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改善孩子自我刺激、刻板行为及过度敏感?

 昵称503199 2022-11-25 发布于山东


或许每一位家长都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总是无意义地自言自语、刻板行为、过度沉迷与敏感等等…这些行为该怎么处理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以上行为应该如何处理。

图片

自我刺激行为


自我刺激是自闭症孩子身上常见的重复行为,比如无故摇晃身体,傻笑,拍手拍桌子,发出怪声音等等…自我刺激行为通常是孩子觉得无聊或感到紧张焦虑时会出现的行为。 

仅仅是限制他的自我刺激行为效果并不可取,因为你限制他一个行为,他可能会转变成另一个行为。那么如何才能改善呢?

改善的方法大概有这么几种:

01.避免孩子无聊 

让他有事情可做,给孩子任务,用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填充他的时间。

比如在家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让他有空闲去做那些奇怪的动作;

让孩子多去户外活动,消耗他们的体力,或在家里放个瑜伽球,无聊没事做时,可以练习感觉统合的活动,这些活动同时也能增近亲子关系。

图片

02.给予替代性感官刺激


要这样做必须先清楚孩子在这些行为中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如果孩子爱转手还总是盯着手看,这是寻求视觉的刺激,我们可以跟孩子玩一些手部的游戏;如果是喜欢触觉的刺激,可以让他手上拿一个玩具。

03.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发生自我刺激行为时,可以同时让他做另外一件他感兴趣的事。


比如:孩子常常晃手,看自己的手,寻求视觉自我刺激,孩子同时也喜欢玩积木,就可以把积木给孩子,让他的手有事情可以做。 


04.缓解焦虑


如果是焦虑,找出孩子焦虑的来源,帮助他舒压,尽可能避免接触感到不舒服的环境或焦虑源,鼓励孩子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听歌曲、看书、画画、吃喜欢的东西,玩玩具等等… 


05.无意义变有意义、游戏化


把这些行为变成有学习功能的互动,比如孩子喜欢开关电灯、开门关门,那就教他说请开门、关门,电灯亮了,或带入假想,玩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假装自己是电梯人员,帮客人开门关门,将无意义的行为转变为互动及有意义的学习。


06.强化技能,提升能力


对于大一点的,认知理解能力较好的孩子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孩子控制自己的自我刺激行为,教他学会转移注意力,比如停多久时间没有自我刺激时可以给予强化。


图片

图片

刻板行为模式


刻板行为通常是比较固定并且重复性高,没有特定意义的行为模式。 

刻板行为有时是孩子固执的行为,有时则是被他人强化的,因为曾经通过这种行为成功达到目的或需求,比如孩子不想做事就吵闹躺地上,父母就顺从了孩子,那么这种刻板行为就会被他人强化。 

按照刻板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刻板行为分为以下几种: 

  • 刻板动作与语言


简单的如重复同样一个动作或同一句话,好像自言自语一样。


  • 刻板思维


比如,很喜欢把东西排成一直线,所有喜欢的东西都要一个颜色的,必须走同一条路回家等…此类刻板行为具有一定的思维秩序性。 


  • 刻板规则


比如,要照他的规则玩游戏,掌控欲很强,比赛只能赢不能输不然就会有情绪。 


刻板行为看起来有点像是强迫症,但还是有差异性的,刻板行为让孩子感到愉悦而强迫症会让孩子感觉焦虑不安,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反应观察是否为强迫症引起的刻板行为。

通常,能力弱的孩子比较常出现刻板动作和语言,能力好的孩子则较常出现刻板思维及规则。

改善思路大体有这么几种: 

01.刻板行为功能化

引导沉迷刻板行为成为适当行为——把这些行为变成是有功能性的,比如很喜爱数字的孩子,可以让他背九九乘法,喜欢字母的,可以学英文单字或和孩子玩些与数字及字母相关的小游戏。 

02.转移注意

控制不了的固执行为,比如排列,可以在孩子行为还没定型以前先打破他,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他做另一件他喜欢的事。 

图片

03.避免“规律”

妈妈每天带孩子走同一条路去学校,如果哪天换了一条路,孩子就会抗拒,那么我们就不要总是带孩子走固定的路线。 

如果孩子喜欢坚持走相同路线回家,那么通过孩子其他感兴趣的事物,转移注意力,然后他边做喜欢的事边变换路线回家。 

04.预告

提前告知孩子可能会发生的,与他意想中不一样的结果,比如今天可能会换教室上课或有代课老师来上课等等…也可以在他在意的事物里加些微小的变化,让孩子可以慢慢的适应。注意,一开始的时候变化一定要微小些。 

05.接纳孩子的特质

有些刻板行为是种好的习惯,善用一些刻板行为,也可以发展出有意义的能力。

有些孩子秩序感很强,东西一定要排列的很整齐或按顺序放东西,把这些当成是孩子的优势能力,长大以后如果要就业,可以当图书馆管理人员,有些孩子喜欢坐公交车,可以长大后栽培孩子开车的技术,当公交车司机。

图片

感官的过度敏感


部分谱系孩子对某些声音会感到紧张害怕,会表现出特别的反感或者害怕,他们可能会尖叫会哭闹,会捂耳朵或逃跑。

比如不喜欢听到幼儿园办活动时那个舞台的音响声,有些怕街上的车辆鸣笛。 

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要先分析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些对声音过度敏感,要减轻他们对声音的超敏现象。怎么做呢? 

可以做系统的脱敏,把他害怕的声音加入在他喜欢的音乐里,声音从小声到大声,从少量到多,远到近,慢慢达到脱敏效果。

还有些孩子不敢剪头发是因为怕剪刀,你可以平时就把剪刀放在他看得到的地方,让他常有机会能看到或者接触到剪刀,做做手工剪纸剪草,玩理发师的假想游戏,减少他对剪刀的恐惧。

图片

如果孩子对某些特定的东西会害怕并且会躲开,比如看到某种动物或昆虫,到某个地方,像是在外面不敢进公厕等… 

可以先让他看图片,从局部逐渐扩展到整体,最后看实际物品,从远距离看,再拉近距离,慢慢让孩子接受,减少他的恐惧。  

孩子的种种行为都有其需求、困难或者意义,当我们能更理解及同理他们,给予适当的引导,自然这些行为就会渐渐减少,得到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