色,一般都猜雄性红色,根本公鸡凤凰都有艳丽毛色来吸引雌性,但这里必须说清楚,这里红色的不是雌性贻贝的外壳颜色,是壳内的肉的颜色。

13岁才成年的鲎(hou)。

这种在4.5亿年前就有的生物,在两亿年前就有了现在这个模样。


看这模样,很像一副面具呀。​

每到农历初一十五的夜晚,鲎都会上岸产卵,这时候潮位最高,能把它们送到高处的沙滩,这里沙砾粗大松软,在里面疏松透气。

刚孵化出来的小鲎十分呆萌,它会回到大海,但不会走深。它们在低潮位的泥质滩涂上生活8、9年然后才会进入20~30米的更深海域生活。到了13岁左右后,才真正成年。之后,它们可以一直活到25岁,长到脸盆那么大。鲎的一生,在这三种栖息地依次度过,是为了避免大鲎和小鲎抢食物、抢地盘。

鲎还是狂热的水母爱好者,每天能吃掉500多千克的水母。吃了千百年,最近出事了,水中的塑料袋,常被棱皮龟当作水母一口吃下,满肚子塑料袋的结果,自然是死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