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防败毒散:替代麻黄汤-风寒感冒、流感】

 昊晟堂 2022-11-25 发布于山东

医圣张仲景的麻黄汤,竟被这个配方代替,而且效果还挺好、更好用

金兰 金兰中医说 2022-11-20 11:30 发表于湖北
收录于合集
#中医45
#张仲景19
#麻黄汤1

荆防败毒散

处方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茯苓 防风 荆芥 桔梗 川芎各4.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败毒消肿。治凤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八

 

以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发汗解表,开泄皮毛,使风寒之邪随汗而解;柴胡、枳壳、桔梗调畅气机,川芎行血合营;羌活、茯苓化痰渗湿,三组合用;意在解表祛邪与疏通气血津液,甘草调和药性。祛风散寒之力较强,宜于外感风寒湿邪较重者。加入银翘,则更具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对于温热所致之疮肿初起,疗效亦佳。

正如《内经》所说:“汗之则疮已”,凡壅阻于皮肤血脉之间的毒邪,可随汗而散。但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掌握两点:一是必须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存在。二是必须是疮肿初起,对于疮疡已脓已溃,日久不敛,体质虚弱者,即使表证存在,亦不宜发汗太过。正如《伤寒论》说:“疮家,身虽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妊娠高热、类风湿关节炎、眩晕、小儿痢疾、麦粒肿、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玫瑰糠疹、夜咳、寒哮、坐骨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乳痈、痈、过敏性皮炎、老年性瘙痒症、髋关节滑膜炎、肾病蛋白尿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荆芥和防风均有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两药配伍使用,在抗炎和解热方面体现出协同作用,在镇痛方面亦有一定的加和作用。

方歌
 

(一)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疮疡痢疾表寒证,散风祛湿功效宏。 

(二)荆防败毒宣时气,风温无汗用之灵,荆防羌独柴前草,川芎枳桔与茯苓。

在中医配方的发展历史长河中,用以治病救人的方剂至少都有几万个,还不包括民间的一些单方、验方和偏方。

然而在这些方剂中,医圣张仲景创造的配方,都被称之为经方,后世医家创立的配方大多称之为时方,然而有趣的是,医家们更喜欢用时方。

比如一个风寒感冒,张仲景的麻黄汤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经典的配方,但是现代医家对麻黄这味药很畏惧,常称之为“虎狼之药”,所以现代的不少医家在针对风寒感冒时基本不用麻黄汤。

按道理,麻黄汤配伍很经典,用药仅仅四味,为什么现代医家们要舍近求远,要另选新方呢?

究其原因,在于麻黄汤的将息法和禁忌证。张仲景指出,麻黄汤“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桂枝汤的将息法是比较复杂的,看起来简单,实则对患者家属要求挺高。

而麻黄汤的禁忌证也不少,据《伤寒论》记载,麻黄汤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都要禁用。又加上麻黄汤发汗之力太强,不易把握。

正如清代医学家柯韵伯所说,“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那么,如果外感风寒不用麻黄汤,又该用什么方剂呢?明代医学家张时彻在《摄生众妙方》中记录了一个神奇的配方,就能代替麻黄汤。这个配方就是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是在人参败毒散的基础上,去掉人参、薄荷、生姜,加上荆芥、防风组成的,全方一共11味药,同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但它的发汗力量却比麻黄汤轻很多,也没有麻黄汤的副作用。
那么,这个荆防败毒散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全方由“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各一钱半,甘草五分”等组成。
具有疏风解表、败毒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腮肿、无汗、鼻塞、咳嗽有痰、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或者疮肿初起,见表寒之证者。
为什么荆防败毒散有这么强大的作用?不妨来了解一下它的配伍奥秘。
全方以荆芥、防风为君药,主要取其辛温而收的性能,起到散风解表的作用,同时还增强发汗的能力;
羌活、独活、柴胡、川芎为臣药,主要起到发散风寒湿邪、除头痛身痛、散肌表之热的作用;
前胡、枳壳、桔梗为佐药,主要起到下气化痰、枳壳除闷的作用;
茯苓、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益气健脾、兼顾胃气的作用。
荆防败毒散这个配方很奇妙,也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根据兼证进行加减化裁。兼有皮肤瘙痒,可以加苦参、牛蒡子、苍术、土茯苓等中药;
如果兼有胸膈痞闷的,可以酌情加入厚朴、紫苏梗等中药;
如果兼有咳嗽的,可以酌情加入杏仁、牛蒡子等中药;
如果兼有纳呆胸闷的,可以酌加藿香、炒麦芽等中药。
那么,荆防败毒散还有哪些加减变化呢?
如果湿气不甚,就去掉茯苓、枳壳;
如果痰气阻滞、胸满痰多,就加旋复花、鼠曲草、炒苏子;
如果内有蕴热,且口苦苔黄的话,可以加入黄芩;
如果风邪较重,可以加重荆芥和防风的剂量;
如果寒邪较重,可以加白芷、细辛等中药;
如果湿邪较重,可以加苍术、薏苡仁。
由于时代的变迁,现代用这个配方时,按照原方剂量就有点不够用,所以现代用法已经有所改变了。如: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克,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三次。
现代除了用这个配方来治疗风寒感冒、流感之外,还可以调理接触性皮炎、麻疹、银屑病、湿疹、皮肤瘙痒症、风湿病、关节炎、支气管炎、鼻炎、痈疮肿毒等病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