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免形而上,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少想多做

 君子于兰1 2022-11-25 发布于重庆
我有时真的很迷茫,是因为自己追逐的这条路上,我付出的代价太大,还是因为什么?有的时候,真的在想,自己是否可以改善家里的条件,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可以多挣一些钱,但是却发觉自己总是不能。
每天要做的事情感觉很多,其实也没有很多,但是为什么效率就提不上来呢?问题和毛病一大堆,总是给自己找一千万种理由。
今天有些什么收获呢?我收获到的最大感动和感悟便是——改变。曾经多么想一成不变,想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想过上每天一样的重复的日子,现在发觉到自己是多么不思进取。中国文化并不排斥改变,也并非完全保守,如果学习我们的文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那一定是走错方向了。
汤之《盘铭》曰:“今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的文化也是以“变”著称的,文化根源《易经》就是一部关于变易的学说,孔子的思想并非一味复古,他只是要我们走在人伦常则之上,不要跑偏,他要恢复的周礼也是其实质并非形式,也就是学到的是变化中永恒不变的一些理念、价值;他却主张与时俱进,主张“无可无不可”。《易经》里讲到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是如此。
但是学习国学的人,很不小心就走入泥古不化的境地中去,变得不思进取,变得安然自足,其实不是这样的,要达到一种悠闲从容不是假装出来的,不是虚无理想出来的,不是不顾现实的,反而是要接受现实磨练中的出来的。
也就是要去变,要敢于改变,在改变中把握不变。试想一下人类几千年、几万年发展历史,不都是从改变中不断进化向前的吗?为什么要改变?因为老天在改变。每一天太阳都是新的,虽则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但是每一天就是每一天,每一天都是独特唯一的,这就是变化。
人会遭遇到困厄、挫折,会出现危机、艰难,也是从战胜这些艰难险阻中,在穷困中变化,寻求不同的境遇,从而获得新生。
每个人也是一样,每一天的太阳也是新的,今天的阳光雨露照在一个崭新的人身上,血液和灵魂都是新的。面对困难险阻不能一味退缩、自保,要强健有为,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这才是我们文化所要求的,这本身也是向天学习的一个必然要求。
所以了,自己最大的毛病就是一根筋,爱钻牛角尖,就是死脑筋,不会变通,自己太固执了。这样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要跌多少跟头,吃多少亏,不就是小孩子一样吗?我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太固执,太犟!
沉浸在自我美好的世界里,不愿意面对现实,和外界有很大的隔阂,这样造成的问题就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做不好。
打破开来就是要跟外界多交流,多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哪怕也好;多做一些实事,放下自己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一切都要做到: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理不在事外,事不在心外,本来是一,何必去形而上学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