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家长面对小学教育的彷徨: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

 君子于兰1 2022-11-25 发布于重庆

小学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大事,我们也都明白小学教育有多么重要。记得一个教授说过,我们通常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大学,其实大学已经相当晚了,就相当于一个人已经定型了,根本就不好着手进行修整端正了,应该提倡把教育放在中学,特别是小学。

小学的教育质量状况跟我们千家万户也紧密相连,以前的孩子可以生很多,是因为那时候生下来,也不怎么花费。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个小孩要花很多钱,所以现在小孩也多是一两个,就不敢生了。对于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在一个家庭的整个花费支出上占了很大一块比重,孩子上小学,要花钱,虽然是义务教育,但是除开学杂费,更多的是隐性的投入,花费也很大。

从小学阶段的教育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各个地区的差异,身处小县城的教育资源与大城市一线的当然没法比,就是同一个城市里,也有各种差异,从近来报道的深圳千万元学区房就可以看出,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要舍得投入,获取好的学习资源,这其实对社会的层次和资源的有限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不能否定世上有贫穷差异,也不能否定教育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不管再怎么发达,永远是如此。

那么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适合自己的。前期有报道,一对公务员父母为了让孩子上贵族学校,把房子车子卖了,在当地最好的小学租住下一间房子,陪着孩子上学,最后还是因为各种问题,铩羽而归,不得不转回原先的小县城里。我们能够理解那种求上进的心情,但是一切都要讲究合理,如果真的条件不允许,那么何必去吃那个苦呢?

孩子上了小学后,有家长也开始担忧了,这不有位家长就写了一篇文章质疑我们的小学教育,因为小学教育的模式给这位妈妈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文章的名字叫《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文章写到的也就是她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这位妈妈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学校老师的“官僚式”命令,让她感受到了不平等的气氛,从学校要求孩子一周内写字必须横平竖直,到统一的要求,孩子成了“流水线线上的产品”一般,所以她感觉到很恐惧,不知道6年后自己的女儿会变成什么样!

这篇文章在知乎上引起了热烈讨论,大家就开始深挖小学教育的各种不是,比如有老师吐槽学校管理部门瞎指挥,说是给孩子减负,却是增负的愚蠢行为,上海一名一年级数学教师加班主任,在上面就发牢骚,说“一、二年级不刻意加深学习难度,不能有书面作业的要求就简直在乱弹琴,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二年级的语文不写字,三四年级直接上手写作文,及格率高不高,到时又用这个来评判你!口头作业,价值一大天都在忙,哪有那么多时间,语文还可以,数学怎们办?这不是给校外机构赚钱提供机会吗?”可以看出这个老师的言辞比较激烈。

那还有一些家长就直接提到学区房的事情,进行了一番对比,有的家长甚至已经移民,到了国外,也就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当然大多数家长都还是在坦然中接受,毕竟这是一个自然的选择,我们刚才也讲到过那对公务员父母虽然很想尽办法,找当地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是压力太大,意味着一场冒险,这也让我想到了印度的一部影片,也是讲一对中产阶级父母想跻身上层的一系列遭遇,最后的结局是带着泪的幸福,他们的成功毕竟是少数,大多还是一番挣扎后的无望,是什么地方的还是什么地方,阶层板结,毫无松懈可能似的。

也有带着孩子留学的家长写道,他怀疑文章作者家长是“空降”的,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竟然如此惊奇,竟会把它们扒拉个遍!他提到自己在新西兰的时候,一个中国家长也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不合意,最后选择回国接受祖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他写道,比如说新西兰幼儿园所讲授的都是很没有“规矩”的东西,孩子可以自己去借书,孩子就只借有趣的,教孩子洗澡或去洗手间的时候不能让别人看,而且孩子还会顶嘴了,总之,这位家长认为学习太简单,而且把孩子教得不乖了!

我读到这里想到的便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中西方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我们的重点不同,西方多重视物,我们重视人 ,西方重视事实,我们重视关系,有种种完全截然相反的对照,可以说一个是阴,一个就是阳,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那么中国教育好不好?新西兰教育好不好?美国教育好不好?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我们在进行比较的时候,进行选择的时候,也要综合考虑,不能专拿别人的长处和我们的短处比,平心而论,每个国家都有其特色,很难区分好与坏,只有说哪个更加合理,我们就学习哪个。

毕竟我们大多人是普通民众,在教育问题方面,在中国这个大国,我们就要遵循本国的国情,都要相互理解,每个层面都有各自的难处,不能说只要哪个地方好,都要去争着去,因为好的也不一定适合自己,这并不代表我们不上进,而是我们懂得因循自然,知道有一些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合适的、合宜的,能够让自己安心,就去做,这应该是我们给孩子选择教育的一个基本评判标准。

总括来说,关于第一个问题小学教育资源不公的问题,我们已经讲过,选择最合适的,永远也还有更好的,传统模式容易趋同,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创造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留学的问题,这涉及到文化层面,中西方都有各自的利弊,这个自己要权衡;带三个问题家长是孩子的起跑线,家长的理念就决定了孩子的命运,选择一个目标,安心下来,都会有所成就,都是好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