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的感觉

 知行中航中医 2022-11-25 发布于云南

   本想着写一篇关于反省自身临床太“菜”的文章,开头我是这样说的:我们不能回避问题,更不能回避自身的问题。孔老夫子千年前便教育我们要“吾日三省吾身”……我的思绪开始飘荡,飘着飘着在神不知,鬼不觉间,身子已经拐进了街道菜市场。

   那是居民自建房之间,长约五十米,宽约十米。在没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之前,最窄处只能容两人来往,但凡有一辆两轮电动车进入就是灾难。那时候,小商小贩摩肩接踵,也有很多农民拿自己种的菜去卖的,菜品丰富,价格优惠。最牛的是,他们之间“内卷”得很厉害。比如卖的葱姜蒜之类,全部洗得干干净净,还用棕叶分好了一块两块的量,整整齐齐摆放起来。在“管集市”之后,原来的通道小汽车进去掉头都没问题。可卖零散蔬菜的老奶奶没在了,不会使用微信收款的老人家也没在了。好像某一天中药房没有了常用的麻黄、桂枝一般,一整天心情都会很失落。

   某位历史学家曾说过:“要看一个地方的昨天,那你去这个地方的博物馆;要看一个地方的今天,那你就去菜市场。”好有道理话,隐约记得这个历史学家好像姓祖。

   别看一个城市打扫得多干净,商业街多繁华,“民生多艰,芸芸苦厄”的体会大多能在菜市场感受到。犹如今日医学多发达,一个又一个三甲医院建立,可基层人民的“疾病”三甲医院解决不了。

   专门卖菜的人把竹笋卖到八块一斤,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因为信息不对称,自己去山里面摘的竹笋,她只卖三块钱一斤,一斤一大捆,够两个人吃两顿。还要被城管追着跑。

   怎么有些伤感了,这不是我的本意。

   望着两旁排列的菜,在我想象中,像极了一味味中药以及一个个中药方子排列着,等待你遣方处药时去选择。

   四季豆+包谷+嫩瓜=淡豆煮瓜,像不像王氏清暑益气汤;排骨+萝卜+土豆+盐=萝卜排骨汤,像不像四君子汤。

   对于今天吃什么的哲学问题,站在菜市场氛围中的那一刻,大抵能做出决定;因为这是一种置身于情景之中的做法,也可以称为“造境”,就是把你放在一个符合你做决定的环境中,这样做决定会更轻松和有意思一些。

   回到中医遣方处药来看,也如同今天选择做一道什么菜的感觉。置身其中,本没有味觉的一天,看见某个菜浑然一脱,菜上心来,这不就成了。

   切,说得容易,说得开中药就像炒菜简单似的。当然不是,我说的是一种感觉,一种看见菜就能想到午餐吃什么的感觉。换个高级的说法:医者意也。

   临床渐深,对于触发“医者意也”的机缘逐渐增多,而能保证更多触发的关键一定是我们心中要有一个“菜市场”。想当年的我治疗咳嗽心中就只有“止嗽散”思来想去,好比菜市场只有卖鸡肉的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良医无方难有起沉疴之力。当心中有中医一座菜市场后,遇见咳嗽,四诊合参,一看这咳嗽用小青龙,这咳嗽用小柴胡,这咳嗽得用承气汤,这咳嗽得用阳和汤,这咳嗽用补中益气汤更佳。况且所治之人,效果不错,买菜的感觉大抵如此。

   “朝于斯,夕于斯”,不出两年,即是无人指点,那感觉也能让临床水平获益良多。

   在择菜不定间,望见有卖鱼的店家,我想买条鲤鱼做个红烧吧,走过去一看,里面有梭边鱼,就是它了,在看见所有鱼的那一刻,就知道鲤鱼不是今日最佳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