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前带%”报警吗?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 刘玉华 ![]() -案例经过 - 2022年8月10日,我实验室收到妇科病区送检的一例标本(患者信息:女,52岁,阴道慢性出血)检查术前凝血功能。Sysmex凝血分析仪CS-5100检测后,PT和FIB结果在正常参考范围,但APTT结果显示“****”,未出结果,查看仪器报警信息,可见“前带反应错误”即“前带%”的报警信息(如图1). ![]() 图1 CS-5100IPU报警界面(图片来自医院照片) 查看数据,8%凝固用时为13.8s,低于16.8s触发报警,故传输结果为“****”,50%凝固点用时仅17s,查看凝固曲线,基线期过短(如图2)。考虑标本有预凝固现象,导致APTT检测结果偏低。 ![]() 图2 CS-5100IPU反应曲线及计算数据界面(图片来自医院照片) 进一步使用滴管查看标本性状,并未发现有肉眼可见的微小凝块,且未发现白膜层微凝问题。结合临床相关信息患者阴道慢性出血,APTT缩短的“高凝”表现很可能是假象。将以上信息综合分析:凝固曲线基线期短,报警前带%,PT和FIB结果正常,临床信息未找到高凝状态的“痕迹”,虽然肉眼并未查看到标本凝集或者微凝,但依然考虑标本早凝可能性大,联系临床后,可以重新抽血复查。 二次抽血结果凝血三项结果均在参考范围内,仪器未给出任何报警信息,APTT结果恢复正常30.7s(如图3)。进一步证明了,第一次抽血标本确实可能产生了微凝,最终按照第二次抽血结果审核发放报告。 ![]() 图3 重新抽血凝血三项结果(图片来自医院照片) 第二天,我们将怀疑微凝的第一次抽血标本再次拿出来观察,轻轻摇动发现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絮,滴管也探到明显的血凝块(如图4)。而该患者第二次抽血的标本并未出现相应情况。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微凝的标本会进一步凝固。 ![]() 图4 第二天白膜层析出纤维蛋白絮(图片来自医院照片) 综合以上,在凝血报告审核时,当出现“前带%”报警时,应重点观察白膜层,寻找微凝“痕迹”,即使肉眼未见凝块,也建议结合临床信息综合评定,由于PT、APTT对于患者高凝状态反应并不敏感,做到与临床充分沟通,患者状况允许的前提下,重新采血很关键,以免发放错误报告,谨慎发出APTT<20s的结果。 - 凝固曲线原理回顾 - ![]() 图5 APTT正常凝固曲线图(图片来自Sysmex资料) 回顾一下CS-5100检测APTT的原理,其使用凝固法--透射光百分比终点法。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透射光的强度,加入试剂后和发生凝固反应前的透射光强度视为0%,随着试剂加入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1%凝固点对应的时间代表纤维蛋白开始生成,100%凝固点对应的时间代表此时纤维蛋白已经全部生成并且透射光强度不再发生变化,当透射光强度达到50%时,该点透射光强度变化最快,纤维蛋白单体集合反应最强,此时对应的时间即为凝固时间(如图5)。 ![]() 图6 Early% Check (图片来自Sysmex Corporation) 前带%(Early%)是APTT项目常见凝固曲线报警信息的一种,当检查点(Check Point)时间短于设置的阈值时,会触发报警(如图6)。 前带%报警分析思路:
![]() ![]() - 小结 - APTT凝固曲线对于判断结果是否可靠及报告的准确审核具有重要意义。当凝血曲线异常时,应及时查看标本情况,确认标本是否存在溶血、脂血、高钙、凝血因子活性高或小凝块等。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凝血试验的血液样品处理流程建议》中提到:
总之,准确的报告靠仪器也要靠人脑,遇到异常综合分析,必要时与临床充分沟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 Tips ![]() 图片来自Sysmex Corporation Sysmex公司CS/CN系列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所有机型标配凝固曲线报警功能,每时每刻准确记录凝固反应过程,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线索和思路,如果您对此功能感兴趣,可以拨打400-820-0815转2号分机学术热线进行咨询。 参考资料及文献: [1]CS-5100 System Evalution And Check Algorithm (For out of us only) [2] Steve Kitchen Dorothy M. Adcock, et al.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 (ICSH) recommend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blood samples for coagulation testing[J]. Int J Lab Hematol. 2021;43:1272–12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