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气温下降,有些人会发现腹部不注意保暖,受冷风一吹,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喝点热水或者暖暖腹部会觉得舒服很多,这十有八九就是脾胃虚寒。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一旦脾胃阳气受损,就会导致脾胃虚寒,运化也会随之出现问题,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虚寒的症状。 ![]() 常见的导致脾胃虚寒的原因 1. 先天脾胃功能弱。 2. 饮食生冷。 3. 情绪长期焦虑抑郁、精神压力大。 4. 腹部受凉。 ![]() 如何判断脾胃虚寒的人群 1. 腹部隐隐作痛,时作时止,热敷可好转。 2. 吃生冷寒凉食物或腹部受凉后容易出现腹泻。 3. 平日怕冷,手脚冰凉,面色发白,疲倦乏力,腹部喜温喜按。 4. 喜欢吃温热食物,喝热水。 ![]() 推 荐 用 药 ” 1 小建中颗粒 药品特点: 小建中汤原方载于《伤寒论》,主治中焦虚寒,方中的桂枝温经和营,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饴糖温中补虚; 大枣、生姜甘温补中,诸药合用,温中焦而补脾虚。此药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主治胃部冷痛、隐痛,喜温喜按,反酸打嗝,食欲不佳,心悸;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联合用药: 小建中颗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解读: 临床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应用小建中颗粒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愈效果较高,复发率低,加速患者脾胃功能的恢复,增强胃黏膜防御修复能力,经临床实践适用性高。 2 黄芪建中丸 药品特点: 黄芪建中汤原方载于《金匮要略》,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再加一味黄芪,增强了补中益气的功效,更适合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患者。另外,此药具有补气散寒、健胃和中的功效。主治胃部隐隐作痛,绵绵不休,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加重,手脚冰凉,气虚乏力,腹泻;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症候者。 联合用药: 黄芪建中丸+香砂养胃丸 解读: 临床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运用黄芪建中丸联合香砂养胃丸,可改善其炎症状态,降低炎症指标,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3 理中丸 药品特点: 理中丸原方载于《伤寒论》,方中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君药。党参甘温,补益中焦之气,为臣药。白术甘苦,健脾燥湿,为佐药。炙甘草甘温,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健胃益气之功。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效。主治呕吐泄泻,腹痛腹胀,喜暖喜按,畏寒肢冷,口淡乏味,消化不良,不欲饮食;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见上述证候者。 联合用药: 理中丸+参苓白术散 解读: 临床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助运、利水渗湿的功效,配合理中丸温中散寒,加强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两者合用对脾胃虚寒型腹泻有一定疗效。 4 附子理中丸 药品特点: 附子理中丸原方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再加一味附子,附子性热,补阳能内达能外彻,能助阳能补肾,附子理中丸温阳力度比理中丸更强,更适合腹部冷痛、手足冰凉、畏寒怕冷等寒象明显的脾胃虚寒患者。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主治胃脘、腹部冷痛、呕吐清水、大便稀溏、手足不温等症状;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见上述证候者。 联合用药: 附子理中丸+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解读: 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腹泻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调节失调的肠道菌群,两者联合用药较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单用效果更好。 5 桂附理中丸 药品特点: 桂附理中丸原方载于《饲鹤亭集方》,是在附子理中丸的基础上再加一味肉桂,肉桂大辛大热,具有温补肾阳、温中逐寒的作用,加强温阳散寒的作用,同时温补肾阳,适合脾胃虚寒伴有肾阳虚的患者。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的作用,主治胃痛,脘腹冷痛,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呕吐肠鸣,四肢厥逆,腰膝酸软,大便溏薄,水谷不化,严重者腹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慢性胃炎、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联合用药: 桂附理中丸+四神丸 解读: 四神丸是治疗肾阳虚泄泻的经典方,具有温肾助阳、涩肠止泻的作用,与桂附理中丸联用可增强补肾温阳止泻的作用,对于老年性腹泻具有一定疗效。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