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的黄昏

 微湖渔夫 2022-11-25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夏秋之交黄昏的北京,最宜去颐和园看落日。
最佳观赏点在昆明湖东岸,南门离的最近,但人车芜杂,难以提前剥离沉泡在琐事里的思绪——若带烦躁,便品不出落日的味道。
宜走西门。沿南,过石桥,经畅观堂、藻鉴堂,一直向东。纤细垂柳笼罩的道路,僻静少人、清凉多荫,左边是鸳鸯和黑天鹅正觅食的数亩荷塘,右边是宽阔的京密引水渠,翻滚着绿油油的昆玉河水。慢慢踱着,白日累积的焦躁也缓缓褪祛,转入另一番心境,由多面的撕裂的满是心机的,蜕成完整的自然的赤裸无挂的,人,这时,颐和园所有景致,才为你一一呈放开来。
行二三里,到西堤尽头,登上绣漪桥,眼前就整个儿明朗了:碧波涟漪的湖水、郁郁森森的凤凰墩、秀桥贯连的西堤、还有远处如墨润染的玉泉山……。这边隅角无风,湖面是恬静的,将岛姿、树影和天空云彩整个儿接映着,水树层层交织,上下天光一色,饱览颐和园的秀美多色。
图片
拐弯上东堤,继续前行,路边是一长排沿湖垂柳,更为壮硕,有着浓密修长、垂及湖面的丝绦,如同长发飘逸的古士,并排而立,冷眼不语。
再经过著名的十七孔桥和铜牛,便达昆明湖由东至西最宽的水域。找个湖边长椅坐下小憩,静观日落。
远处,浑圆的太阳正从西天缓缓落下,低悬在青色的玉泉山上空。它通体颜色由炽白转为土黄,继而卵黄。只在此刻,在这世间的黄昏,人们才有和太阳对视的权力。阳光奔波亿万里时空,剥离成和煦的赤金色,斜洒在昆明湖粼粼波浪上,映成一湖沸腾的金汤。苍穹深蓝清透,掬着半天缤纷绚丽的彩霞,在昆明湖上空舞动霓裳。
已是血红色的太阳仍渐西沉,终于,滑过玉泉塔尖,隐入更远处的黑色西山,像一轮正在经历天食的血月。等太阳最后一抹光辉隐没,湖面便失去所有色彩,彩霞也变成乌青的云。颐和园像突然关了灯光的舞台。
有一种光明正大,谢幕了。
图片
日头落下,黄昏并未结束,躲在大地阴影里的夜行者,开始活络。
将入未入夜的颐和园,是神秘的。一切似乎可见,又看不清,一如我们见闻的历史。经历几百载,这里潜伏太多隐秘吊诡,似乎都想趁夜色,爬出历史的深井喘一口气。你看堤边的太湖石,每一眼孔洞,都像坠入永夜的惊惧,那里从未吹过出同一缕风,却观见人们反复上演同样的故事。
夜色泛起。往回走,可沿西堤而行。白日里,西堤堪比苏堤:百花映春水,石桥畅和风。黄昏时的西堤别有风味:西侧,荷塘正茂盛,曼曼荷叶伸出水面一人高,在湖面上空搭出一片参差错落的荷伞的天空,盛开的、含苞的荷花,全都遥遥伸挺出来,像浮在绿色云朵上闪烁的繁星,又像燃烧着的指引归途的粉色火苗。但夜色里,它们更像想奋力挣脱泥淖和黑暗,极力证明自己高洁的士子。此刻,你能感受到,当年走过荷塘的朱自清,有多孤独。
东侧,近处是模模糊糊的湖水,远处是影影绰绰的万寿山。现在颐和园整个是墨绿的,树也墨绿、山也墨绿、水也墨绿。只有对岸万寿山里嵌着的佛香阁,依稀赤红的廊柱,和覆着黄色琉璃瓦的金顶,才稍稍彰显出她无法隐藏的皇家气质。

要入夜了,游人尽已散去,偶遇到,也只看到他们的晦暗影廓和喃喃低语。如钩的雪白月牙,轻轻挂在浅墨色的天空里,垂钓有情人儿的思念。隐在古树枝头的无数知了仍在声嘶力竭地鸣叫,也不知它们到底在黄昏里窥见了什么秘密,想如此急迫地告诉我们。蝉噪如斯,但心是空的,脑是静的。遗世感会帮你濯去虚华,唤回魂魄。完整了,才得片刻澄澈。这会儿,可以什么不想,也可以想平时里想不到的,与柴米油盐无关的,但极重要的事。

图片
此前去颐和园很少。我更喜欢香山的险峻、玉渊潭的朴实、园博园的华秀,还有许多藏于闹市的亲民小园,因势随形、玲珑八宝。自从见识了颐和园静谧的黄昏,我便入了迷,常趁着天色未暗入园,在她的沉隐里游荡,从她的温柔中留连,竟发现,她的边边角角都是格局,时时处处都是惊喜。去多了,才听到她在白日游人喧闹里深深隐藏的,来自斑驳遗迹深处的沉沉呼吸。
她足够大气,自成一体,任游人如何热闹,毫不在意。她经历沧桑,幸运地躲过了强盗蹂躏和革命铁锤,但能不能躲过,来自未来的惊雷?
颐和园藏着活生生的智慧。认真与其对话,能听到很多。
她告诉我:颐和园的黄昏,也是人们的黄昏。
阿忧于思念夏天的冬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