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古堂 | 哪些器物契合书斋审美?

 llljjgg 2022-11-25 发布于北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中,有一开《竹院品古图》,画中湖石嶙峋,绿竹猗猗,甚有田园的闲适,是晚明文人所追求“烹泉品茗,抚琴澄怀”的风雅重现。

而几案、琴桌上陈列的长物诸多,如扇画、古籍、卷轴外,另有钟、簋、角、觚、鼎、卣等青铜彝器,亦可见彼时文人的“崇古”之心,“游心”之趣。同时,仕女、书童所呈青瓷茶盏、簋式炉、直口瓶等瓷器,亦应是“乐志”之物。

文章图片1

仇英《竹院品古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如此,帝王亦有“玩古鉴珍”的精神寄怀。如近日北京故宫展览“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中,“弘历《是一是二图》”展品所描绘的“长物”繁盛,画中金木瓷玉、书帖字画等,也是满目琳琅,俱极泽古怡情的妙趣。

文章图片2

弘历《是一是二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类此种种,皆契合明人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所言:“故余自闲日,遍考钟鼎卣彝,书画法帖,窑玉古玩,文房器具,纤细究心。……时乎坐陈钟鼎,几列琴书,帖拓松窗之下,图展兰室之中,……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孰过于此?”

此外,赵希鹄《洞天清录》、文震亨《长物志》、李渔《闲情偶寄》等,亦有诸多书斋“清玩”的陈设著述,也是文人所憧憬的理想雅境。

文章图片3

仇英《梧竹书堂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此次笔者试以九月纽约亚洲艺术周,佳士得(纽约)拍卖“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所呈现诸多重要私人及博物馆珍藏艺术臻品。谈谈哪些器物适合书斋审美。

其包括暂得楼胡惠春珍藏御窑瓷器、尤沃尔珍藏中国玉雕、龙大卫珍藏亚洲艺术品及日本爱媛文华馆珍藏中国陶瓷等,皆书斋“珍玩”,为业界瞩目。倘置身其中,则若捧读屠隆“考槃馀事”中所载“长物”,怡情悦志之外,亦清欢有余闲。

其门类,则囊有瓷器、青铜、古玉、漆器、珐琅器、织绣、文房清玩、佛造像、家具等,亦可谓精品荟萃,多元艺术,令人期待。另有“日韩艺术”、“聚焦人像:罗米·兰巴珍藏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杭廷顿伉俪珍藏”、“南亚现代+当代艺术”等专场,不一而足。

元明龙泉

文章图片4

Lot 927

元 十四世纪 龙泉窑青釉露胎开光八仙纹梅瓶

尺寸:H 25.4 cm

估价:600,000 - 800,000 美元

来源:

1.李清华(1901-1980)珍藏, 旧金山

2.洛杉矶苏富比, 1981 年 6 月 8 日, 拍品编号 306

3.Jack Chia伉俪收藏, 新加坡

4.香港苏富比An Important Private Collection of Chinese Celadons and Other Ceramics, 1996 年 11 月 5 日, 拍品编号 611

5.埃斯肯纳齐, 伦敦

6.士绅珍藏;纽约佳士得, 1999 年 3 月 22 日, 拍品编号 271

展览:“T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2000年11月4日-2001年1月7日及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2001年2月21日-5月13日

出版:

1.J. Thompson:Chinese Celadons: The Collection of Mr. and Mrs. Jack Chia, 《Arts of Asia》, 1993 年 11 月至 12 月, 页67, 图 10(右)

2.厉史芬:《T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 芝加哥, 2000年, 页319, 编号117

青瓷素有“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之名,而龙泉青瓷则尤为色如青碧,娇艳欲滴,为名窑之一,数百年来窑火不熄,元、明时期亦极为兴盛。此“元 十四世纪 龙泉窑青釉露胎开光八仙纹梅瓶”釉厚如玉,晶莹滋润,已是精稀。而形制又为八方梅瓶,烧造工艺远较拉坯制作复杂许多,更为少见。尤是每个棱面中段的开光皆露胎,则可称珍罕。

文章图片5

元 十四世纪 龙泉窑青釉露胎开光八仙纹梅瓶,局部

此外,梅瓶的肩部、足部模印折枝花卉纹,姿态灵动,瓶腹开光八组,开光内高浮雕模印八仙纹,造型清晰生动,神态各异,衣褶扬起,众仙周围则饰祥云,似飞升的福瑞场景,与传统的“八仙过海”不同。露胎的“八仙纹”,隐隐可见金粉,应是窑烧后鎏金,惜因岁月久远,而不可轻易察识。瓶口折沿,线条挺直,釉色亦是浑厚,如青釉流动,视觉审美甚佳。

类似满釉的龙泉窑模印八仙器物,可参考佳士得香港曾上拍二例,元末/明初龙泉窑青釉八仙图罐,佳士得香港,2011年6月1日,编号3818;及元龙泉青釉印花卉八仙图八棱梅瓶,佳士得香港,2011年11月30日,编号3010。

文章图片6

元龙泉青釉印花卉八仙图八棱梅瓶瓶,佳士得香港,2011年11月30日,编号3010。

而类似露胎的龙泉窑模印八仙器物,多为大型公藏机构馆藏,存世极少。目前可考者,如“龙泉青釉八仙纹梅瓶,元,大英博物馆藏,馆藏编号1936,1012.83”、“龙泉青釉八仙图八棱梅瓶,十四世纪,馆藏编号PO 7097,德累斯顿瓷器收藏馆”、“龙泉青釉八仙图八棱梅瓶,元,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艾弗里·布伦达治珍藏,馆藏编号B60P372”以及“龙泉青釉八仙图八棱梅瓶,元,费城艺术博物馆藏”等数件而已。

文章图片7

龙泉青釉八仙图八棱梅瓶,元,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 龙泉窑青釉褐斑露胎塑贴八仙人物图八方梅瓶”则年代更晚,而大维德爵士珍藏“元 龙泉青釉八方梅瓶”开光纹样不同,为人物与花卉交替。可见如此工艺绝佳的元代露胎“八仙纹”龙泉窑,现身拍场,诚然寥若星辰。佳记这件又曾为埃斯肯纳齐递藏,亦为之增色诸多。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元 十四世纪 龙泉窑青釉露胎开光八仙纹梅瓶

元代的道教信仰兴盛,故以道教题材为瓷器纹样装饰,并不鲜见。而此拍品中“八仙纹”的图样,皆为男性形象,盖因彼时八仙的人物尚不太固定,此纹样亦可是彼时神话传说或元杂剧中多个“八仙”版本的真实反映。


文章图片10

Lot 904

明十四/十五世纪 龙泉窑青釉刻缠枝莲纹梅瓶

尺寸:H 39.3 cm

估价:100,000 - 150,000 美元

来源:爱媛文华馆, 日本, 1955年以前入藏

此“明十四/十五世纪 龙泉窑青釉刻缠枝莲纹梅瓶”,小口,短颈,丰肩,弧腹内收,平底,圈足外撇。其通体施青釉,釉面颇肥厚,釉色光洁莹润。自上而下分四部分,主图刻画缠枝莲纹,各部分以弦纹分开,刀法细腻,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文章图片11

明十四/十五世纪 龙泉窑青釉刻缠枝莲纹梅瓶

明初,梅瓶为龙泉窑烧造的主要器型之一,本品胎体厚重,釉质清雅,纹样精美,或应为彼时的御用青瓷。

清代官窑

文章图片12

Lot 917

清雍正 粉青釉描金花卉纹橄榄瓶

六字篆书款

尺寸:H 42.5 cm.

估价:600,000 - 800,000 美元

来源:暂得楼胡惠春(1911-1995)珍藏

此件器型长颈,匀称秀美,颈两侧饰双贯耳,鼓腹束胫,溜肩,圈足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足部与口沿描金缠枝花卉纹,富丽堂皇,尽见迤逦之姿,足边有两孔可供穿带用。

其胎质坚润,粉青釉釉色素洁内敛,釉面莹润凝厚,予人以浑穆意趣。整器淡雅之底色结合鲜明张扬之金色,淳和而更显高贵,底部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工整端庄。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清雍正 粉青釉描金花卉纹橄榄瓶

清三代的橄榄瓶,每朝皆有其特色,如康熙橄榄瓶颈部较细长,乾隆的腹部偏圆润,雍正的比例则最为匀称,线条亦最显秀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与本品器型基本相同,俱是雍正时期珍贵的陈设用瓷。


文章图片16

Lot 929

清雍正 仿哥釉瓶

六字篆书款

尺寸:H 33 cm

估价:400,000 - 600,000 美元

来源:香港佳士得, 2007 年 11 月 27 日, 拍品编号 1717

展览:(借展)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2013-2017年

雍正一朝的仿古摹古瓷,深得古器形神之余,其风貌亦甚是讲究朴拙雅逸,可谓与宋瓷古今交融,一脉相承。此“清雍正 仿哥釉瓶”,状若胆瓶,侈口,腹部鼓垂,底部承圈足,足内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整器线条秀美,通体开片,釉面大小纹片相间,错落有致,铁线清晰自然,施釉丰腴匀净,釉色莹润自然,平整光亮,格调亦是高雅。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清雍正 仿哥釉瓶

哥釉器物以纹片著名。《格古要论》载:“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处州府志》说:“其兄章生一,所主之窑,皆线白断纹,号百圾碎,亦冠绝当时。”本品造型挺拔端庄,轮廓亦是流畅柔和,开片则不事雕琢,自然天成,观之色古而宝光内蕴,质朴而莹润凝厚,片纹满布,如金丝铁线,堪称雍正朝仿古精作。


文章图片19

Lot 930

清雍正 鳝鱼黄釉菱口三足水仙盆

四字篆书款

尺寸:20.3 cm

估价:300,000 - 500,000 美元

来源:

1.长谷氏, 东京, 1953年

2.史蒂芬・琼肯三世 (1904-1978) 珍藏

3.纽约佳士得, 2008 年 9 月 17 日, 拍品编号484

展览:(借展)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2013-2017年

此水仙盆古意悠然,通体敷施鳝鱼黄釉,色泽苍雅静穆,光泽厚润柔和,菱口三足,器身凸凹起棱,造型优美,尤显温婉尔雅。其褐色出筋效果亦是隽秀,深沉有发思古之幽情的审美情趣。底款落“雍正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篆法精妙,笔力遒劲。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清雍正 鳝鱼黄釉菱口三足水仙盆

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关于鳝鱼黄釉记载为“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乾隆间《南窑笔记》则谓之“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事实上,彼时景德镇烧制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因耐人寻味,而最为雍正、乾隆两朝所重,成为宫廷秘釉,供皇室珍赏。


文章图片23

Lot 997

清乾隆 茶叶末釉方壶

六字篆书刻款

尺寸:H 30.2 cm

估价:120,000 - 180,000 美元

本品方壶式源自宋代,釉色沉稳,器型典雅,颈部饰双耳,线条柔中带刚,腹部前后有凸起的杏仁形装饰,可称乾隆朝茶叶末釉精品。而且,清代御窑厂烧造的贯耳方壶多为仿官、汝、哥诸釉,而茶叶末一色绝为少见。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清乾隆 茶叶末釉方壶

此外,清代内务府档案中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过问厂官釉瓷器烧造的情况,最早记载是乾隆二年十月唐英奉命烧造“厂官釉收小双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档案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烧造,器形多达八种,亦可见乾隆对此类茶叶末釉色之钟爱。


文章图片26

Lot 928

清康熙 五彩逐鹿中原图大棒槌瓶

尺寸:H 76 cm

估价:200,000 - 300,000 美元

来源:

1.伦敦苏富比, 1973 年 2 月 27 日, 拍品编号 80

2.伦敦苏富比, 2007 年 11 月 7 日, 拍品编号 329

此器五彩描绘,色彩艳丽丰富,纯正醒目,是康熙朝的精品。而形制硕大,极是罕见,在书斋或厅堂内陈设,亦或折枝插花,皆可两宜。其题材,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章“群雄逐鹿”。

瓶中所绘人物、战马、古木、群山等,复杂生动,细致入微。尤是人物诸多,而主角描绘却准确易辨,画工甚是精细,如黑脸的张飞、手执双剑的刘备、红缨绿袍的关羽等。整图旌旗摇动,将士身披盔甲,犹如金戈铁马,有震天彻地之壮,场面恢宏庞大。而长颈部,所描绘则若仙境,老者手递仙桃予稚子,一文官手执如意,题材祥瑞。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清康熙 五彩逐鹿中原图大棒槌瓶

整器流传数百年,而色彩如初,器型大气,硕大尺寸亦罕有,画面亦是精彩,彰显康熙朝窑工不俗的创作及绘画功力。来源亦是有绪可靠,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伦敦苏富比释出。


文章图片29

Lot 918

清乾隆 粉彩无量寿佛坐像

尺寸:H 29.5 cm

估价:150,000 - 250,000 美元

来源:暂得楼胡惠春(1911-1995)珍藏

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为五方佛之一,位居西方,又为三长寿佛之一。此粉彩无量寿佛神态庄严,法相庄严,跏趺坐式,双手结禅定印捧莲花宝瓶。蓝色发髻高耸,头戴红蓝金冠,上身着浅绿色点花纹天衣帛带,下身着裙裳,衣纹起伏流畅,胸前佩璎珞,手钏、臂钏描绘精细。下承粉彩莲花座,绘仰覆莲纹,勾画细致。无量寿佛手中宝瓶、莲花座均分段烧造,莲花座以榫卯结构与坐像接合,设计巧妙,工艺精湛绝伦,存世稀珍。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清乾隆 粉彩无量寿佛坐像

乾隆皇帝尤重供奉无量寿佛,曾在《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题记》言及:“圣寿本无量,更有无量加,无量复无边,万万千千多”。其虚心礼佛追求世寿永恒,在位六十年,是古往今来第一有福的帝王。


文章图片33

Lot 1010

清道光 粉彩秋季花卉纹瓶

矾红六字篆书款

尺寸:H 29 cm

估价:120,000 - 180,000 美元

此“清道光 粉彩秋季花卉纹瓶”清雅脱俗,其式挺拔秀美,英姿绰约,撇口,长颈,下承圈足,胎体白净,釉面润洁,腹部绘秋季菊花花卉,或含苞待放,或迎风盛开,花色粉调清秀,浓淡相间,枝叶亦是劲挺,犹如宣纸作画,甚是清幽。

其长颈部亦绘折枝花卉,周围辅以蝙蝠、仙桃、如意纹等,当中又写篆书寿字,寓意福寿连绵,甚是祥瑞。底部则饰一圈如意纹,圈足外壁为博古回纹,足内矾红六字篆书款,线条遒健,有金石之风。

文章图片34

清道光 粉彩秋季花卉纹瓶

文章图片35

矾红六字篆书款

道光皇帝于瓷艺方面虽无雍、乾二帝痴迷,但追慕雍正御瓷之清雅,悉心摹仿,并得其神髓。是作应为贺寿的御贡瓷器,其风格清丽,气韵隽逸,可称对雍正官窑钦慕之精品。


文章图片36

Lot 1030

清雍正 淡青釉梅瓶

双圈六字楷书款

尺寸:H 23.4 cm

估价:80,000 - 120,000 美元

来源:Rare Art, Inc., 纽约, 1984年

本品唇口,短颈,长弧腹及底内收,不事雕琢,不饰纹样,通体施淡青釉,甚是隽雅秀美,使得梅瓶的天生丽质,不为人工的奇技淫巧所遮盖。圈足内,双圈六字楷书款,端庄秀美。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清雍正 淡青釉梅瓶

其淡青釉,纯净之余,亦颇具有朦胧美,可见雍正朝单色釉瓷器的生产可谓臻于化境,可根据青釉不同色阶,烧制不同品种。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亦载“仿龙泉青釉,有深浅二种;仿东青釉,有深浅二种”。

玉器

文章图片39

Lot 704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 灰青玉鸟形饰

尺寸:L 7.7 cm

估价:80,000 - 120,000 美元

来源:

1.Mathias Komor (1909-1984), 纽约, 1949年3月

2.Myron S. (1906-1992)及Pauline Baerwald Falk (1910-2000)伉俪珍藏, 纽约, 编号501

3.Falk伉俪珍藏(一), 纽约佳士得, 2001年10月16日, 拍品编号195

出版:

1.美国中国艺术协会, 《Small Sculpture: Shang Through Sung Dynasties》, 纽约, 1954年, 编号5

2.华美协进社, 《Art Styles of the Ancient Shang from Private and Museum Collections》, 纽约, 1967年, 页34, 编号59

展览:

1.纽约, 美国中国艺术协会, “Small Sculpture: Shang Through Sung Dynasties”, 1954年2月19日-4月17日

2.(借展)纽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1965年, 编号L.65.46.6

3.纽约, 华美协进社, “Art Styles of the Ancient Shang from Private and Museum Collections”, 1967年4月5日-6月11日

4.夏洛茨维尔, Worrell家族艺廊, 2001-2022年

传统文化中,如《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即是以玉寓之美德,可见“玉文化”之源远流长。近年来,高古玉收藏的兴起,亦可见美玉所传承的文化脉络,经久不衰。

文章图片40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 灰青玉鸟形饰

此“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 灰青玉鸟形饰”,灰青玉,玉质细腻,正背面纹样相同,局部因受沁而呈黄白色斑点,圆睛,长喙,高冠出戟,多饰以阴线双勾,尾部有一小穿孔供佩戴。

整器稳重平衡,结构清晰,琢工线条亦是得宜,包浆浑厚,造型独特。来源亦是显赫,有数次早期出版,更为难得。


文章图片41

Lot 715

明 黄玉瑞兽

尺寸:L 10.8 cm

估价:100,000 - 150,000 美元

来源:

1.Gerald Godfrey珍藏

2.The Gerald Godfrey Private Collection of Fine Chinese Jades, 香港佳士得, 1995年10月30日, 拍品编号866

出版:

1.P. Cardeiro, 〈Chinese Jade: The Image from Within〉,《亚洲艺术》, 1985年11-12月, 页151-154, 图3

2.亚太博物馆, 《Chinese Jade: The Image from Within》, 帕莎甸娜, 1986年, 页44, 编号64

3.巫鸿,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Ancient Chinese Jades in the Gerald Godfrey Collection〉, 《Orientations》, 1986年11月, 页41, 图10

4.C. W. Kelley, 《Stones of Virtue: Chinese Jades from the Gerald Godfrey Collection》, 代顿, 1989年, 页47, 编号232

5.棕榈泉沙漠博物馆, 《Magic, Art & Order: Jade in Chinese Culture》, 棕榈泉, 1990年, 页97, 图96

展览:

1.帕莎甸娜, 亚太博物馆, “Chinese Jade: The Image from Within”, 1986年

2.圣安东尼奥, 圣安东尼奥艺术博物馆, 1986年

3.代顿, 代顿美术馆, 1989年1月

4.棕榈泉, 棕榈泉沙漠博物馆, “Magic, Art & Order: Jade in Chinese Culture”, 1990年2月8日-4月29日

5.夏洛茨维尔, Worrell家族艺廊, 1995-2022年

玉器瑞兽,可称“第一把玩”。此“明 黄玉瑞兽”玉质色泽莹润,雕琢细腻,神情呆萌,双耳垂耷,眼神刻画,惹人怜爱,憨态可掬,作趴伏状。其背脊多道凸棱状,骨骼毕现,亦显其威猛及张扬力度。尾部拉丝,亦是连贯有序,可见刀工之娴熟。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明 黄玉瑞兽

整作形态生动,线条曲转流畅,全以神似取胜。而黄玉材质亦是珍稀,东汉文学家王逸在其著作《玉论》中赞玉之色为:“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黄玉之珍贵,可见一斑。是作来源可考,出版累累,亦愈显其珍。


文章图片45

Lot 722

御题灰褐玉角形杯 玉为清乾隆或以前

尺寸:H 14 cm

估价:60,000 - 80,000 美元

刻文:乾隆己酉年 (1789)

来源:

1.Gerald Godfrey珍藏

2.The Gerald Godfrey Private Collection of Fine Chinese Jades, 香港佳士得, 1995年10月30日, 拍品编号905

出版:C. W. Kelley, 《Stones of Virtue: Chinese Jades from the Gerald Godfrey Collection》, 代顿, 1989年, 页47, 编号238

展览:

1.圣安东尼奥, 圣安东尼奥艺术博物馆, 1986年

2.代顿, 代顿美术馆, 1989年1日

3.休斯顿, 美术馆, 1990-1991年

4.夏洛茨维尔, Worrell家族艺廊, 1995-2022年

此“御题灰褐玉角形杯 玉为清乾隆或以前”为整块玉料整挖而成,色为灰褐二色,沁色亦是古朴,角形杯整体为牛角形,局部颇类爵杯,其内侧挖空至底,打磨精细,口沿呈起伏状。外口沿处阳刻一周方折回纹,杯身上部阳刻卷草纹,又雕刻以绳索,将之分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则阴刻如意云纹为地,并饰浅浮雕玄鸟纹,蜿蜒附于杯身外侧,孔武有力。

文章图片46

御题灰褐玉角形杯 玉为清乾隆或以前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御题灰褐玉角形杯 玉为清乾隆或以前,局部

整作采取浅浮雕及阴刻、阳刻线的工艺手法,雕刻细腻,造型线条流畅优雅,或应为乾隆以前旧物。玉角杯上,有乾隆御题“今觥肖汉制,岂实出炎刘。睟面盎于背,匪商定即周。羊脂内存质,龙尾外加脩。事半功成倍,悟同为学不。”载于《御制诗集》五集卷四十四。

文章图片51

乾隆《御制诗集》五集卷四十四,P28a,29b

乾隆皇帝文治武功,自诩为读书人,其赏古鉴古亦是不乏,古玉方面也常有鉴考。乾隆十八年(1753),其更曾撰《玉杯记》一文,论及古玉辨伪。


文章图片52

Lot 764

清乾隆 碧玉双龙戏珠纹花觚一对

「乾隆年制」楷书刻款

尺寸:H 30.2 cm

估价:180,000 - 250,000 美元

来源:

1.Arthur Curtiss James (1867-1941)珍藏, Parke-Bernet Galleries, 纽约, 1941年11月13-15日, 拍品编号154

2.纽约佳士得, 2004年3月24日, 拍品编号56

出版:彭绮云及施君玉, 《阁有天珍: 中国文房玉雕》,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香港, 2008年, 页98-99

展览:香港,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阁有天珍: 中国文房玉雕”, 2007年11月17日-2008年2月17日

此“清乾隆 碧玉双龙戏珠纹花觚一对”以碧玉精琢而成,材质硕大,器形仿自商周青铜,又成双配对,甚是难得。其腹部主图案为“五爪龙”,龙身盘曲环绕,双角粗壮如松枝,龙须四射,极是威猛,有皇家气象。又辅以祥云、宝珠等,丰富画面,使得苍龙腾云驾雾之势,更为形象。

腹部上下对称,分别饰蕉叶纹、弦纹和卷草纹,而口沿部、足部则饰以卷草纹、弦纹、连珠纹、如意云纹等,甚是精美。

文章图片53

清乾隆 碧玉双龙戏珠纹花觚一对

文章图片54

「乾隆年制」楷书刻款

文章图片55

清乾隆 碧玉双龙戏珠纹花觚一对,局部

清宫旧藏中,除碧玉材质外,类此花觚形制者,另有青白玉、铜胎珐琅等,亦可见乾隆对其之喜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 青白玉龙纹花觚,馆藏编号故00098511”与本品器型、纹饰、款识等,几乎一致,可作参阅。

掐丝珐琅、青铜

文章图片56

Lot 813

清乾隆 掐丝珐琅「柏鹿永寿」「松隺长春」图屏一对

尺寸:137.8 x 71.4 cm

估价:150,000 - 250,000 美元

来源:Jerome C. Neuhoff 珍藏; 纽约苏富比, 1986年1月25日, 拍品编号 24

此对掐丝珐琅图屏,题材分别为“柏鹿永寿”与“松鹤长春”,皆有延年益寿、福禄长寿的美好祝福。“柏鹿”谐音“百禄”。乾隆时期的重器中,“柏鹿”与“仙鹤”经常可见,而二者同时呈现,则又有“鹤鹿同春、万寿无疆”的象征。

文章图片57
文章图片58

清乾隆 掐丝珐琅「柏鹿永寿」「松隺长春」图屏一对

图屏中,以铜丝掐出纹饰轮廓线,内填红、绿、黄、蓝、白等多种珐琅色,设色清丽明快,颜色深浅层次丰富,晕染自然。整作画面层次清晰,写实生动,山石、树木的描写有青绿山水的观感,亦具有浓重的宫廷特色。


文章图片59

Lot 819

清乾隆/嘉庆 掐丝珐琅饕餮纹仿古卣

尺寸:H 31.2 cm

估价:30,000 - 50,000 美元

来源:现藏家之家族于1980年前后入藏

此“清乾隆/嘉庆 掐丝珐琅饕餮纹仿古卣”造型出自商周青铜提梁卣,器身上敛下阔,椭圆形鼓腹,四周、提梁等均饰掐丝饕餮纹,盖、颈、腹、足的前后左右皆饰棱脊,局部内填红、蓝、绿诸色珐琅,渲染其古意盎然之感。鎏金时隔多年,亦是光亮,殊为不易。

文章图片60

清乾隆/嘉庆 掐丝珐琅饕餮纹仿古卣

卣为商周重要酒器。本品为制作工艺精湛的仿古佳作,如饕餮纹纹饰全用双线技法精勾细勒,线条均匀,釉色亦或磨工、镀金等,也是奢华讲究,可见清代宫廷的博雅好古之风,以及掐丝珐琅的精湛技艺。


文章图片61

Lot 820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 鎏金铜蒲牢钮八卦纹「南吕」编钟

尺寸:H 30.5 cm

估价:150,000 - 300,000 美元

来源:1967年购藏于乔治亚或路易斯安那州, 后家族传承

此鎏金编钟器形呈圆酒桶形、腹腰稍宽、下口平齐,钟身前后分铸“八卦”纹一组、横向以鼓钉、纵向则以回纹形的夔龙分隔。正面中央铸阳文楷书律名“南吕”,背面铸年款“康熙五十二年制”。下方近口处铸八个“音乳”,作击打之用。

文章图片62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 鎏金铜蒲牢钮八卦纹「南吕」编钟

文章图片63

局部

编钟十二律由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此“南吕编钟”蒲牢钮铸雕精美,龙头五官和鳞片至为细致,瞠眼张口的神态和龙爪紧张,亦是格外传神。拍场亦曾见康熙五十二年铸造的编钟,如1978年伦敦苏富比“姑洗”编钟(Lot110),2007年香港苏富比八卦纹“无射”编钟(Lot1327)等。


文章图片64

Lot 826

晚商 安阳时期 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 青铜饕餮纹鬲鼎

尺寸:H 21 cm

估价:80,000 - 120,000 美元

来源:

1.S. H. Minkenhof (1879-1956) 珍藏, 阿姆斯特丹, 巴黎及纽约

2.Ivan B. Hart 伉俪珍藏, 纽约

3.埃斯肯纳齐, 伦敦

4.Me. Claude Boisgirard 及 Me. Axel de Heeckeren, 德鲁奥, 巴黎, 1982年3月15日, 拍品编号46

出版:

1.埃斯肯纳齐, 《Ancient Chinese bronze vessels, gilt bronzes and sculptures; two private collections, one formerly part of the Minkenhof collection, 伦敦, 页12-13, 编号2

2.《Coinnaissance des arts》, “Le prix de l’art: 1981-1982”, 页111, 编号3

展览:伦敦, 埃斯肯纳齐,“Ancient Chinese bronze vessels, gilt bronzes and sculptures; two private collections, one formerly part of the Minkenhof collection”, 9 June-8 July 1977年6月9日-7月8日

此“青铜饕餮纹鬲鼎”晚商、安阳时期,折沿方唇,上立两耳,略外翻,深腹微鼓,分裆,下承三柱足。主图饰饕餮纹,圆形大眼突出,其旁有夔龙纹,大头张口,尾朝上回勾,其周围亦辅以细密而规矩的云雷地纹,起伏有致。

文章图片65

晚商 安阳时期 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 青铜饕餮纹鬲鼎

本鼎纹饰精美,造型庄重。其饕餮纹尚有牛首之形,可见兽面演化源流。本鼎形制在商晚期至西周早期颇为流行,如殷墟晚期早段小屯M239,及殷墟晚期后段殷墟西区M1713鼎,后者载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殷墟新出土青铜器》,北京,2008,页366-7,图196。


文章图片66

Lot 827

晚商/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 青铜乳钉纹方鼎

尺寸:H 19 cm

估价:80,000 - 120,000 美元

铭文或作: 艿□父作氒旁鼎

来源:纽约佳士得, 1986年12月2日, 拍品编号 318

此“青铜乳钉纹方鼎”沧桑古朴,口呈长方形,上立拱形立耳一对,略外翻,下承四柱足,器身四面饰兽面纹,其形颇类牛首,下部饰乳丁纹,颈部有扉棱,使得造型更为精美。其形制不大,与上海博物馆藏“商父戊方鼎”皆可谓“小器大样”。铭文或为“艿□父作氒旁鼎”。

文章图片67
文章图片68

晚商/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 青铜乳钉纹方鼎

文章图片69

铭文

结语

书斋审美,各有所好。笔者亦仅以个人喜好,择选一二,难免挂一漏万,权作一笑尔。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