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事林科工作感言

 仙榕 2022-11-24 发布于广西
​光阴似水向东流,​洒汗流血写春秋;
回首往事心澎湃,不悔与林共筹谋。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即将退休的我,所在原单位——武宣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县林科所)已被改制,在职在编8人(见图2),其中6人分配到县林业局,1人分配到县委组织部老年大学,而我分配到县委编办机构编制运行评估中心。
​​​​​​​​​​​​​​​​​​
图1、1997年武宣县林科所职工合影,前排左4为作者
​​​​
图2、武宣县林科所现有职工合影,前排左1为作者
  
      蓦然回首,我在武宣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已三十年了。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幼稚少女,到如今两鬓斑白的成熟中年妇女,心中感慨万分。三十年的变迁,旧貌换新颜,1号岭由原来一片郁郁葱葱的柠檬桉林,变成了个体养牛繁殖场和少部分旱改水田了;2号岭也由原来繁茂的桉树林变成龙眼果林,再变成甘蔗蔗海,现在成为旱改水田了;3号岭由一片松树林变成了沃甘果树林,现又变成为旱改水田了;4号岭的龙眼果林已划为县管理;5号岭由桉树纯林变成了绿化树种林;黑石岭的桉树林最为壮观,内有“美女晒花”之美称,现仅留少量桉树,大面积已变成了甘蔗蔗海和果树林了,小面积被修高铁路所征用;林带那几块林业科研实验地现已变成了甘蔗蔗海和油茶采穗繁殖苗圃;原松树岭现已变成小青柑果林,葡萄园也变成松杉桉苗圃,林科所的大门焕然一新,所名称由以前的刻字变成了闪闪发光的不锈钢标牌(见图3)。进大门两边原有的龙眼果树变成了桂花树和油茶苗圃地,泥泞的砂子路变成了光滑的水泥路,两边还铺上漂亮的阶砖,种上漂亮的非洲茉莉(见图4);旧办公楼变成新办公楼(见图5、6);院内原有龙眼果树、荔枝果树、菜园地现都变成了杉木苗、油茶苗圃地(见图7);还有最为自豪、收入能顶单位半年经济开支的“白僵菌厂”,也变成了“源古坊糖厂”(见图8)。
图3、县林科所新标牌
图4、所内水泥路
图5、办公楼
图6、县林科所办公室工作留影,左4为作者
图7、杉木苗
图8、原白僵菌​厂变源古坊糖厂

      唯一不变的是:水塔(见图9)和八排陈旧的职工宿舍平房(见图10、11),大路两旁为数不多的龙眼、荔枝及芒果树。

图9、水塔

图10、原职工宿舍
图11、原白僵菌厂宿舎

      原有职工38人,大部分人退休了,仅余在职8人;工资也由原来的220元涨到了现在的3000多元。
      以上这些画面,此刻在我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一一呈现出来,今后,这些美好的回忆,只能残存在脑海中,永存在文字里!
      我从1992年12月参加工作到县林科所,至今已三十个春秋了,日月如梭,一切仿佛还在昨天……
      此时此刻,我充满了对林科生涯的眷恋和怀念,在这里,我挥洒过汗水和泪水,无愧地把青春和热血奉献在这片土地上。我曾经热血沸腾过,也曾经心灰意冷过;曾经哭过,曾经笑过;曾经苦过、累过、痛过,得到和拥有过很多,也失去过很多。我在风雨中消磨了自己宝贵的青春,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美好记忆。

      以往的恩恩怨怨都是过眼云烟。我没有骄人的业绩,没有事业的辉煌,但是,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份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我可以这样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无愧于我的职称,我的职责。”

       离开武宣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调回县城工作,我再也不用在风里来雨里去,在雷电交加时还在路边、车站旁傻呆呆地等着武宣至石龙或石龙至武宣的班车了;想着上上下下、往往返返的班车,一晃就坐了三十年,车换了一代又一代,路还是那条路。
      我曾经十多年带着便当饭盒坐班车来上班,想起我那个寒伧样,心底不禁涌出一阵楚酸,自己总算熬过来了,确实不易啊!现在调到县城上班了,真好!中午下班可回到温暖的家,吃着可口的饭菜,可利用午休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情,随心所愿。最后,祝愿自己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站好最后一班岗!

      县林科所改制后,据说划归武宣县仙投公司管理,让我们期待着,新单位挂牌成立的那一天,并祝新单位像冉冉的朝阳光芒万丈!
                 2022年11月24日

作者简介:

      李善媛,女,昵称为圆圆的世界,武宣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出纳员,县林业局原副局长、林业高级工程师李吉襄的女儿,曾在【武宣印象】发表文章《父爱如山,历历在目!》、《哪一天是母亲节?想念她的每一天!念亲恩,在当下!!》。改制后,现调到县委编办机构编制运行评估中心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