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体全年班》02期【篆书】阶段作品展示帖

 朝歌淇水悠悠 2022-11-2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同学们的作品

厚脸皮是只猫

王福庵《说文部首》3遍《吴昌硕临石鼓文》3遍,《中山王篆书》2遍,三个月三个字总共临帖8遍,每一遍都是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感悟,一遍一遍读帖,一遍一遍临帖,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对话,学习了《说文部首》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就去学了《说文解字》然后就打开了汉字字源的大门,原来每一个偏旁部首每一个字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循,有根源的,老祖宗的智慧我们无法想象。吴昌硕用笔雄浑饱满,我在临写《吴昌硕临石鼓文》的时候感觉自己心胸开阔,越写越开心,停不下来。《中山王篆书》在最开始写的时候我真是苦不堪言,我的毛笔在写这些细长的笔画总是不听使唤,手是手,笔是笔,一度想要放弃回头继续写石鼓文,但是又一想所有的字帖第一遍的开始都是痛苦的,随后才在临写的过程中发现它的美,终于在第二遍中山王的时候我能欣赏它的美,也能很好的进行控笔,完全是赚到了。因为篆书喜欢上了篆刻,已经购买了全套蒙刻装备现在只等罗老师开课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爱军

八月开始学习篆书,五体班对我来说有点难王福庵说文部首通临三遍仍然没学会工稳圆转,带着焦虑来到九月,从焦虑、无法欣赏到渐渐接受甚至有点上瘾,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感谢罗老师每一次精心准备的直播课,感谢同学们的鼓励,石鼓文之旅就是一次身心愉悦的逍遥游。

十月临写中山王国的三件重器,进入了完全不同的世界,刚刚开始完全是鬼画符,随着罗老师直播课的推进,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字体,经常打开单字高清照片欣赏,常常感慨我们的祖先如此智慧有创造力,在青铜器上为子孙万代留下那么精美绝伦的文字,以前自己孤陋寡闻,竟然闻所末闻,感谢毛笔哥哥带我们走进中山王篆书。虽然和大神同学们无法相比,自已感觉还是收获满满,书法小白的手稳健多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风轻云淡

三个月的篆书学习,在老师们的精心引领下,在同学们的龙卷风强劲风力挟带下,我终于跌跌撞撞完成了学业,最大的感触是用大笔写大字后控笔能力增强了,期待以后的学习能不断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火炎焱燚

终于等到这一天,能让我有机会学习篆书,跟着罗老师的课程,我对篆书彻底爱上了,由一开始的王福庵说文部首开始,我慢慢掌握了篆书的笔画,后来学习吴昌硕的石鼓文的时候彻底爱上了,超喜欢吴昌硕的这种风格,直到现在,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我还依然还在学习,慢慢学透,写完对照原帖,意临背临,加油自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马哥

吴昌硕,杨沂孙,徐三庚,老辣苍劲,怎么嗨怎么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Xinerwang

我是粒粒馨,今年是我第二个五体班的学习,第二次通临王福庵说文部目,第二次临吴昌硕风格的石鼓文,相比第一年熟悉了很多精进了很多,这些篆法基础和朴茂雄强的化境值得重来多次去写。《中山王篆》当第一次看见时对它的华丽精致鬼斧神功的字态惊艳到,认为它遥不可及,想不到在这里发生碰撞,通过老师讲解和示范,让遥不可改变为触手可及,感谢有老师的引导,才使我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经典如知己般相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鱼儿

在晴天老师的鼓励下我勇敢的报了五体班,实话说学习五体于我有些困难,目前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篆书学习,接下来的学习难度会越来越大,继续加油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HE LiHuang

三种篆书比较,吴昌硕石鼓文写起来很是畅快,有理气之功效。

图片

风信子

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学习篆书的感悟,篆书因为它的线条柔美,字形神秘不易懂,学习之前总是对它仰望。当自己真正拿起笔接触到篆书笔画时,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一方面为了认字,另一方面被蜿蜒曲折的线条所折服,总想把左右写得再对称些;把曲线部分写得再圆润些;字形结构再修长些......这一系列的不满足让我对篆书不断的探索,三个月是个起步也开启的自己学习书法的大门,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希望自己能继续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靖      

最开始并不喜欢篆书,是抱着各种字体都体验一下的心态开启五体全年班的学习的,又想着既然报课了就跟着课程的节奏学一学吧,三个月三本篆书字帖,感受了不同写字风格,有工整的有拙补的,不知不觉就爱上了,现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篆书作品,也会欣赏它的美了,只能说原来篆书“真香”啊!感恩老师的带领,同学们的相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qlater  

走过卡6蒙书季,略做小结记录彼时:

起始于中正平和的王福庵《说文部首》,领略过吴昌硕《石鼓文》的古朴雄强,而后走近秀美飘逸的《中山王三器铭文》通临大致了解书帖全貌,回过头来重读帖找寻喜欢的内容节临or选临,又会有些许不同感受,不时翻翻创作园地老师精选的素材,打开视角

《说文部首》月正值《兰亭序》学习中,创作素材中正好有王提先生《兰亭序》篆书作品行书篆书穿插临习,心生欢喜;《石鼓文》月虽然远远学不来岳翁的雄强老辣,但随性书写带来了不曾想到的放松开阔;《中山王三器》月只顾沉浸在比例&线条美美的组合中,文字没认得几个,各种画符,乐此不疲卡6蒙书季,快乐书写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牧   

跟着毛笔哥哥的课第二次临吴昌硕篆书,王福庵和战国中山王篆书都是第一次接触。临习感受是,练吴昌硕单字时常常满意,但整体章法出不来,平淡;而王福庵和中山王篆书则相反,单字练时不觉得出彩均有遗憾,但最后的整体章法却看起来很工整满意。个中原因还需以后继续多体会、多注意。临习中山王篆书时为了知道自己写的字是什么,好好查了查中国古文字学,知道它属于先秦古文字,甲骨文发展到战国晚期,各国文字差别很大不好认,比如里面写了好多次的“呜呼”,像两只高傲的鸟!中山国青铜铭文“穆穆济济”源于《礼记》“天子穆,大夫济济”,这能看出中山国虽是小国但文化向周看齐丝毫不弱!我们现代人真是有幸,能向战国晚期一个北方小国的书写天才学习,学习他从文字透露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三个月练习篆书期间还复习了两个篆刻,篆书、篆刻引发了我对古文字、甲骨文的学习兴趣,乐此不疲!

꧁༺天马行空༻꧂

蒙书由于它辨识度低,总让人敬而远之。首次接触时是依葫芦画瓢,偷窥真容,即志忑又兴奋。二次光临,会心一笑我要认识你。通过王福庵中正平和的《说文部首》来认识篆字;感受吴昌硕朴茂雄强、臻入化境的书风;再来个战国精美绝伦、鬼斧神工的中山王鼎。一刚一柔一平和的用心课程安排下,逐步向创作进军,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从许许多多的书友中学习到了勤奋、互助、文艺.......希望在书法的这条道路上越来越精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心晴   

从《说文部首》到《石鼓文》再到《中山王篆书》,好的作品经得起一再重温,并在一次次重温中,温故而知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

转眼跟着老师已经学习了两三个月了,报名晚了一个月,前面的说文部首练得比较少,有时间还是要补起来的,回头发现自己还是小有成果,无从下笔到熟能生巧,虽然还是有很大进步的空间,对于我而言已经是有很大进步了书法练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感谢三个月前的自己有这么大的勇气冲一把,我始终相信不论什么事,只要勇敢迈出一步了,就一定有收获,跟着优秀的人学习自己也一定不会差为自己加油,坚持一定有收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神采飞扬

五体班二期学书,前三月的篆书修行,让我情根深种,爱上篆书,欲罢不能。

说文解字的平和端正,吴昌硕的苍劲老辣,中山王的提拔有力...看看这帖,喜欢;看看另一个,更喜欢。每每书写,总是感叹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不同风格的蒙书向我们传递着华夏文化的温文尔雅,或中庸适度,或气韵华美,挺拔流畅,昂扬向上,越写手越稳,越写心越静,气息通畅,身心愉悦,其中的快感之美,雄浑典丽之美,充溢心间。

幸福,从篆书开始。天地有大美,习篆亦如是,美哉,醉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Jane the hedgehog

这是五体二班,去年跟着老师学了一年之后,在细节上有了一些长足的进步,今年在写的时候突然对老师所说的吴昌硕这种比较写意书法的酣畅淋漓有了一种理解,原来确实是写完心情舒爽,而功稳一路的是有点憋气的感觉。疫情期间写字可比刷剧让自己感觉好多了,时间没有白白浪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Sophia

这是我第一次加入五体全年班。因为上过罗老师的邓石如千字文训练营,还挺庆幸五体是从蒙书开始的。写完说文部首,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就挑战了一下篆书版兰亭序。当时一边出差一边写,花了一周才完工,回家挂起来一看,章法结构笔画各种问题暴露无疑,自己都不忍心多看...在墙上挂了两天赶紧取下收起来了。写起吴昌硕石鼓文,感觉真的很舒肝解郁。可惜那阵工作过太忙,又开始了书谱的训练营,于是短短三百多字的石鼓文也只来得及临习了一遍。中山王的篆书是个惊喜,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觉得特别适合自己。那阵每天清晨艰难的做着书谱的作业,就期待晚上可以得空写会儿仙气飘飘的中山王,平复一下一天纷杂的心绪。

回顾这三个月的篆书之旅,发现自己一直都在一心二用:上着别的字体的训练营,希望为接下来的字体打些基础,反而没能全心全意的欣赏这段旅程的风景。想着每年的五体字帖都会不同,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有机会和这几个再见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伊人  

抄作业了,正值节气,老师或篆体或隶书或行草创作的一首首节气作品内卷整个五体班2期的群。这是常态,也是五体班的福利。完成既定作业,自由安排,五种字体都是相互滋养,群里的学友相互赞美,内卷也已常态。

晴天老师发出五体02期[篆书]阶段作品感悟时,我的大脑竞一片空白,篆书写的什么,现在当下进行的是隶书,篆书已抛出视线。

翻开篆书写的帖,记忆慢慢回笼,还是提笔记下,复盘一下篆的书体,也算是给自己独处时光的一抹记忆。

“学书先学篆”,老师给我们设计的三本纂书也是份量很足。

8月,王福庵说文部首,识篆宝典王福庵说文部首是我第二次习书,虽然不算陌生,但要书写出中正平和,沉稳大气的态势,还是要从小纂基本笔画直势,曲势,相向,相背基本功训练开始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王福庵,这可是一位杰出的大咖,作为西冷印社元老级人物,其笔下的作品,非常饱满,而且还一种圆浑之感,篆书灵动,但又非常规整,严丝合缝,一丝不苟,又都非常舒展。

随着老师设计的节奏,创作园地可是把王大咖更多的作品呈现给我们,开阔眼界。将历史名篇与纂结合创作淋漓尽致:刘再锡托物言志的铭文《陋室铭》;陶渊明恬淡虚无的《归园田居》;大气磅磺的沁园春.雪;鲁迅感悟生命的《无题》;从古至今,从田园到人生,让我们从字意,字体,由内而外感悟篆书的中正,平和,洒脱的人生观。

9月,与我们的老朋友吴昌硕石鼓文相遇。

@《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篆书典型的代表作之,内容是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十首四言诗共718字。它刻在鼓形的石上,因此称为《石鼓文》。

《石鼓文》上承周金文,但比周代金文规整下启秦篆,但比秦篆烂漫多姿,在书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石鼓文》的结体方正宽绰,用笔圆中寓方作品呈现古茂道劲、圆润浑朴的风貌,被历代书家视为学习篆书的重要范本。

吴昌硕是晚清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集大成者,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将一生坚守《石鼓文》,对其用功用情。

吴昌硕的作品,古茂雄浑,也是我喜爱的大家之一,书写起来,不拘腻,每每书写起来,都有潇洒走一回的感觉。圆劲挺拔、道劲凝重的用笔技法还需要我们的时间沉淀长期磨练。

10月,中山三器一千年风韵“中山三器”以长篇铭文著称于世,长达1100多字的铭文,对战国文献研究、古文字考释、书法美学等方面都提供宝贵的资料。

刚书写时还不太习惯,写着写着,那跳跃的文字符号仿若一个个清婉脱俗、纤细秀美的少女,带领我们探索那神秘王国。

三器,精美端庄,纯厚大雅,古朴深沉。其独特的造型和文字无声地诉说着千秋的厚重文化,将两千年的过往娓娓道来。让我们有些亲近感。如果我再走进博物馆,精美的器皿一定是我驻住必看的物件。

书写篆书,让我们与博物馆的器皿更加亲近仿佛在与古人对话,学会倾听,听它的前世今生。想来,篆书学习更加有意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悠然  

去年秋季,出于对书法的爱好在本地报了一个线下书法班,疫情的关系导致课程停停补补。兴趣所致发现了毛笔哥哥线上书法班,首次误入”小楷百日训练营,从此压力重重,开启一个、一个小白训练营的日程。五体班,一年的时间,物美价廉的课程又吸引了我,毫不犹豫的又加入了进去。三个多月过去了,压力、动力同时加剧,五体班内的大咖比比皆是,容不得你有半点的松懈,不仅在跟老师学,也在向群友们学。晴天老师一周以来日日督促汇报蒙书的学习感悟,想想确实需要回顾归纳,临阵磨枪,听课的同时分享曾经的努力和成果。蒙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最古老的书法,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形成了五体书法。学五体,无形中也是在学中国史,不亦乐平。王福庵、吴昌硕、邓石如,都是清朝人,是这些书法家使书法艺术不断的延续。我们作为华夏公民去学习、继承,义不容辞没有接触,没有深入,就理解不了书法的原始之美,体会不到书法内在美的含义。古,诞生了书法家,工匠让我们看到了书法的美在三个月篆书的习字过程中,幸运的学到石鼓文、中山文,篆体的多样、“百变”,如同在感受多种的泳姿。憨厚的、可爱的、妖娆的形态各异。从美感来说,我最喜欢战国中山王。毛笔哥哥团队,年轻的团队,朝气蓬勃的团队,制定的课程新颖、丰富,课讲的点点到位,有问必答,服务耐心及时。只有努力学习才不负老师们的辛苦,最终的成果是共享的。宋代(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借用花去形容书法,只有不断去寻找、见识,才能发现你的最爱和适合你的“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H琦   

说起来很惭愧,直到通知最后一天才全部完成临写任务,三个月的书写不是很顺利的,几乎是被群里的学霜们拖着走的(感觉比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懒了好多)但细看了一下自己最后的作业,感觉还是进步了不少,最起码越来越得心应手了,虽然还有很多不足。感谢各位老师,还有学友们的陪伴!(特别感谢各位大咖学霜的电击爆炸,使我时不时保持清醒,后面请继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Mary Suen

学习篆书的三个月同时也先后在学智永、兰亭序和书谱,一直感觉时间不够用。

今天回看之前的打卡作业,虽然写得还很稚嫩,认识的字也不多,但是心里还是很自豪咱也懂得如何临习小篆了。

跟着毛笔哥哥的五体全年班,继续探索后面的风景,沉浸之后,深度再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zyy98335

繁忙的工作之余跟着老师的课程扎实打根基,每天一到两小时安静写字,同古人对话,自己的身心都无比放松!

接下来继续跟着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加油!期待自己能够迈出创作的第一部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芸吃肉

笔耕不辍 钟情翰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