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没钱没人脉,没带兵经验, 为何一出道便天下无敌?

 东方文捷 2022-11-25 发布于天津

军事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艺术,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一般来讲,古代的绝世名将,都是从小兵到小官,再从小官到大将、名将,一仗一仗打出来,靠实战积累经验。极少有帝王让一个没有打仗经验的人上来就当大将,统帅千军万马,像赵括这样一出场就担任统帅的,结果都会死的很惨。

但打仗这种东西,又是讲究天赋的,有的人似乎天生就会打仗。如果先天有天赋,后天又努力,那基本上无敌了,再加上千载难逢的机遇,就可以像横空出世,纵横天下,比如兵仙韩信。

秦末汉初,楚汉争霸,正是将星闪耀的时候,名将一抓一大把。

楚军方面,项羽号称“西楚霸王”,本身就是统帅兼名将;汉军方面,彭越、英布也都是当时名将,但这些人跟韩信比起来还是差的很远。看看后世给韩信的名头,军事家、兵家四圣、兵仙、神帅……就知道韩信的影响力,即便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内评选十大名将,必定也有韩信的名字。

萧何评价韩信说“国士无双”,刘邦评价韩信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而韩信评价自己带兵的本领则是“多多益善”。要知道,带兵打仗不是数钱,绝不是越多越好,人数越多,统率难度越大,韩信如此自信,充分说明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是超一流的。

换句话说,刘邦如果没有韩信,根本不可能击败项羽,消灭割据,统一天下。蒯通在说服韩信时,认为楚汉命运系于韩信一人,韩信帮助哪一方,哪一方就能取胜,这绝非吹捧韩信的马屁,而是对当时天下形势和韩信能力的客观评价。

韩信出身平民,年轻时性格放纵,不拘礼节,眼高手低,混得很差,以至于经常靠别人接济糊口度日,还整天抱着个宝剑换来换去装逼,惹得人人厌烦,连母亲死了都没钱办丧事,很被人看不起,所以才有漂母救济、胯下之辱的故事。

秦末群雄四起,韩信感觉自己机会来了,就跑去投奔了项梁、项羽的部队,但一直默默无闻,得不到重用,毕竟谁都不可能让一个看似很平凡的人一上来就当将军。韩信得不到重用,后来投奔了刘邦,依然只能做小官小吏,只有萧何通过交谈发现了韩信的才华,所以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正是在萧何的力荐下,刘邦才重用了韩信。0

韩信一生的成就,集中体现在辉煌无比的军事功勋上。

刘邦对韩信十分信任,韩信也投桃报李,发挥出自己全部军事才华。韩信几乎没有历经从小兵到将军再到统帅的“打怪”过程,就一下子崛起,他暗渡陈仓,平定三秦;井陉一战,背水灭赵;又灭魏,降燕,灭齐,最后四面楚歌,垓下灭楚,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不世功勋,被后世誉为“兵仙”“神帅”。

韩信是史上最擅长灵活用兵的将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军事佳话,很多成语特别是军事成语都与韩信的事迹密切相关,比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韩信的用兵之道,为历代推崇。



韩信不是世家子弟出身,也没有读过军校,他之所以横空出世,纵横天下,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因为韩信的军事天赋。

史书没有韩信苦读兵书的记载,但他却熟谙用兵之道,后世大量军事典故都与他有关,而他最大的用兵特点是灵活,不拘泥于兵书记载,擅长活学活用,这种灵活绝对是出于天赋,像赵括这种纸上谈兵的将领,就是缺乏灵活的反面典型。

二是因为刘邦的信任重用。

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将,而且一用就是大将,让韩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粮饷管理员,一下子成为统军大将,让全军上下大跌眼镜。韩信得到统军征战的机会,使得天赋与实践相结合,才有了辉煌战绩,横空出世,纵横天下。

韩信为什么被称为兵仙,他的手下败将都有哪些

提起韩信,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胯下之辱”的典故,又或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歇后语。韩信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作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大臣,又被人赞为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可见一斑。

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更是有“兵仙”的赞誉。在为刘邦鞍前马后的许多年里,更是有许多的手下败将。我们来逐步分析他“兵仙”称号的由来以及细数其手下败将。

一、“兵仙”一称名不虚传

韩信早年为平民,虽有才华时运不济,未能谋得一官半职。他只能依靠别人勉强度日。一次一个市井小民看不惯韩信的作风,威胁他说,要么 从他胯下钻过去,要么就用刀刺死他。

韩信明白杀人的后果,小不忍则乱大谋,最后韩信从那男子的胯下钻过去。受尽众人耻笑,我们也由此看出,韩信深谋远虑,忍辱负重的特点。这也算是韩信作为一名军事家表现出来的特质。

在韩信入刘邦麾下之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明审局势,为刘邦制定了东征来一统天下的总战略方针。韩信不仅在战略上有自己的极高见地,在实战方面也毫不逊色。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封韩信为将军,韩信鞍前马后辅佐刘邦,助其达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韩信在之后,更是与刘邦默契配合,攻下三秦之地。刘邦势力也因此取得初步优势。在刘邦兵败彭城的时候,韩信更是巧施妙计,救刘邦于水火之中。在河关被敌军封锁,汉军没有退路,宛如困兽。韩信故意设兵列船,假意渡河,吸引敌军注意。暗地里派另一波军队从其他方向,突出重围。由此可见韩信“兵仙”一称,名不虚传。

二、细数韩信的手下败将,这是他被称作兵仙的主要原因。

韩信作为刘邦的左膀右臂,汉朝的开国元老。其手下败将更是不少,接下来我们来大致分析一下。

其一、魏豹。

魏豹为项羽势力的一员,他是战国贵族,被项羽封为西魏王。魏豹也曾投靠过刘邦,但见其实力不佳,便叛逃。魏豹自立为王,把守河关,反咬刘邦一口,阻止刘邦的军队过河。

刘邦派韩信前来,韩信假意渡河,声东击西,成功骗过了狡猾的魏豹。韩信暗地带人从魏豹把关的上游突围,韩信一鼓作气,直捣魏豹老巢。韩信后又生擒魏豹,灭了魏豹的魏国。

其二、陈馀。

陈馀原为魏国名士,后因个人抱负,先后辗转投入多人麾下。最后拥立赵歇为赵王。也算是赵国的中流砥柱。后随着刘邦大军东征平天下的势头,陈馀的赵国也就成了刘邦的眼中钉。韩信受命攻赵,赵国占据地理优势,易守难攻,且汉军兵力远比如赵国。赵军也因自身优势,非常嚣张。韩信抓住了对方嚣张轻敌的特点,假意不敌,诱敌深入。后又换掉对方军旗,扰乱军心,韩信打败了自傲的陈馀,大破赵军。

其三、龙且。

龙且为齐楚联军将领。在刘邦势力日益壮大时,齐国楚国决定联手对抗汉军。龙且作为将领,因自身军力优势对韩信不屑一顾。在潍水与韩信作战时,韩信只用了一半的兵与之纠缠,后韩信假意不敌,过河退回原地。龙且想着乘胜追击,趟过河打算杀了韩信。结果韩信派人砍掉拦水的沙袋,河水滚滚流去,龙且也被困在了韩信的大本营,自傲的龙且被杀,军队也被韩信歼灭。

其四、项羽。

项羽作为楚汉相争的关键人物,在对抗刘邦势力时,更是毫不含糊。在 这下,项羽大军与刘邦大军僵持不下时,韩信夜里派人在楚军的军营附近唱楚歌。楚军以为已无回天之力,士气低迷,在一番斗争后,项羽带八百人与乌江边。后见大势已去,项羽自刎于乌江。

小结:韩信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其战略方针是极为理性和明智的。

他善用计谋,也善于利用自己在敌人眼里的缺点来欺骗敌人。韩信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从一个市井里的无名小卒到汉王朝的开国重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他的贡献不愧“兵仙”的美称,他的智谋也足以战胜他的那些所谓强悍的手下败将。

叶如钢的《咏淮阴侯韩信》如是写到“明修栈道欺秦楚,暗渡陈仓惊鬼神。忍辱念恩真性在,十面埋伏定乾坤。”,这就是大军事家韩信的魅力。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