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版]:肠道一通,排毒轻松,全面认识大肠经!

 听宫壹号 2022-11-25 发布于北京

第四部分:大肠经汇总篇

▲点一点,听语音

一、大肠经的循行路线

手阳明大肠经自食指桡侧端(商阳穴)开始,沿食指桡侧上行,出走于两骨(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伸拇长、短肌腱)之中(阳溪穴),沿着前臂桡侧,向上进入肘弯外侧(曲池穴),再沿上臂后边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髃穴),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然后向前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向下贯穿膈肌,入属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过来挟着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挟鼻孔两旁(迎香)。脉气由此与胃经相接。

二、大肠经的五腧穴

大肠经的五腧穴属性相对阴经有不同,从井穴到合穴,五行的顺序是金、水、木、火、土。也就是说金(井穴)、水(荣穴)、木(俞穴)、火(经穴)、土(合穴)。
三、大肠经当令时间
《黄帝内经》记载:“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当令时间是上午的五点到七点,也就是卯时。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应养成排除大便的习惯。故大肠经是人体的排毒通道。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揉腹部来加速大肠蠕动,有利于排便。由于大肠的起始点在右下腹部,结束点连接肛门,故按揉大肠时,需顺时间从右下腹部往上过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再往左至左下腹为方向进行按揉,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宜。
四、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
有关肺经的详细报道,可以点击此连接查看。
由于这两条经络是表里关系,故这两条经络上的穴位对两条经上的疾病和两条经对应的脏腑都可以治疗。
其中肺经经过的器官和组织有:胃、大肠、肺、肺系(气管、喉咙)等气管。
大肠经经过的器官和组织有:大肠、肺、鼻、眼、下齿、口唇、喉咙、耳等气管。
五、大肠经和肺经的五俞穴
井穴
商阳穴:井穴,五行属金,是大肠经第1个穴,位于人体的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其性从燥气,其用为凉。
少商穴是肺经的井穴,以清肺热为主,由于肺经是阴经,少商穴是阴金,而商阳穴是阳金。
少商穴和商阳穴比较,少商穴偏治疗阴虚有热咽喉疾病,而商阳穴是治疗阳证的声音嘶哑,多由于胃气上逆而形成的上焦火热阻滞。商阳穴性凉,主大肠经的阳气收藏,在清利大肠湿热的同时还有帮助收敛肺气的作用。
荥穴
二间穴:荥穴,五行属水,是大肠经的子穴。其性从寒气,其用为寒。是大肠经的第二个穴位,位于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肺经的荥穴是大鱼际穴,荥主身热,因此鱼际穴有清宣肺气、清泻肺火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喑哑、失音等症。
输穴
三间穴:输穴,五行属木,其性从风气,其用为温。大肠经第3个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风主开泄,因此有疏通经络、祛寒止痛的功用。此穴有止痛功效。
太渊穴是肺经的输穴、原穴、还是八会穴之脉会。五行属土。是肺经的母穴。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桡侧凹陷中。具有理血通脉,宣肺平喘,清泄胃热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五行属火,其性从热,其用为热升。是大肠经第4个穴,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性热,具有很强的散寒解郁作用。
经穴
阳溪穴:经穴,五行属火,其性从暑气,其用为热降。是大肠经第5个穴,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合谷穴主热升,阳溪穴主热降,此穴最擅缓解头痛及眼痛酸胀。另外还有治疗鼻炎、耳聋、耳鸣、结膜炎、角膜炎等症。此功能与合谷穴不同,阳溪穴是帮助阳降而止痛,而合谷穴是解郁止痛。
肺经的经穴是经渠经穴,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五行属金,肺经肺脏本身属金,“经主喘咳寒热”,故经渠具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清肺降逆之功。
合穴
曲池穴:合穴,五行属土,是大肠经的母穴,其性从湿气,其用为平。是大肠经第11个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肺经的合穴是尺泽穴,五行属水。是肺经的子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大肠经的穴位详解
商阳穴
特点:大肠经的井穴
位置: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热病昏迷;食指端麻木;耳聋、胸中气闷四肢肿胀中风昏迷咽喉肿痛昏厥热病汗不出等疾病。
操作:
按摩:用一手拇指与食指轻握另一手食指,用力捏揉商阳穴,每次左右手穴位各1至3分钟,按摩时保持一定的频率和力度,以局部酸胀感为宜。
若是便秘,能用刮痧板各自刮拭无名指、小拇指,从指根处刮至手指尖,关键刮拭商阳,能够推动肠道蠕动。若是暴食暴饮造成的恶心想吐、呕吐,用木签重刺激性此穴7至10次,不舒服的觉得会有一定的减轻。
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至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牙痛、耳鸣、耳聋。
针刺: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文章回顾:常按此穴,不但强精壮阳、延缓衰老,便秘、泻火消肿还有特效
二间穴
特点:大肠经的荥穴
位置: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身热头痛、咽喉肿痛、齿痛腮肿、目痛鼻衄、口眼歪斜;手指肿痛、麻木、屈伸不利;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牙痛,鼻出血,麦粒肿,肩周炎等。
操作:
按摩:以另一手大拇指指腹按压在二间穴上,另一手食指顶挟住食指关节处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5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艾灸:艾条灸5至10分钟,艾炷灸3壮。
针刺:直刺0.2至0.3寸。
文章回顾:手指一穴,治牙痛立竿见影
三间穴
特点:大肠经的输穴
位置: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上火牙痛  眼睑痒痛  咽喉肿痛  身热胸闷  三叉神经痛
操作:
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穴位,有酸痛胀感;分别按压左右两手,每次各按1至3分钟。
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至20分钟,每天一次,可缓解腹痛、腹泻。
刮痧:用角刮法垂直从上向下刮拭三间穴,力度适中,出痧为度,可改善咽喉肿痛等。
针刺:直刺0.5至0.8寸。
文章回顾:手指一穴,治风湿关节痛针到病除
合谷穴
特点:大肠经的原穴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面一切疾患,如外感头疼,身疼,头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下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面肿,面瘫,面肌抽搐,咽肿失音等;恶寒,如发热,热病无汗,汗出不止;痛经,经闭,滞产;胃痛,腹痛,便泌,泄泻,痢疾;半身不遂,指挛臂痛,小儿惊风,狂躁;疔疮,瘾疹,疥疮;各种疼痛及精神紧张等。
操作:
按摩: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地按压,频率约为每2秒1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艾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合谷穴,距离皮肤约1.5厘米至3厘米处进行熏灸,灸10分钟至2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皮肤稍呈红晕为度。
针刺:针刺时手呈半握状,直刺0.5~1寸,可灸,
特别提醒:合谷穴有催产的作用,因此孕妇要禁针,即便使用艾灸和穴位按摩也应慎重。
文章回顾:常按此穴,可调百病,被称“万能穴”
阳溪穴
特点:手阳明大肠经穴
位置: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前头痛,目赤肿痛,牙痛;手腕无力。
操作:
按摩:一幕指指腹按压阳溪穴半分钟以上,可以迅速缓解头痛。经常用拇指指尖垂直掐按阳溪穴,每次1至3分钟,可以有效的防治脑中风和高烧不退等症状。
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至20分钟,每日一次,可改善目赤肿痛、牙痛、腰痛等疾病。
刮痧: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阳溪穴,力度稍重,出痧为度,可缓解发热无汗、头痛、牙痛等。
针刺:直刺0.5至0.8寸。
文章回顾:常按此穴,提升阳气,增加机体免疫力
偏历穴
特点:大肠经的络穴
位置: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主治:龋齿,耳聋,面瘫。水肿,手背酸痛。
操作:
按摩:用食指指腹按压偏历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2次。
艾灸:艾条灸5至10分钟;偏历穴,艾炷灸3至5壮。
针刺:直刺0.5至1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臂放散。
文章回顾:每天敲一敲,清除毒和湿,无病一身轻!
温溜穴
特点:大肠经的郄穴
位置: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急性腹痛,肠鸣,肩背酸痛。面瘫,面肿。
操作:
按摩:用是指指腹按压温溜穴,其余四指握在手臂上,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2次。
艾灸:首先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点燃的一端悬于温溜穴之上垂直对着皮肤表面约2至3厘米,以感觉温热但无灼热疼痛为度,每次15至20分钟即可,以穴位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注意避免灼伤皮肤。
刮痧:首先选择合适的刮痧板,以水牛角或者砭石为佳,在穴位处蘸上刮痧油,手握刮痧板在温溜穴的部位沿着经络方向从肘臂向下单向重复的刮。注意在刮痧过程中要以刮痧板的薄边对应掌心,厚边为着力点,施力之轻重以出痧为度。
针刺:直刺0.5至1寸,以局部部酸胀,针感向手部放散为佳。
文章回顾:每天敲一敲,清除毒和湿,无病一身轻!
下廉穴
位置: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主治:腹胀,腹痛。肘臂痛。
操作:
按摩:用大拇指按摩下廉穴100至200次,每次坚持,能够治疗腹痛腹胀、前臂痛等疾病(用中指指腹揉经渠穴,每次左右各按4至5分钟)。
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至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
刮痧:用刮痧板的1/3边缘接触皮肤,从上向下刮拭下廉穴,力度稍重,出痧为度,可调理肠腑、通经活络。
针刺: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手臂及手指放散。
文章回顾:每天敲一敲,清除毒和湿,无病一身轻!
上廉穴
位置: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主治:半身不遂,肩臂酸痛,手臂麻木。腹痛,肠鸣。
操作:
按摩:用是指指腹按压上廉穴,其余四指握在手臂上,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2次。
艾灸:艾条灸5至10分钟;上廉穴,艾炷灸3至5壮。
针刺:直刺0.5至1寸。
文章回顾:每天敲一敲,清除毒和湿,无病一身轻!
手三里穴
位置: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腹痛,腹泻。上肢不遂。止痛,弹拨此穴可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酸胀感。
操作:
按摩:手三里穴点按方法:顺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有泻火,功邪的作用,起到泻火,镇痛的效果。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则是调补气血,有补益之功,起到调养,止痛的效果。
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手三里穴5至7壮,艾条灸手三里穴10至20分钟。
针刺:直刺手三里穴0.5至0.8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
文章回顾:每天敲一敲,清除毒和湿,无病一身轻!
曲池穴
特点:大肠经的合穴
位置: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一切热病,发烧,咽痛,疟疾。半身不遂,肩痛不举,膝关节肿痛。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牙痛。月经不调,风疹,湿疹,荨麻疹,丹毒、腹痛吐泻、癫狂、瘰疬。
操作:
按摩:用大拇指弹拨曲池穴,可防治肩臂肘疼痛。(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穴,每次1至3分钟)。
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至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肘痛、上肢痹痛等。
刮痧: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曲池穴3至5分钟,可缓解治疗便秘、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等。
针刺:直刺1.0至2.5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治肘部疼痛时可用合谷刺或齐刺法或三棱针点刺放血。
文章回顾:每天敲一敲,清除毒和湿,无病一身轻!
肘髎穴
位置: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
操作:
按摩:以拇指指端按住肘髎穴,然后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的时间保持3至5分钟。肘髎穴位于肘关节的上方,是治疗肘部疾病的要穴,网球肘患者该处常有明显压痛,按揉同时活动前臂与肘关节,可逐渐缓解肘部疼痛。
艾灸:艾条灸5至10分钟,肘髎穴,艾炷灸3至5壮。
针刺:直刺0.5至1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臂放散。
文章回顾:胃火大,刮刮手臂这里就能快速“降火”!
手五里穴
位置: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主治:肘臂挛痛。瘰疬。
操作:
按摩: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手五里,每次1至3分钟,能改善颈、肩、手臂的血液循环,对上肢有很好的保养作用。尤其能治肩膀上的疾病,如肩膀沉重、肩周炎。按摩时可用圆珠笔端或食指按压,每次3至5分钟。
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3至5壮,艾条灸5至20分钟。
针刺:直刺0.5至1.0寸。
文章回顾:胃火大,刮刮手臂这里就能快速“降火”!
臂臑穴
位置: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
主治:目疾:畏光,焦灼感,重感,红肿疼痛,视力减弱,辨色模糊等。瘰疬,肩臂痛。
操作:
按摩:食指中指共同作圈状按压此养生穴位,感到酸痛的力度即可。
艾灸:艾条灸5至20分钟,艾炷灸3至5壮。
针刺:直刺或向上斜刺0.8至1.5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散。
文章回顾:胃火大,刮刮手臂这里就能快速“降火”!
肩髃穴
特点:手阳明与阳蹻脉交会穴
位置: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举。瘰疬,风疹。
操作:
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肩髃穴100至200下,每天坚持可防治肩臂疼痛。(平常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揉肩髃穴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穴)。
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至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肩臂痹痛、上肢不遂等。
拔罐:用气罐留罐5至10分钟,隔天一次,可改善肩臂酸痛、风热瘾疹等。
刮痧: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肩髃穴3至5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风热瘾疹等。
针刺:直刺或向下斜刺0.8至1.5寸。
文章回顾:胃火大,刮刮手臂这里就能快速“降火”!
巨骨穴
位置:位于肩上,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肩峰之间凹陷处
主治:肩背、手臂疼痛,不得屈伸、瘰疬、瘿气、惊痫吐血。
操作:
按摩:用中指指腹按摩巨骨,每次1至3分钟,对咽喉和耳部非常有好处,能缓解咽喉肿痛,预防听力减退。
艾灸:艾条灸5至20分钟;艾炷灸3至5壮。
针刺:直刺或微斜向外下方0.5至1寸。
文章回顾:肩上一穴,如巨梁支撑胸背和头项
天鼎穴
位置:在颈外侧部,锁骨上窝之上,扶突穴之下,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甲状软骨上切迹与胸锁关节上缘之中点处。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瘿气、瘰疬。
操作:
按摩:用力按压天鼎50次,可缓解扁桃体红肿所造成的疼痛,以及喉咙阻塞等症状;用中指指腹按摩天鼎,每次1至3分钟,对咽喉和耳部有很好的保养作用,能缓解咽喉肿痛,预防听力减退。
艾灸:艾条灸5至20分钟,天鼎穴,艾炷灸3至5壮。
针刺:直刺0.5至0.8寸。
文章回顾:淋巴不通,百病难清,此法靠谱还实惠!
扶突穴
位置:在颈外侧部,胃经人迎穴的外侧约2横指,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与甲状软骨喉结相平处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疬。
操作:
按摩: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并做环状运动,时间宜短。
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至20分钟,每天一次,可治疗颈部疾病。
刮痧: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扶突穴3至5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颈痛、肩臂疼痛、咽痛、喉痹、呃逆。
针刺:直刺0.5至0.8寸。
文章回顾:突三针,包治甲状腺疾病。
口禾髎穴
位置:在上唇上外侧,当鼻孔外缘直下,上唇上1/3与中1/3的交界点取穴
主治:鼻疮息肉、鼻衄、鼻塞、鼻流清涕、口涡、口噤不开。
操作:
按摩:用食指指腹按压口禾髎,每次5至10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对过敏性鼻炎、鼻前庭炎和慢性鼻炎均有较好疗效。经常用食指指腹点按口禾髎,每次1至3分钟,对鼻部有良好的保养作用。
艾灸:此穴因位于面部危险三角区,禁灸。
针刺: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专业人士直刺0.3至0.5寸。或者向内平刺0.5至0.8寸,透水沟穴,局部胀痛。
文章回顾:四种透,解决五大“顽固病”
迎香穴
位置:在面部鼻唇沟内的上段,横平鼻翼中部,口禾髎穴外上方1寸处
主治:鼻塞、不闻香臭、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鼻息肉。
操作:
按摩:按摩鼻翼旁的迎香穴,用两手指旋转轻揉按摩60次,至鼻内有通气的感觉为宜。同时按摩迎香穴偏上的上迎香穴。采用按摩法治疗老年人流鼻涕简便,效果好。一般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4至6个月便可见效。
艾灸:不灸。
针刺: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至0.5寸
文章回顾:四种透,解决五大“顽固病”

公告牌

  

1

正在免费领取中

《家医·精选50篇》关注公众号领取

《家医·精选100篇》转发朋友圈领取

《家医·精选150篇》在消费(含打赏)领取

《家医·督脉篇》加微信领取 

《家医·任脉篇》加微信领取

《家医·肺经篇》加微信领取

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